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侧隐窝狭窄的影像表现

 十六级灰阶 2024-04-17 发布于山东




侧隐窝狭窄的定义

侧隐窝狭窄,侧隐窝有时被称为关节下区或关节下沟,因为它在解剖学上位于椎间盘水平以下。文献中关于侧隐窝的构成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椎间神经孔是侧隐窝的一部分。应该认为椎间孔(侧椎间管)和侧隐窝(关节下区)是不同的解剖实体。即使现在有了先进的影像学技术,侧隐窝仍然是一个被误解的解剖学概念,不幸的是,在评估CT和MRI检查时,侧隐窝狭窄仍然被一些人忽视。

CT检查中椎管正中矢状径>13mm为正常,10~13mm为相对狭窄,<10mm为狭窄;侧隐窝前后径>5mm为正常,3~5mm为相对狭窄,<3mm为狭窄。椎间孔小于2-3mm定义为狭窄。



侧隐窝狭窄的发病机制
侧隐窝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L4/5,它会压迫L5神经根。第二常见的侧隐窝狭窄是L5/S1,累及S1神经根。侧隐窝可能先天性狭窄,例如,在发育异常椎弓根的患者或软骨发育不全的患者中。获得性侧隐窝狭窄远比继发于骨嵴脊柱炎和关节突骨关节炎的中央管狭窄更为常见,并常导致关节突过度生长/肥大。侧隐窝在椎间盘下方、椎体终板上缘和椎弓根内侧最狭窄。在这个水平已经走出鞘囊的神经根被困在沿椎体后外侧终板边缘的肥大性脊柱炎脊和肥大的上关节突之间。骨性侧隐窝狭窄患者常出现中央管狭窄。


椎间孔与侧隐窝区别

侧隐窝狭窄与椎间孔是两种不同的解剖结构,虽然它们在椎间盘附近,但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临床意义。侧隐窝是椎管内的一个狭窄的间隙,位于椎间盘的后面和椎弓根的前面。侧隐窝内含有神经根和伴行的血管,是神经根从脊髓发出后穿出椎间孔的必经之路。侧隐窝狭窄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侧隐窝的空间变窄,压迫到神经根,可引起神经根的压迫症状。椎间孔是由椎体和椎弓根的上下缘组成的一个卵圆形的孔道,是神经根离开脊髓,从椎管内穿出的通道。椎间孔内部含有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以及伴行的动静脉。椎间孔狭窄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椎间孔的空间变窄,可引起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A、蓝虚线:下体上关节突,B:侧隐窝区,C:椎间孔区,U:上体终板分离区,L:下体终板分离区,箭头:根部起自鞘囊点。



椎间孔与侧隐窝的测量

上图为侧隐窝层面,下图为椎间孔层面。


影像表现


在L4-5椎间盘水平获得的轴位CT图像A显示中央椎管狭窄(白色箭头)继发于椎间盘膨出、小关节肥大和黄韧带增厚。右侧后外侧椎间盘突出(黑色箭头)侵犯右侧L4-5椎间孔。S为L5上关节突。图像B、C、D为通过L4-5关节下区域获得的头端至尾侧轴位CT切片,显示双侧侧隐窝狭窄(箭头),前方以L5椎体缘为界,外侧以椎弓根(P)为界,后方以L5肥大的上关节突(S)为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