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吕本中绝句精选

 爱雅阁 2024-06-0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初起时,仅指五言四句的小诗。唐代起,推广到七言。

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唐代以来,名篇佳句甚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在诗歌各种体式中是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吕本中(1084一1145年),字居仁,人称东莱先生。宋代寿州(今安徽寿县)人。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进士。著有《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其绝句代表作有:《闻鹊》、《对菊》、《闲居》、《木芙蓉》、《春日 二首》、《梅花二首》、《九日赠曾宏甫二绝》、《游北李园三绝》等。“疏檐闻鹊喜,知有远书来”、“新霜有意留青蕊,更放残枝十月黄”、“一缕茶烟新水足,半帘宿雨燕飞迟”、“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谁将旧日狂蜂蝶,误入春风桃李蹊”、“暗香别有关情处,却是春风未得知”、“何事东篱数株菊,已将青蕊趁重阳”、“非干秋后多霜露,自是芙蓉不耐寒”、等名句传颂至今。

独自不争春,都无一点尘。

忍将冰雪面,所至媚游人。


春日

春风未雌雄,尊酒自贤圣。

燕巢楼阁间,莺语花柳静。


腊梅

学得汉宫妆,偷传半额黄。

不将供俗鼻,愈觉更清香。

闻鹊
一夏病如此,他乡闲未回。
疏檐闻鹊喜,知有远书来。


夜雨

梦短添惆怅,更深转寂寥。
如何今夜雨,只是滴芭蕉。


题芦雁扇

雁下秋已晚,江天风雨微。
宁为聚沙立,不作傍云飞。


忆福州旧居菊花
问讯阶前菊,如今属阿谁。
祗应风露底,犹记摘残枝。


边愁 
其一
胡人吹短笛,一半是离声。
想得南飞鸟,云间亦厌听。

其二
秋声晚来急,边塞乍寒时。
不似江南日,愁多只自知。


含烟带雨过平桥,袅袅千丝复万条。
张令当年缘底事,风流才似女儿腰。


一依风霜万木枯,岁寒惟见老松孤。
秦皇不识清高操,强欲烦君作大夫。


终日题诗诗不成,融融午睡梦频惊。

觉来心绪都无事,墙外啼莺一两声。


春晚

宴坐翛然万虑忘,从他风雨送春忙。

佛灯初上黄昏后,时炷郴州石乳香。


上元

步屧荒园日已昏,呼儿当径扫苔痕。

春愁不作游人地,细雨残梅过上元。


中秋

泱泱秋水荻芦轻,徙倚楼头待月明。
红烛烧残白堕醒,秋风飒飒独关情。


梅花
野水依城竹映沙,江梅开处又人家。
天晴径欲花前醉,只恐衰颜不称花。


寒梅
一树寒梅曲槛东,含葩未吐蕊头红。
霜枝不许游人看,蓦地吹来栗烈风。


湘竹

小雨催寒入夕曛,湘江风味可怜人。

斑斑玉泪无时尽,袅袅金梢别是春。


对菊

稚子寻花莫漫狂,已知衰疾负重阳。

新霜有意留青蕊,更放残枝十月黄。


野岸

淡日轻烟村径斜,长风卷浪欲浮花。

夜深隔岸渔舟过,萤火惊飞乱点沙。


东园

暂开还落不停枝,雨湿东园柳絮稀。

遥想钓船今夜月,暗随潮信与春归。


西楼

小院无人日自长,隔帘时有芰荷香。

客游未作安居计,更借西楼一夜凉。


烹茶

水光欲尽琉璃影,玉色初浮翡翠斑。

便觉曲生风味好,小炉新火对蒲团。


月下

白鸥笑汝不能饮,澄江恼人勤作诗。

可惜南楼好风月,只无春柳对琼枝。


别夜

薄酒残灯欲别情,暗萤依草不能明。

悬知先入他年话,一夜蛙声连雨声。


听雨
日数归期似有期,故园无语说相思。
芭蕉叶上三更雨,正是愁人睡觉时。


暮雨

暮燕翻雷天作云,一声归鸟万村昏。
荒城寂寞无堪宿,月下支颐雨打门。


闲居

荆扉寂寞锁花枝,攲枕闲追方外知。
一缕茶烟新水足,半帘宿雨燕飞迟。

绝句

江城春色涨晴空,樱杏漫山泼眼红。
溪转路回人不见,篮舆十里度松风。


即事

经旬无客事亦少,多病闭门身更轻。

我自不能知许事,暮江斜雨送蛙声。


偶作

去年芳草又萋萋,休叹王孙犹未归。

更见春深送春雁,三三两两傍云飞。


木芙蓉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桃花菊

嫩粉殷勤换浅黄,郁金丛里见新妆。

已翻百叠红衣润,更沐九回沈水汤。


春晚即事

淡淡阴云昼掩门,隔溪杨柳暗江村。

落花狼藉飞红雨,又是潺湲过一春。


闰月九日

