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AB】式《西江月》选辑

 芙蓉书阁 2024-06-11 发布于广东

非【AB】式西江月选辑

芙蓉书阁|邓旺林

 本文主要从搜韵网“诗词库”中选录了五代末至民国间52人的104首《西江月》。为便于统计,本文用A代表《西江月》前阙头两句对仗,用B代表《西江月》后阙头两句对仗,用O代表不对仗。因此,《西江月》前阙头两句与后阙头两句均对仗的可称为【AB】式;仅前阙头两句对仗的可称为【AO】式;仅后阙头两句对仗的可称为【OB】式;前后阙均无对仗的则为【OO】式。非【AB】式包括【AO】式、【OB】式和【OO】式。

 为节省篇幅,下面所录《西江月》,均只记前阙和后阙中的头两句。前阙头两句和后阙头两句间用/号分隔,对其中用对仗的句子加下划线表示。AB】式的一般不记录。

 另外,我们将搜韵网“诗词库”所登记的作者各类作品的数量也记录于作者名下的方头括号〖〗之中,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作者创作方面的有关情况。例如,有的作者是以诗为主,有的则以词为主,有的则诗词并举。对于以词为主的作者所创作的《西江月》,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1、[五代末宋初]欧阳炯(注1)

〖欧阳炯(56):七律2、七绝2、古风2、词49、其他1〗有《西江月》如下:

(1)《西江月》(注2)其一

月映长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扁舟倒影寒潭,烟光远罩轻波。【OB

2)《西江月》其二

 水上鸳鸯比翼,巧将绣作罗衣。/细雀稳簪云髻,含羞时想佳期。【OO

 欧阳炯这两首《西江月》,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词人之作。这两首词,收录于北宋人所编辑之《尊前集》(注3)(唐五代词选集。1卷。无编选人姓名)。在《尊前集》中这两首《西江月》,后阙第一句都是7言句(前首为“扁舟倒影寒潭里”,后首为“鈿雀稳簪云髻绿”)。这与唐代《敦煌曲子》中三首《西江月·女伴秋江》的样式相同。第一句七言,第二句六言;从这字数上的不对称,可见《西江月》后阙头两句本就不要求对仗。

2、[北宋]柳永(注4)

〖柳永(222):七律2、古风1、词218、其他1〗《西江月》3首,其中一首如下:

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幸自苍皇未款,新词写处多磨。【AO

柳永的《西江月》在“汉程网”上的《柳永词全集》(注5)中仅两首,无“腹内胎生异锦……”那一首。

3、[北宋]苏轼(注6)

〖苏轼(3352):五律142、七律611、五绝124、七绝688、五排48、七排5、古风1106、词383、四言115、六言42、其他41、乐府3、偈1、联5、赞7、辞赋31〗有《西江月》16首,其中3首如下:

(1)《西江月》(“春夜行蕲水山中……”(注7)(1082年)

照野瀰瀰浅浪,横空暧暧微霄/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碎琼瑶。【AO

“暧暧微”一作“隐隐层”

(2)《西江月咏梅(1094年)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AO

3)《西江月·杭州交代林子中席上作》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AO

4、[北宋]黄庭坚(注8)

〖黄庭坚(共2417首):五律128、七律297、五绝99、七绝582、五排18、七排4、古风853、词198、四言53、六言79、其他13、乐府5、偈2、赞68、辞赋16、琴操2〗内《西江月》5首,其中题为“用惠洪(注9)韵”的一首如下:

细细风清撼竹,迟迟日暖开花/姹娅声娇语媚,家人醉卧深帏。【AO

黄庭坚另有1首《西江月》其后阙头两句为“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此联似是介于“对与不对”之间。

5、[宋]赵令畤(注10)

〖赵令畤(50):七律5、五绝1、七绝3、词36、六言1、其他4〗有《西江月》1首:

人世一场大梦,我生魔了十年。/更被维摩老子,不教此处容言。【OO

6、[北宋]周紫芝(注11)

〖周紫芝(2071):五律202、七律407、五绝44、七绝653、五排14、古风537、词157、四言15、六言23、其他4、赞3、辞赋12〗《西江月》7首。有3首非【AB】式的如下:

1)《西江月》其二

池面风翻弱絮,树头雨退嫣红/便是一成去了,不成没个来时。【AO

2)《西江月》其四

发白犹欹旅枕,溪深未挂烟蓑/细算年来活计,只消一个渔舟。【AO

3)《西江月·其六·和孙子绍拒霜词》

天意未教秋老,花容刬地宜霜。/来伴孙郎小宴,临风为舞霓裳。【OO

7、[北宋]陈东(注12)

〖陈东(37) :五律4、七律4、五绝1、七绝18、七排1、古风4、词4、赞1〗有《西江月》2首:

