分享

“四陵”无陵,张居正祖坟玄奥

 桐源居士 2024-06-06 发布于广东


凤凰冠向西南,大尽于猇亭镇西北的虎牙山。
虎牙山与对岸的荆门山相对峙,古称“江关”,扼长江之咽喉,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形胜极具诱惑力,疑为龙脉尽结
《水经注》载:
“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象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
实际上,龙脉并未直插江边,而是于此前的黄龙寺悄然转身,径往东南。
黄龙寺位于猇亭镇东北6公里,因山顶建有黄龙寺庙而得名,海拔225米,是枝江县(今属宜昌市夷陵区)的最高点。
石宝山,海拔151米,山势呈木鱼形,从山顶向东、南、西三方倾斜,历为“江北要隘”。青龙山,蜿蜒有龙形,于张氏祖坟本身青龙砂后再次强劲交锁水口,殊为难得。
枝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当阳市的梅家垴、大包垴分三支伸入枝江境,南尽长江,西隔于安福寺玛瑙河,对张氏祖坟薄弱的左翼只为帮补,作用不大。
倒是位于紫荆岭自然镇北的莲花山,对张氏祖坟颇有意义。该山海拔116米,似莲花褶折,绽放在张氏祖坟的左后方。
龙脉自望佛山起,至白洋镇张氏祖坟止,其间行度约170公里。前期中低山行度,变化多端,后期丘岗绵延,充分退卸,徐图大用。柿树湾南,诸峰连峙,穿变合理,土财生金,行木金出。尽头一山,左砂长展,右砂稍短,龙虎弯抱,秀甲一方。张氏祖坟于此转身西南,逆朝长江,位左砂南坡择地而下。

四陵坡

张氏祖坟父母山为无名山岗。墓地所在四陵坡,正处穴山缓缓下降的南麓。坡地面宽,旧传有四陵,故名。
古之为“陵”者,王者之墓也。四陵坡并无王者葬于此地的明确记载,“陵”仅为民间传说。
四陵坡虽无王者之葬,但其地实有公相气魄。张氏祖坟行龙、结作表明,这是一条真正的龙脉,一条特立独行的生龙、强龙,虽然地质结构上属于荆山中西部衍生的一条支脉,甚至不入荆山山脉的范畴,但却是荆山龙脉结作的一处大贵之地
论龙形势,有十二格之分,即:生龙、死龙、强龙、弱龙、顺龙、逆龙、进龙、退龙、福龙、病龙、劫龙、杀龙。
杨筠松口诀,称为“十二龙降世”曰福,曰生,曰应,曰揖,曰枉,曰鬼,曰劫,曰杀,曰游,曰病,曰死、曰绝。

生龙第一(载《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

令人奇怪的是,张氏祖坟地处白洋,当地植被茂盛,林密草深,沿江不与地形相长,而以地貌取胜。
据2012年《枝江市志》,位于枝江西部、长江中游北岸的白洋镇,区域内有68条山岗67条谷,形成特有的沟壑地形。四陵坡森林是目前枝江市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次森林,200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白鹭自然保护小区”。镇内的万亩森林以四陵坡为核心,东起梅子溪,西至白洋集镇,南接长江,北至318国道,总面积10500亩。
由今日四陵坡之森林,可以想见明时之植被。原地名“白羊”,实地草木罕有的茂盛,大自然地质特征与植被和谐如斯,引人遐思。这当中暗藏着什么风水玄机呢?
(本文选自桐源居士著作《千年堪舆——二龙争珠》第二章“跃羊落凤”)

温馨提示

桐源居士堪舆九书《百年堪舆——王者山河》《百年堪舆——将帅家国》《百年堪舆——龙主沉浮》《千年堪舆——西垂未央》《千年堪舆——月泛金瓯》《千年堪舆——二龙争珠》《千年堪舆——开皇大理》《千年堪舆——冠世文昌》《千年堪舆——金玉满堂》已出版。
详情请点击下方链接
《桐源居士系列堪舆专著》
文丨桐源居士
图丨桐源文化、网络公开来源
欢迎点赞、转载和转发,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