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崖山海战745周年纪念活动在广东新会南宋杨太后陵隆重举行

 赵氏宗亲 2024-06-07 发布于福建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 [3]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此次战役之后,南宋残余势力彻底灭亡,元朝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今年是崖山海战745周年,6月3日上午,由新会区崖山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古井镇官冲村委会协办,古井镇霞路公益联谊会、江门市滘头公益互助会、三江赵建安郡王祠、斗门匡美魏王研究会、古井镇慈溪村本厚公益慈善会及台山浮石联谊会共同承办的纪念新会区崖山海战745周年系列活动——2024新会区崖山庙会,在古井官冲村南宋杨太后陵隆重举行。
据悉,此次庙会恰逢南宋杨太后诞辰779周年,吸引了广东省内外的赵氏宗亲和忠臣义士后裔及本地村民代表等逾千人共襄盛举。现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江门滘头醒狮与三江舞龙助兴,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传统气息,观众无不为之赞叹。
崖山庙会,民间俗称国母诞,2023年列入新会区级非遗项目名录。庙会中,传统的祭祀仪式尤为庄重,包括六房赵氏宗亲代表出列、主祀人宣读祭文、焚烧祭文及集体祭祀等环节,彰显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会区崖山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赵汝益作为该非遗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表示将致力于传承工作,呼吁更多宗亲、群众及热心人士积极参与,共同感受这项非遗的魅力。
新会区官冲村委会书记林小龙致辞
赵汝益致辞
整个活动安全有序,在一片祥和欢乐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此次崖山庙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弘扬了历史文化,也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承,进一步增强了本地文化自信和归属感,对于推动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宋最后的夜晚

元军远道而来,而宋军却是以逸待劳,还占据着崖门天险,生死存亡之际,众将士自然是放手一搏,此时天时地利人和似乎都在南宋一边。
更何况崖门之内,张世杰坐拥战船近千艘,兵力更是高达二十万以上,而元军的整体实力,水陆两军相加也不过三万左右,战船大约四百余艘。

两相对比之下,南宋的优势可以说是压倒性的,几乎找不到任何失败的理由,而如果能守住崖山,甚至抓住机会大获全胜,那么便可借此在南方立足,再凭借两广一隅之地与蒙古继续周旋,也不是没有可能。
此时,下属一再向张世杰进言,告知元军已用战船堵塞海口,不如尽早突围,另择途径登陆,到时即使不胜,也有回旋余地,尚可引兵西走。
但也许是因为此战必胜的心理暗示,也许是早已厌倦了提心吊胆、暗无天日的逃亡生活,张世杰选择了破釜沉舟,他要在崖山,光明正大的和蒙古人来一场生死对决。
然而,数字的对比和纸面实力的分析,对于实际的战争进程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
而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宋末三杰”的爱国之心毋庸置疑,危难之际所展现的气节品格更是垂范后世,但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人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却并不出众。
文天祥和陆秀夫是理宗宝祐四年的同榜进士,身为文官,二人在此之前便极少参与战事,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是无从谈起。
而作为三人中唯一的武将,张世杰也远非岳飞、孟珙这样力挽狂澜的统帅,其个人的指挥能力实在无法担负起崖山这样关系王朝生死存亡的重任。
面对汹涌而来的元军,张世杰先是下令焚烧岸上行宫军屋,全部人马弃岸登舟,然后依山面海,将所有战船用粗大绳缆连接成一字长蛇阵。
为了防范火攻,他让士兵们挖了海量的烂泥上船,厚厚地涂抹在船身外侧,再用长木杆做阻挡,防止敌船来撞,还在船上提前预备了足够半年的粮食。
又在四周高筑楼橱,宛如城堞,将幼帝赵昺的座船置于中间,昭示此间将士与舰船共存亡,与元军决生死。
做好这一切,看似已万无一失,然而事实却证明,这是张世杰在崖山海战中犯的第一个战略性错误。
因为放弃了岸上据点,元军第一时间便出兵抢占了崖门,不仅彻底阻隔了宋军重回陆地的可能,更切断了船队淡水供应的通道。
光有粮食而无法解决饮水问题,仅仅半旬过后,问题便出现了,史载“兵茹干粮十余日,渴甚,下掬海水饮之,海咸,饮即呕泄,兵大困”。
蒙古人的火攻虽然短时间内无法奏效,但此时元军李恒部从广州赶至增援,已堵住了崖山北部海面的出口,而张弘范则增派舟师,控制住了南面海口。
而南宋这边,千余艘战船捆绑在一起,看似形成了一座不动如山的巨大水上城堡,但实际上并不具备任何的攻击力。
1279年二月初六,这一日乌云密布,海浪汹涌,在历经三次劝降,均被张世杰严词拒绝后,蒙古人的总攻开始了。
元军水师兵分三路,东面在崖山上架设巨炮轰击,而南、北两面则由舰船从水路对宋军船城发起夹攻。

张世杰率众力战,从黎明时分直到黄昏降临,历经涨潮、退潮两个时段,士兵和船阵先后崩溃。关键时刻,船队中突然有一艘战船的桅顶绳断旗落,顷刻之间,许多舰船的樯旗也随之纷纷降落。
张世杰见旗倒兵散,大势已去,连忙调集亲兵砍断船缆,准备轻装冲开血路,杀出重围,只是海面已一片混乱,张世杰遥望幼帝御舰陷入重围,却无法接近,只得命轻舟驶入接赵昺突围。

但战火纷飞之中,陆秀夫疑心有诈,不敢将幼帝交出,接应者无奈,只好退走。而远处停在外围的张世杰,也只得率领十余艘战船,顺着退潮的海水扬帆远逃。
余晖散尽,暮色四合,陆秀夫举目四周,御舰被孤零零地困于战场中央,眼见今日已是无法逃脱。
南宋丞相于是盛装朝服,催促自己妻儿投海,继而又郑重其事地对幼帝赵昺说道:“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当为国而死,万勿重蹈德祐皇帝(宋恭帝)的覆辙。
随后便背负起年仅八岁的南宋末帝,走向舷边,纵身一跃投入茫茫大海。
崖山之役,南宋全军覆灭。至此,国祚三百一十九年的赵宋王朝,成为历史。
次日凌晨,硝烟散尽,“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南宋平民或者随军眷属,在陆秀夫毅然赴死之后,十余万人也跟随着他义无反顾的跳海殉国。
在国破家亡之际,这些人和陆秀夫一样选择了决绝,选择了气节,选择了用慷慨赴死来表达对外族入侵的愤恨,选择了用玉石俱焚来祭奠汉民族最后的尊严!
如今在崖山海战发生地新会区古井镇,有崖门古炮台及新会崖山祠(又称国母殿、慈元庙)等景点,目前这两个景点被整合为新会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是新会知名的旅游地,其中崖山祠是纪念南宋杨太后及其君臣的地方,崖山祠共有牌坊、慈元殿等建筑,站在崖山祠顶,即可远眺崖山古战场的海面,是很多游客前来纪念、凭吊这一古战场的重要目的地。
位于古井镇官冲村崖门古战场的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

说说你的看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