1)《西江月》

风动一轩花竹,琅玕青锦薰笼。/暮雨乍收寒浅,朝云又起春浓。【OB

2)《西江月·七夕》

我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独卧西风。【OO

8、[南宋]姜特立(注13)

〖姜特立(897):五律91、七律130、五绝108、七绝359、五排7、七排1、古风166、词21、四言1、六言11、偈1、辞赋1〗有《西江月》1首,题为“戊午生朝”:

富贵从来自有,人生最羡长年。/金印新来如斗,丝纶御墨犹鲜。【OB

【按】若“金印”两句不算对仗,则此首为【OO】式。

9、[南宋]周必大(注14)

〖周必大(909):五律106、七律254、五绝81、七绝294、五排6、七排2、古风93、词17、四言14、六言3、其他1、偈1、联1、赞24、辞赋12〗《西江月》2首:

1)《西江月·其一·暮春鲁氏坐上次胡邦衡韵》

三月群贤毕集,二天五马生光。/鲁国方虚两社,齐人要复侵疆。【OO

2)《西江月·其二·再赋送行》

藉甚新除刺史,岿然鲁殿灵光。/有喜刊除戎索,无劳远抚闽疆。【OB

10、[南宋]张孝祥(注15)

〖张孝祥(651):五律65、七律70、五绝20、七绝152、五排1、古风101、词228、四言7、六言6、辞赋1〗有《西江月》14首,内2首如下:

(1)《西江月·其一·题溧阳三塔寺》(1162年)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OB

【按】“世路”两句若不属对仗,则此首属【OO】式。

(2)《西江月·其九·桂州同僚饯别》(1166年6月)

窗户青红尚湿,主人已作归期。/别酒深深但劝,离歌缓缓休催。【OB

11、[南宋]丘崇(注16)

〖丘崇(94):五律1、七律1、五绝10、古风1、词81〗有《西江月》2首如下:

1)《西江月》其一

恰好轻篷短棹,绝胜锦缆牙樯/小待山头吐月,何妨说剑杯长。【AO

2)《西江月》其二

明日又还重九,黄昏小雨疏风。/寒意梧桐叶上,客愁画角声中。【OB

12、[南宋]沈瀛(注17)

〖沈瀛(91):七绝1、词90〗有《西江月》1首如下:

五马人生最贵,金陵自古繁华。/满劝东西碧玉,高烧丽烛红葩。【OB

【按】“满劝”两句若不属对仗,则此首属【OO】式。

13、[宋]张抡(注18)

〖张抡(120):词120〗有《西江月》11首。除2首因有字残缺无法判断其使用对仗的情况外,其余9首,【AB】式4首,另5首如下:

1)《西江月·其二·咏冬十首》

雪似琼花铺地,月如宝鉴当空/若悟珠生蚌腹,方知非异非同。【AO

2)《西江月·其八·咏冬十首》

四序常如转毂,百年须待春风/只为六阴极处,一阳已肇黄宫。【AO

3)《西江月·其九·咏冬十首》

独坐闲观瑞雪,方知造化无偏。/梁苑休寻赋客,山阴莫上溪船。【OB

4)《西江月》其四

密布同云万里,六飞玉糁琼铺。/谁念山林路险,独行跣足樵夫。【OO

5)《西江月》其六

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遇此急须进火,速修犹恐迟迟。【OO

14、[南宋]王炎(注19)

〖王炎(882):五律154、七律143、五绝25、七绝237、五排3、古风221、词52、四言1、六言33、乐府4、辞赋9〗。有《西江月》1首(题为“用荼蘼酿酒饮尽,因成此,谩呈继韩王炎”):

蔌蔌落红都尽,依然见此清姝。/鸳帐巧藏翠幔,燕钗斜亸纤枝。【OB

15、[南宋]廖行之(注20)

〖廖行之(453):五律60、七律144、五绝7、七绝100、五排1、古风91、词41、六言8、辞赋1〗有《西江月》2首,其中《西江月·其二·寿友人》:

试数阶蓂有几,昨朝看到今朝。/学粹昔人经制,文高古乐箫韶。【OB

16、[南宋]辛弃疾(注21)

〖辛弃疾(共770首):五律7、七律32、五绝2、七绝76、古风21、词629、其他2、联1〗《西江月》词17首(注22),内有3首如下:

1)《西江月·其三·三山作》

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万象亭中殢酒,九仙阁上扶头。【OB

2)《西江月·其四·和赵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OB

(3)《西江月·其四·遣兴》(1199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AO

17、[宋]曹冠(注23)

〖曹冠(67):七律2、古风2、词63〗《西江月》3首,其中《西江月·其二·示忠彦》如下:

秋霁姮娥二八,寒光逼散浮云。/因念两登仙籍,恩沾雨露方新。【OO

“两登仙籍”看来,此首应是写于孝宗乾道五年(1169)再次考取进士之后(详见本文注23)。

18、[宋]朱淑真(注24)

〖朱淑真(367):五律28、七律65、五绝8、七绝232、古风7、词27〗有《西江月》1首,题为“春半”,无对仗: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OO

19、[南宋]郭应祥(注25)

〖郭应祥(129):词129〗《西江月》17首,多属前后阙用对仗(其中有的对仗不太明显);明显非【AB】式的2首如下:

1)《西江月》其五

此老谁描拙状,今朝持献生辰。/坐者行者立者,化身报身法身。【OB

2)《西江月·其十三·赋紫笑花》

不但酴醾芍药,此花亦殿馀春。/斓坼真成绝倒,半开犹带轻颦。【OB

20、[南宋]韩淲(注26)

〖韩淲(2819):五律453、七律573、五绝80、七绝838、五排5、古风639、词198、四言1、六言31、其他1〗有《西江月》6首,其中2首如下:

1)《西江月·走笔因宋九韵示黄六》

春色著人多少,溪头桃杏舒红。/花底醉眠芳草,柳边嘶入骄骢。【OB

2)《西江月·晚春时候》

闻道晚春时候,暖风是处花飘。/跃马谁联玉勒,钓鱼应泛兰舠(“刀”原作“召”)。【OB】

21、[南宋]程珌(注27)

〖程珌(176):五律28、七律14、五绝7、七绝41、五排1、古风32、词45、四言6、辞赋2〗有《西江月》4首:

1)《西江月·茶词》

岁贡来从玉垒,天恩拜赐金奁/想见清都绛阙,雍容多少神仙。【AO

2)《西江月·寿张门司》

休怪频年司钥,仙官长守仙宫。/都是一团和气,故教上苑春浓。【OO

3)《西江月·其一·壬辰自寿》

天上初秋桂子,庭前八月丹花/愿把阴功一脉,灯灯相续无涯。【AO

4)《西江月·其二·癸巳自寿》

底事中秋无月,元来留待今宵。/天上灵槎一度,人间八月江潮。【OB

我们将“天上”一联视为“错综对”(即王力教授所谓“不拘位置,颠倒错综,以成对仗”者)(注28)。其此联不属对仗,则此首为【OO】式。

22、[南宋]戴复古(注29)

〖戴复古(994):五律471、七律223、五绝12、七绝139、古风102、词42、六言2、其他3〗有《西江月》2首,“其二”如下:

三过武昌台下,却逢三度重阳。/昨日将军亭馆,今朝陶令壶觞。【OB

23、[金末元初]李俊民(注30)

〖李俊民(873):五律36、七律140、五绝120、七绝419、古风54、词69、四言10、六言25〗《西江月》4首,其中以“张堂臣寿日”为题的如下:

人比当年杨柳,六郎元似莲花。/鲈脍未归夙驾,斗牛尚客星槎。【OB

24、[南宋]魏了翁(注31)

〖魏了翁(1100):五律133、七律219、五绝36、七绝327、五排3、古风166、词189、四言20、六言2、其他1、乐府2、辞赋2〗有《西江月》3首,其中《西江月·妇生日许侍郎奕载酒用韵为谢》如下:

曾记刘安鸡犬,误随鼎灶登仙。/会合元非择地,乖逢宁得非天。【OB

魏了翁另有1首《西江月·梦中作。觉后浑能省记,独欠第五句。因足成之。晓起大雪》前后阙第一二句为:“一段同云似练,更无剩幅间边。/酒里吟边竞爽,枝头枝底争妍。”后阙对仗较为明显,而“一段”两句似是“介于对与不对之间”。我们放宽标准,将其也视为对仗。

24、[南宋]赵长卿(注32)

〖赵长卿(339):词339〗《西江月》3首,其中2首如下:

1)《西江月·夏日有感》

稳唱巧翻新曲,灵犀密意潜通。/有恨眉尖皱碧,多情酒晕生红。【OB

2)《西江月·邀蔡坚老忠孝堂观书》

水满平塘过雨,洗妆红褪芙蕖。/潇洒高堂邃馆,那堪左右图书。【OO

25、[宋末元初]何梦桂(注33)

〖何梦桂(534):五律12、七律162、五绝2、七绝199、古风107、词47、四言2、赞3〗有《西江月》1首:

犹记春风庭院,柳阴深锁帘帷。/梦断箫台无据,十年往事休追。【OO

【按】此首记为“其一”。由此看来何梦桂的《西江月》应不止一首。

27、[宋末元初]仇远(注34)