疏林渺渺下新霜,留得黄花小槛香。
莫道穷秋少风味,一时顿有两重阳。


己未重阳
病无佳思只深藏,漫绕东篱菊未黄。
最是一年秋好处,可能无酒过重阳。


湘江斑竹

湘江江上数重山,山远云深缥缈间。

帝子不归肠欲断,竹梢空染泪痕斑。


游刘氏园

暖日温风破浅寒,短青无数簇幽兰。

三年止酒偿春意,可忍花梢带雨看。


游北李园
小径纵横出紫苔,绿阴高下缀黄梅。
榴花却是多情思,留宿薰风未肯开。


宁远道中

路转寒松日欲斜,野梅初吐两三花。

溪流映石风吹碧,时有粼粼雨后砂。


兴安灵渠

淡日轻风细雨馀,阴阴溪柳映溪蒲。

清流平岸舟行疾,野鸟时闻声自呼。


简宁子仪

新晴欲上南楼月,柳可藏鸦水蘸墙。

无限客愁芳草里,不知风雨阻斜阳。


追成旧作

满江风月一船霜,无计留君只自狂。

灯火隔帘香隔坐,无人知是竹枝娘。


呈甘露印老

水满南河月满床,市楼灯火隔秋江。

无人可会庵前事,一夜北风吹破窗。


潘义荣惠木犀

扫除炎暑脱氛埃,色似菊花香似梅。
知是西风要清赏,少留阴雨候晴开。


谢潘义荣送菊
经旬霖雨足莓苔,忽喜双盆送菊来。
已似风霜憔悴损,主人云是待晴开。


江口送璧上人

小雨浮江霜送秋,晓山晴绕读书楼。

道人不作当时面,万里一帆随白鸥。


曹州后囿夜行
衣欲生棱梦不成,城头高下打三更。
月明如昼柳如画,更向瑶池南岸行。


正月末雪中小酌

柳着河冰雪着船,小桃应误取春怜。

床头有酒须君醉,又废蒲团一夜禅。


宿秋霜阁后方丈

秋霜阁后山屈蟠,行人冲泥脚未乾。
正是水西佳绝处,不辞风雨夜深寒。


正月十三日河堤上作
雨着河堤柳着烟,小楼灯火又今年。
东风不与行人便,留滞长亭十里船。


璧上人欲行为雨止戏成一绝用前韵

东风不借南舟便,细雨轻寒锁暮江。

更想乱山明日路,暮天风雨打船窗。


沈宗师甚喜江梅而微贬酴醾因成一绝
淡绿衣裳玉作妆,好风凉月自相当。
沈郎笑汝多情在,不似江梅满意香。


橙二首 
其一

西风吹雁欲斜行,小槛寒花却未香。
将谓诸公频载酒,枉留橙菊十分黄。

其二

不辞玉露著新行,漫作人间彻骨香。
知道输棋偿旧约,故留残菊一时黄。


春日二首 
其一

春日纷纷一段奇,无言桃李任春欺。

要须及热芦湾去,莫看风吹雨打时。

其二

谁将旧日狂蜂蝶,误入春风桃李蹊。

咫尺风光不相贷,无因乞与上天梯。


寒食二绝 
其一

梨花雪白柳深青,也似中原旧驿亭。
犹记往来寒食下,客房无酒卧空瓶。
其二
今年春物更匆匆,野杏山桃取次红。
底事无钱作寒食,可无新语记车公。


梅花二首 
其一

白玉花头碧玉枝,水边篱下雪晴时。
暗香别有关情处,却是春风未得知。

其二
占得先开不待春,风饕雪虐长精神。
老人不是寻花看,要与尊罍洗世尘。


水仙二首 
其一

澹绿衣裳白玉肤,近人香欲透衣襦。

不嫌破屋飕飗甚,肯与寒梅作伴无。
其二
破腊迎春开未迟,十分香是苦寒时。
小瓶尚恐无佳对,更乞江梅三四枝。


次韵酴醾二首 
其一

绝去人间浅俗香,染成天上羽衣黄。

绿窗拟倩纤纤手,收拾春风入枕囊。

其二

掩冉攲垂千万条,始知天女是青腰。
轻衫曾立花阴下,三日馀香尚不销。


夏日深居二首 
其一

匆匆车马未言还,因病深居未得闲。

更为故人留一夏,稍移行李过东山。

其二

故人多住城东寺,还许相过结净缘。
海寇求降荔子熟,是中风月可忘年。


暑夕乍凉二绝 
其一

三旬埃郁得清风,领袖犹翻汗摺红。

已是梦清无俗梦,更移凉簟月明中。

其二

暮蝉萧瑟下斜阳,已似茅檐气味长。

团扇未须忧弃置,竹奴犹可助清凉。


桥上口占二首 
其一

城北城南柳絮飞,街东街西鹁鸪啼。

海陵三月与春别,一夜雨成三尺泥。

其二
风雨属连春事休,十日九日转城头。
虽无俗物败人意,可使澄江消客愁。


示沈宗师二首 
其一

十日儿号不出房,残梅犹在小瓶香。

沈郎唤客煮汤饼,政恐匆匆未得尝。

其二

九日狂阴一日晴,落花飞絮作清明。

与君携手南楼去,共听长江月下声。


九日赠曾宏甫二绝 
其一

茶花过雨十分香,山后山前已带霜。
何事东篱数株菊,已将青蕊趁重阳。

其二
渐退中原胡马尘,溪山未厌往来频。
虽无名酒酬佳节,尚有新诗答故人。


秋日即事四首(选 二)
其一
瓦炉香烬欲凝尘,小槛黄花更一新。
络纬戒寒鸠唤雨,世间那有自由人。
其三

簿书尘土乱蒙茸,无复江船万里风。
卧听秋声满檐溜,不知墙下有梧桐。


游北李园三绝 
其一

雨映烟笼万竹蟠,枯条高下不堪看。

非干秋后多霜露,自是芙蓉不耐寒。

其二

去马来舟绝往还,此中情味却相干。

明年知是明寒食,待约花梢月下看。

其三

壁间诗字有凝尘,庭下梅梢又作春。

独有城南汪教授,当时同是看花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