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儿童罕见病|过个快乐的六一 别让他们等太久

 推医汇 2024-06-06 发布于北京

若生于平凡,他们或许能与同伴尽情奔跑,在自由中嬉戏;

若注定为常人,他们或许能在某个放学时分,与同窗潇洒道别;

若仅是凡尘中的一颗尘埃,他们或许能平静地拥抱那份属于自己的真实。

但他们,生而不凡,命运别具一格。

6月1日,当欢声笑语弥漫在每个角落,为孩子们的节日添上斑斓色彩之时,一群小天使的童年旋律却与众不同:他们没有校园的琅琅书声,没有与玩伴的无忧嬉戏,也没有兴趣班,取而代之的是漫长而艰辛的医疗旅程,是无数次穿梭于各大医院的疲惫身影,是小小手臂上记录着勇气的针痕累累……

他们,是那些不为常人所懂的灵魂——罕见病患的小小斗士们,他们是社会织锦中一抹独特而脆弱的色彩。

人类基因组中约有2-3万个不同的基因,每个基因的变异都有可能单独触发一种罕见病症。据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罕见病已知种类约达7000种,其中遗传因素占比高达80%,半数以上患者于儿童时期发病。

正如其名,罕见病发病率极低,且极为少见,因此也被大众称为“孤儿病”。

和疾病一样罕见匮乏的,还有治疗药物。目前仅5%的罕见病拥有明确治疗方案,许多救命药物在国外虽有但在国内却不可得。

从诊断到治疗、康复乃至社会保障,罕见病患者面临重重难关,这不仅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更是整个社会亟需共同应对的问题。

借此“国际儿童节”之际,《医师报》专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感染科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副主任医师和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遗传代谢内分泌科黄晓燕主任,在他们的讲述了,还原了一个罕见病孩子家庭求医问药的故事……

确诊罕见病 全家如晴天霹雳

2022年5月,春天拖着懒洋洋的脚步刚要离开,夏天就急不可耐地探头探脑。小金(化名)就像个不期而至的小太阳,降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为其生活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当家人还沉浸在初生的喜悦时,这个家庭却在小金百天后悄然蒙上了一层阴霾。母亲发现小金的脸色开始泛起不寻常的黄色,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黄疸,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黄蔓延至小金整个娇嫩的身躯,眼眸也染上了令人心悸的黄绿色。母亲的心,如同被重石压住,急切地带着小金前往当地医院。

“医生,您看这...是怎么了?”小金的母亲声音颤抖,眼中满是不安。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胆红素指标高达170多,小金随即被紧急收治入院,开始了与未知病魔的斗争。

病房里,小金的病情像潮水般起伏不定,总胆汁酸一直处于高水平状态,有时100μmol/L,有时超过300μmol/L,甚至400μmol/L,相比正常值≤13μmol/L,小金也超出几十倍数值,医生们紧锁的眉头透露出无尽的挑战与无奈。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金开始出现抓挠自己的情况。可无奈,还是查不出病因。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小金的父母决定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寻求突破。

2022年10月18日,上海的秋风中夹杂着一丝凉意,却也带来了转机。

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及团队结合小金的种种表现和检查结果,一个罕见病的名称——“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浮出了水面。

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介绍,PFIC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症,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胆汁分泌或排泄障碍形成的综合征,以严重的皮肤瘙痒为特征。

这突如其来的诊断,犹如晴天霹雳。而在此时,之前住院期间做的基因检测结果也最终证实了这一诊断,小金被确诊为PFIC 1型。

负重前行 只为抓住一丝希望

“十多年前,由于缺少有效的检测手段,有孩子出现胆汁淤积、黄疸等病症,大部分医生认为是由巨细胞病毒引起,并不能确诊为罕见病。”常年专注于儿童罕见病的研究,特别是罕见肝病与糖基化障碍领域的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表示,罕见病患者的确诊过程充满了挑战,患者常需辗转多地求医,直至遇到具备相关知识或技术的医生才得以确诊,这个过程需历经数月至数十年。

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肝病中心成立于2005年9月,通过开展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基因检测技术和代谢性疾病的检查,首先在国内报道了PFIC和Alagille综合征等遗传代谢性肝病病例。

然而,确诊仅是第一步,治疗药物的可及性成为新的挑战。以PFIC为例,尽管“奥维昔巴特”这一创新药物的问世为疾病治疗带来曙光,但对国内患儿而言,这仍旧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据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所述,该药物局限于海外市场的现状,使得国内获取渠道极为有限,家长们面临的是一条艰难险阻的求药之路。

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团队一边为小金对症用药和治疗,一边为小金的用药寻找突破。他说:“虽然通过治疗小金的皮肤部分症状稍有好转,近期获批的创新药物可能会进一步改善孩子瘙痒症状、生活质量及肝功能指标。”