〖仇远(787):五律117、七律226、五绝30、七绝151、古风130、词120、四言5、六言2、其他6〗《西江月》5首,其中2首如下:

1)《西江月》

犹记春风庭院,桃花初识刘郎。/锦瑟空寻小袖,翠衾尚带馀香。【OB

2)《西江月》其五

小立画桥西畔,仙车蓦送香风。/须识蓬山不远,梨云路杳无踪。【OO

28、[金末元初]刘因(注35)

〖刘因(369):五律37、七律71、五绝22、七绝92、五排3、古风109、词34、乐府1〗有《西江月》3首:

1)《西江月·送张大经》

留在平生落落,休嗟世事滔滔/一片花飞春减,可堪万点红飘。【AO

2)《西江月·赠赵提学酒》

买得鸡泉新酿,病中无容同斟。/少个散花天女,维摩憔悴难禁。【OO

3)《西江月·饮山亭留饮》

看竹何须问主,寻村遥认松萝。/张叟腊醅藏久,王家红药开多。【OB

29、[元末明初]邵亨贞(注36)

〖邵亨贞(490):五律44、七律117、七绝77、五排12、七排3、古风90、词147〗有《西江月》3首,其中《西江月·酒阑与南金徜徉村巷各信意小述》如下:

故旧今成二老,欢游长记当时。/但得诸郎俊拔,不嫌我辈衰迟。【OB

30、[明]夏言(注37)

〖夏言(391):五律7、七律10、七绝15、五排1、古风5、词352、联1〗《西江月》6首。《西江月》6首,部分对仗的2首如下:

1)《西江月·其四·癸卯元夕》

宝泽楼前月满,琼恩堂后花明/去岁今宵内苑,承恩赐宴观灯。【AO

2)《西江月·其五·寄醒斋》

举世昏昏醉梦,几人心眼惺惺。/江上云雨滕阁,湖边烟水徐亭。【OB

31、[明]杨慎(注38)

〖杨慎(1578):五律175、七律278、五绝97、七绝167、五排73、七排4、古风233、词367、六言69、乐府113、联1、琴操1〗《西江月》26首。《西江月》26首,以下7首属部分对仗:

1)《西江月·廿一史弹词第五段说南北朝下场词》

飒飒西风渭水,萧萧落叶长安/闲看灞桥杨柳,凄凉露冷风寒。【AO

2)《西江月·其一·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下场词》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AO

3)《西江月·其三·廿一史弹词第十段说元朝开场下场词二首》

细想三皇五帝,一般锦绣江山/后世依他样子,齐家治国何难。【AO

【按】若“细想”两句不属对仗,则此首属【OO】式。

4)《西江月》其二

倚醉深关朱户,娇羞怕捧金觥/总是为郎调护,当初枉道无情。【AO

5)《西江月》其三

自有嫩枝柔叶,何须补柳添花/香雾清辉何处,春风今夜谁家。【AO

6)《西江月·廿一史弹词第七段说隋唐下场词》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OB

7)《西江月·其一廿一史弹词第九段说宋辽金夏下场词》

三百余年宋史,辽金西夏纵横。/富贵草梢垂露,英雄水上浮萍。【OB

杨慎的《西江月·泸州发船,王云巢携翠容相送》中前后阙头两句为:“莫道留春无计,君来有计留春。/载酒春江画舫,题诗红泪罗襟。”我们将“莫道”一联视为“错综对”(见前),故将该首列入【AB】之中。

杨慎的《西江月》其一的前后阙头两句为:“酝造一场烦恼,只因些子恩情。/燕子那知我意,莺儿似唤他名。”若“酝造”一联不算对仗,则此首属【OB】式。

32、[明]俞彦(注39)

〖俞彦(200):五律1、七律1、五绝1、古风1、词189、乐府7〗有《西江月》组诗3首,“其三”如下:

昨有客来相访,通名自谓包羲。主人坚以未同辞。客笑卿当勿尔。

昔与陶潜高卧,风流千载谁师。闻卿学懒且吟诗。特地寻盟到此。【OO

此首以“戏效辛稼轩体”为题。俞彦所谓“辛稼轩体”不知是否指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那一首(见前)。

33、[明]张大烈(注40)

〖张大烈(11):词11〗有《西江月》1首,题为“赠别”:

柳折河桥赠别,朝朝眼望飞鸿。/孤影懒烘红日,寒衾怯骤金风。【OB

34、[明末清初]沈自继(注41)

〖沈自继(3):词3〗沈自继的3首词,全是集唐人诗句而成,内《西江月》1首如下:

心事数茎白发(顾况),一生判却归休(柳宗元)

秣陵凋敝不胜秋(李嘉佑)。京口情人别久(张继)

瓜步寒潮送客(刘长卿),何如高卧东窗(王维)

好风维属往来商(杜牧)。北固山边波浪(刘禹锡)。【OO】

此首题为“赠杨长倩”,自注“押词韵第十二部”。沈自继另两首词为《临江仙·哭僚婿张原张》其一、其二。

35、[明末清初]宋琬(注42

〖宋琬(1788):五律448、七律514、五绝37、七绝285、五排49、七排2、古风242、词173、六言38〗有《西江月》7首。【AB】式2首,另5首如下:

1)《西江月·无题》

倾国先呈皓齿,灵心暗托瓠犀/春笋纤纤半露,灯前低敛蛾眉。【AO

2)《西江月·久客杭州,归云间度岁,儿辈竞索衣帛,作此自嘲》

老去霜颠种种,归来绣褓重重/争学传柑索枣,挽须交问衰翁。【AO

3)《西江月·秋花有名粉茉莉者》

姑射山头冰雪,仙人散作云霞。/最爱章江木本,居然压倒群葩。【OO

4)《西江月·舟中见丽人》

渌水芙蓉掩映,青蛾欲展还颦。/画舫摇摇近岸,岸边偷觑防嗔。【OO

5)《西江月·索林铁崖侍史絮铁不见作此嘲之》

阅尽古今侠女,肝肠谁得如他。/羞说馀桃往事,怜卿勇过庞娥。【OO

36、[明末清初]于成龙(注43)

〖于成龙(85):五律5、七律19、五绝5、七绝36、五排3、古风8、词8、联1〗《西江月》2首如下:

1)《西江月》其一

终日阴云霢霂,空过上已踏青。/莺报春归谁送,游人独叹飘零。【OO

2)《西江月》其二

百岁春光有限,一年几度花红。/无奈人生易老,又当零雨其濛。【OO

37、[明末清初]徐灿(注44)

〖徐灿(100):七律1、词99〗有《西江月》5首。其中4首如下:

1)《西江月·感旧》

剪烛闲思往事,看花尚记春游/闻说倾城尚在,可如旧日风流。【AO

2)《西江月·春夜》

明月照人清夜,多愁多闷输他。/柳嫩慢萦春病,梅销暗自酸牙。【OB

【按】若“柳嫩”两句不属对仗,则此首为【OO】式。

3)《西江月·十五夜雨》

不是人孤明月,月还负却良宵。/云卷微寒入暮,一灯瘦影魂摇。【OO

4)《西江月·感怀》

又是春光将尽,东风愁煞梨花。/燕子呢喃未了,一庭蕉雨交加。【OO

38、[明末清初]王夫之(注45)

〖王夫之(1514):五律191、七律425、五绝87、七绝255、五排11、古风193、词289、四言13、六言30、乐府19、联1〗有《西江月》5首,其中2首如下:

1)《西江月·本意二首·其一》

湘水悠悠北去,章江渺渺东流/落月倩谁留住,长江又送新愁。【AO

2)《西江月·本意二首·其二》

曾忆龙沙孤泊,将军祠下霜寒。/羌管声中鸟梦,藤花影里渔湾。【OB

王夫之《西江月·重过续梦庵》:“残梦当年欲续,草庵一枕偷閒。/几度刀兵膋血,十年孤寡辛酸。”若“残梦”两句不算对仗,则此首也属【OB】式。

39、[明末清初]毛奇龄(注46)

〖毛奇龄(3530):五律632、七律675、五绝370、七绝661、五排203、七排28、古风585、词367、六言8、乐府1〗《西江月》1首,以“续东坡词”为题:

闻道欧公当日,宾朋载酒堂中。/此事已经千载,我来重挹高风。【OO

40、[明末清初]徐楩(注47)

〖徐楩(17):词17〗《西江月》1首:

悄步怕惊蛩觉,临行低语匆匆。/蕉叶故遮窗隙,离魂隔断墙东。【OB

41、[明末清初]陈世祥(注48)

〖陈世祥(160):词160〗《西江月》2首,其中1首以“醉醒”为题:

惆怅梦魂何处,心烟一缕孤行。/醉也从教便醉,醒来依旧还醒。【OB

42、[明末清初]陈维崧(注49)

〖陈维崧(1704):五律14、七律20、七绝6、五排1、古风33、词1630〗有《西江月》11首,其中6首如下:

1)《西江月·咏史》

姊嫁猘儿孙策,妹归顾曲周瑜/一望江东人物,孝廉枉逞雄图。【AO

2)《西江月·其四·喜见狮儿四首》

牵狗高辛集上,呼鹰垤泽门边/六岁定归家塾,有甥与汝齐年。【AO

3)《西江月》(庭柏约予与杜茶村同诣,且订烧猪以待。临行复以一语坚之,曰,来朝风雨如何。茶村笑曰,除是天降红雪,吾辈便不赴阿师此会也。翌日果大风雨。茶村作词戏柬,因依韵答之)