但是,再难的生活中总是会有希望的光。

随着国家医保谈判制度的逐步完善,罕见病创新药物正在加速可及。同时,国家和地方密集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罕见病药物在研发注册、市场准入、支付保障等方面持续护航患者治疗。

值得庆幸的是,在“先试先行”政策下,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吸引了更多跨国罕见病药物研发企业将药品带到中国,其中就包括小金治疗所需的创新药奥维昔巴特!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正逐步打破地域与条件的壁垒,让奥维昔巴特这样的创新药物不再遥不可及。

于是,家属深思熟虑后,小金的家人做出了勇敢的决定,他们决定踏上前往海南省的求医之旅,只为抓住这一丝希望。

事无巨细 开启新生之旅

在海南省,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作为该地区唯一的儿童专科医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儿童遗传代谢内分泌科则是该省目前唯一的遗传代谢病和儿童内分泌等疾病的诊治专科。此外,该院还设有全省新生儿筛查中心,黄晓燕所在的遗传代谢与内分泌科则负责全省新生儿筛查阳性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为全省新生儿免费筛查。

除了像小金这样主动就医的罕见病患者,该科室还在新生儿筛查时无意发现了许多罕见病患者。在得知小金的治疗需求后,黄晓燕所在的临床团队联合博鳌乐城维健罕见病临床医学中心积极展开项目的申报和药物引进工作,并成功通过审批。

“在乐城,对于未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新药治疗,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因此早在药物抵达乐城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通过病历资料,详尽分析,确保诊断无误。”黄晓燕回忆,小金的父母对孩子的病情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通过网络做了大量研究,对PFIC的遗传特性、治疗选项有了一定的认知。尽管如此,他们心中仍有顾虑。

黄晓燕继续解释,与患者家庭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步。这不仅仅涉及药物使用细节、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及费用,还包括了对疾病本身的教育,让家庭明白当前的治疗选择。“每一步,我们都力求透明,确保他们了解所有可能,包括新药的优势和风险,我们团队会深入研究,包括国外的临床试验结果,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针对这个孩子的情况,我们设计了一套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剂量、疗程安排以及疗效评估标准。”她补充道,“考虑到PFIC在不同患者身上的表现差异,我们综合文献与实际状况,力求精准治疗。”

11月,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了乐城,黄晓燕和团队为其进行了面对面的详细沟通,确保家长对治疗计划的每个细节都了然于胸,随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治疗正式开始。

社会各界关注 让每个“小众”生命不孤单

“用药初期,我们密切监控,小金未出现预期中的药物引起的胃肠道的反应也没有观察到过敏反应,于是同意出院并持续用药。”黄晓燕回忆,用药一周后,小金的母亲就发来了喜讯:小金的皮肤瘙痒的症状明显减轻,尽管血液指标的改善需要时间,但症状的缓解已经是个积极的信号。

治疗过程中,黄晓燕和团队通过视频连线、远程监测等方式,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孩子在用药一个月后的一次复查中,虽然血液指标变化不显著,但生活质量的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回想起小金一家的求助过程,黄晓燕的眼中流露出坚定。“我们需要的,是加速引进的步伐,让国际认可的创新药物早日惠及国内的每一个角落。”她强调,罕见病的单一疾病患者群体比较少,临床试验的难度大、跨度长,因此对于一些国外已做过三、四期试验的上市新药,也能证明其在特殊疾病上有明确的疗效和安全性,希望能够以海南乐城先行先试的政策为出发点,尽快让更多新药引进国内。

“然而,治疗之路总是充满未知,小金曾因故中断药物治疗,指标有所波动,这也再次证明了持续用药的重要性。”黄晓燕感慨,国外的成功案例,是我们宝贵的参考,通过真实世界的研究数据,让药物更快地在国内落地,进入医保,减轻家庭负担十分重要。同时,她也号召社会各界都能共同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让每一个“小众”的生命都不再孤单。

截至2024年5月30日,奥维昔巴特已经纳入苏州“苏惠保”、河北省“燕赵健康保”、内蒙的“惠蒙保”、焦作市“焦作惠民保”、肇庆市“肇福保”、乐城 “乐城特药险”、山西省“晋惠保”和厦门市的“惠厦保”等8个城市(省)定制商业医疗保险,这也为更多罕见病家庭的治疗带来曙光。

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也指出,商业保险的覆盖存在一定局限性,患者难以从中长期获益。因此,他强烈呼吁加快创新药进入国内并纳入医保系统,以保障罕见病患者的用药可及性,从根本上解决罕见病患者长期用药的难题。

能确诊、有药用,这些看似普通的疾病治疗,对于罕见病患者和家庭来说,意味着全部的希望。小金一家跨过半个中国寻医问药的故事也鼓励着像他们一样的患有罕见病的患者和家庭。

我们期待社会各界更多人、更多专业人士能够关注这些特殊而又普通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在下一个六一儿童节,无忧无虑地奔跑在阳光下,拥有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节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