莫道从无绛雪,眼前花雨通红。/云把芒鞋滑滑,拟听腰鼓鼕鼕。【OB

4)《西江月·其三·喜见狮儿四首》

儿已健如黄犊,翁何此日才来。/细听吴音小却,戏投粔籹旋回。【OB

(5)《西江月·题六合孙公树捧书图》(注50)

李白开元供奉,当年恩礼偏隆。/绝妙文孙才调,翩翩王谢门风。【OO

6)《西江月·其二·喜见狮儿四首》

昔日游梁枚叔,儿生此地名皋。/我意殊为不尔,诗书莫误儿曹。【OO

43、[清初]朱彝尊(注51)

“朱彝尊(2820)五律522七律237五绝195七绝717五排47古风398583四言8六言27乐府40388。”《西江月》2首,其中1首如下:

帝子风吹江上,王孙草绿田涯/记得南湖一曲,青旗沽酒人家。【AO

44、[清初]王士祯(注52)

〖王士祯(1834):五律466、七律162、五绝112、七绝551、五排2、古风373、词163、六言1、乐府1、联3〗《西江月》4首,均为【OB】或【OO】式:

(1)《西江月·其一·怀黄山东园》

梦想天都黄海,吾庐亦枕黄山。/林下棋逢橘叟,矶头钓共鱼蛮。【OB

(2)《西江月·其三·鲁仲连陂怀古题壁》

少慕鲁连高节,居然仿傥权奇。/千古清风兰雪,一竿烟水荒陂。【OB

(3)《西江月·其二·咏史》

汉武史称大略,陇西家世名流。/昔日人奴笞骂,长安甲第云浮。【OO

(4)《西江月·其四·吴中怀古本意》

一片西江云月,千年常照梧宫。/转盼五湖代长,当年三策偏工。【OO

45、[清]龚翔麟(注53)

〖龚翔麟(190):词188、曲2〗有《西江月》1首:

凉月乍飞一点,小于帘底珊钩。/刬袜谁知先在,秋千笋柱东头。【OO

46、[清]顾太清(注54)

〖顾太清(364):五律9、七律7、七绝5、古风9、词334〗有《西江月》2首,其中记为“光绪二年(1876)午日,梦游夕阳寺”的如下:

寻得夕阳小寺,梅花初放厓阿。/好梦留连怕醒,偏教时刻无多。【OO

47、[清]勒方锜(注55)

〖勒方锜(131):词131〗有《西江月》2首,其中1首如下:

重向绮堂开宴,清歌唱彻伊州。/宿雨润生丝幔,晚风寒袭茸裘。【OB

48、[清]郑文焯注56)

〖郑文焯(485):五律1、七律69、七绝60、古风7、词348〗有《西江月》2首,均无对仗:

(1)《西江月·木渎舟中同石瞿(注57)分题赋灵岩古迹》

怊怅故宫花草,春风细步香迷。/采采空闻流水,芳心早逐鸱夷。【OO

2)《西江月·浣花池》

寒绿一方秋净,年年无限流香。/不信吴宫是沼,分明对此茫茫。【OO

49、[清末民国初]曾廉(注58)

〖曾廉(363):词363〗有《西江月》6首,其中2首如下:

1)《西江月·岁荒》

一粥还添一饭。算来何福能消。/斥鴳篱边鸣跃,大鹏天外逍遥。【OB

2)《西江月·啸庐小照》

五十年来旧事,同吟池上梅花。/盈颔虽飘白雪,养神不用丹砂。【OB

50、[清末至民国]王照(注59)

〖王照(15):词15〗有《西江月》3首:

1)《赠南郑彭翼仲,调寄西江月》(乙卯)

咫尺仙源有路,此中人不知秦。/莫说蒹葭倚玉,忘形尔我无分。【OO

2)《新置小舟,邀友未至,调寄西江月》

雨润芭蕉叶大,凉秋百卉增妍。/准备烟波载酒,不须书画盈船。【OB

【按】“准备”两句若不属对仗,则此首为【OO】式。

3)《寄赠黄秀伯,调寄西江月》(庚申)

二一庐前春满,先生报道迁居。/不是薄情轻去,先生实被饥驱。【OO

51、[清末至民国]杨玉衔(注60)

〖杨玉衔(368):词368〗有《西江月》5首,其中题为“题谈月色画梅”者如下: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OB

52、[清末至民国]杨圻(注61)

〖杨圻(2780):五律995、七律109、五绝138、七绝868、五排1、古风226、词363、四言1、六言6、联73〗有《西江月》2首,其中以“春夜”为题的如下:

醉里笙歌犹在,梦残江漏凄清。/楼下一庭斜月,照来珠箔飘灯。【OO

以上52人共有《西江月》242首,其中【OB】式的42首(34人),【OO】式的35首(26人),【AO】式的27首(16人),【AB】式的138首(31人)。【OB】、【OO】与【AO】三式的《西江月》共104首,占总数(242.下同)的42.97+%(注62);【OB】式的与【OO】式的共计77首,占总数的31.81+%,【AO】式27首占总数的11.15+%。

在所选52人中,有48《西江月》用了【OO】或【OB】式只有4人没有使用【OB】式与【OO】式(但他们都用了AO】式)21人未使用【AB】式,其中有10各有2首以上的《西江月》(内3人各有【AO】式1首)。

用了【OO】或【OB】式48人中,单用【OO】式的14人,共18首(其中2人2首,1人3首);用【OB】式的22人,共28首(其中6人2 首);兼用【OB】与【OO】式的12人,共有【OB】式的14首(其中2人各2首),【OO】式的17首(其中5人各2首)。

本文原属《写作〈西江月〉可不用对仗刍议》一文(注63)的组成部分,因篇幅过大,特从该文中抽出独立成篇。

【附注】

1.欧阳炯(896971),益州华阳(今属四川成都市)人,五代十国时后蜀词人。曾在后蜀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2.有题注:“一名《白蘋香》,一名《步虚词》”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中说:“《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

3.《尊前集》网址:https://book.qq.com/book-read/796794/1

4.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三变。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授睦州团练使推官,官至屯田员外郎。以慢词独多,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流行于时。卒于润州。有《乐章集》。

5.《柳永词全集》网址:

https://guoxue./html/book/ILAZAZTB/RNXVAZPWPW.shtml

6.苏轼(1036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高中制科。曾任多地知州,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一生几起几落,曾因乌台诗案入狱,又屡被贬谪,最后贬至海南儋州。苏轼与其父苏洵、苏辙并称“三苏”,且同列“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北宋后期文坛领袖,词开豪放一派,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书家。

7.省略部分为“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词桥柱上。”

8.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等。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时(10861100)为校书郎,官至著作佐郎。曾屡被贬谪。”与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是江西诗派开山祖师,宋代四大书家之一(见前)。

9.惠洪(1071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江西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县)人,俗姓喻。北宋名僧,临济宗黄龙系传人。博学强识,工诗画,著述甚丰。

10.赵令畤(1061?—1134)初字景贶,苏轼为之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玄孙。元祐中签书颍州公事,时苏轼为知州,荐其才于朝。后坐元祐党籍,被废十年。绍兴二年(1132)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善诗文,尝以唐元稹《会真记》为素材,作《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十二首。有《侯鲭录》、《聊复集》等。

11、周紫芝(1082?),字少隐,一作少蕴,自号竹坡居士等,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家贫苦学。早年两次赴礼部试,不第;绍兴十二年(1142)第进士,年已六十一。十五年(1145)以迪功郎为掌礼兵二部架阁官。后曾以承议郎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枢密院编修官,右宣教郎兼实录院编修官,知兴国军。秩满乞祠,居九江庐山以终。善诗词,著述甚丰。为诗推崇梅尧臣、苏轼,为苏黄门庭后劲。

12.陈东(10861127),宋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字少阳。生于一个“自五世以来,以儒嗣其业”的家庭。十七岁(1103)入学,徽宗政和三年(1113)以贡入太学。陈东关心国家政治,敢于针砭时弊,是北宋著名的学生领袖。因得罪宋高宗及权臣黄潜善等,于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被杀于集市上。第二年获平反,绍兴四年(1134),宋高宗追赠陈东为朝奉郎、秘阁修撰,赐钱五百缗、祭墓田四十顷。

13.姜特立(1125—?),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曾任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

14.周必大(11261204),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子充等,号省斋居士等。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二十七年(1157)举博学宏词科,曾任建康府教授、太学录等,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曾由左丞相出判潭州。封益国公,卒谥文忠。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交深谊笃。生平著书八十一种,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200卷)。

15.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宋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生于浙江鄞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状元及第。曾任秘书省正字、中书舍人、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等职。因疾早卒。曾因上疏言岳飞冤狱,忤秦桧;又曾因力赞张浚主战,为宰相汤思退所忌。善诗文翰墨,尤工词,在宋代词人中占有重要地位。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16.丘崇(11351208),字宗卿,江阴(今属江苏)人。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枢密院检详文字、两浙转运副使、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同知枢密院事等。曾两度“奉祠”(相当于今之离退休),先因被劾不礼金使(时为接伴金国贺生辰使),后因忤权臣韩侂胄。

17.沈瀛,字子寿,号竹斋,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自太学登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任太平州、常州教授,主管吏部架阁文字,枢密院编修官,知梧州、江州,三佐帅幕。平生嗜文字若性命。有《沈子寿文集》、《竹斋词》(存)。

18.张抡,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孝宗乾道三年(1167),时为太上皇的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1179)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

19.王炎(1137?—1218),字晦叔,号双溪。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孝宗乾道五年(1169)进士。曾任潭州教授、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著作郎、吴兴郡王府教授等,亦曾先后知饶州、湖州。工诗文,著述甚丰。有《双溪集》。

另有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王炎,字公明,以父荫入仕,赐同进士出身,曾任兵部侍郎、权参知政事、四川宣抚使、枢密使、知潭州等,后以通议大夫致仕。其诗文仅《菩萨蛮》《梅花引》词2首。

20.廖行之(11371189),字天民,号省斋,衡阳(今属湖南)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注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

21.辛弃疾(11401207):宋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辛弃疾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而又仕途坎坷的爱国官员,一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屡起屡罢;又是一位擅为长短句的著名词家。其词风格悲壮激烈,是豪放派词代表作家之一,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等。

22.其中“堂上谋臣帷幄……”一首或记为刘过所作。大同小异。

记为辛弃疾所作的:“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记为刘过所作的:“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23.曹冠,字宗臣,一字宗元,号双溪。宋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博闻强记,以文词知名于时。以乡贡入太学,秦桧延之为诸孙师。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与桧孙秦埙同登甲科进士,授平江府教授。次年,迁行国子录,寻擢太常博士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文字。桧死(115511月)议谥,谓桧绍开中兴,宜谥忠献。绍兴二十六年(1156)九月“夺埙(秦埙)出身,改冠(曹冠)等七人阶官并带'右’字,余悉驳放”(见《宋史·志·卷一百零九·选举二》。孝宗时许再试,乾道五年(1169)再中进士。光宗绍熙元年(1190)知郴州,转朝奉大夫致仕。卒年八十。有《燕喜词》、《忠诚堂集》。

24.朱淑真:生当宋室南渡(1127)前后,号幽栖居士。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其夫亦曾仕宦。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系宋代为数不多的著名女诗人。《全宋文》谓其“工诗词,其作品清新婉丽,蔚为一代大家。”(见第3140卷)。朱淑真过世后,其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作品有《断肠词》《断肠诗集》传世,为劫后余篇。

25.郭应祥(1158?)宋临江军新淦人,字承禧,号遁斋,又号笑笑先生。孝宗淳熙八年(1181)进士。十三年(1186)为巴陵主簿。后历官衡阳、泉州。有《笑笑词》一卷。

26.韩淲(11591224):宋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人,字仲止,号涧泉。韩元吉子。早年以父荫入仕,为平江府属官,后做过朝官。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同时赵蕃(号章泉)并称“二泉”。

27.程珌(11641242):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字怀古,以祖居洺州,自号洺水遗民,光宗绍熙四年(1193)进士。曾任建康府教授、秘书丞、翰林学士,官至权吏部尚书、知制诰。以端明殿学士致仕。有《洺水集》。

28.详见王力《汉语诗律学》第一章(《近体诗》)第十五节《对仗的讲究和避忌》)

29.戴复古(1167?—1248?):宋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字式之,号石屏。笃志古学;又登陆游之门,以诗鸣,是著名的江湖派诗人。曾于理宗绍定五年(1232)任邵武教授。晚隐故乡南塘石屏山下。

30.李俊民(11761260): 金泽州晋城人,字用章,号鹤鸣道人。得程氏之学及邵雍《皇极》数。金章宗承安五年(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未几,弃官教授乡里。有《庄靖集》。

31.魏了翁(1178-1237):字华甫,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1199)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1202)召为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1205)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历知汉州、眉州,在蜀凡十七年。入为兵部郎中,至权工部侍郎。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召还后,曾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

32.赵长卿,号仙源居士。宋宗室,居江西南丰。宋宁宗嘉定(12081224)末前后在世。曾赴漕试。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居于江南,过着清贫的生活。宋代著名词人。《四库提要》谓其“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33.何梦桂(1229—?):宋严州淳安(今属浙江)人。少名应祈,字申甫;后易今名,改字岩叟,号潜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授台州军事判官,改太学录,迁博士,通判吉州。召为太常博士,累迁大理寺卿,知时事不可为,引疾去。至元初,授江西儒学提举,不赴,著书自娱。有《潜斋集》十一卷。

34.仇远(12471326),元代文学家。字仁近,一字仁父,自号山村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12651274)年间以诗名与文学家白珽并称“仇白”于两浙(浙东和浙西的合称,含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58岁时,任溧阳儒学教授。仇远与赵孟頫、戴表元、方凤、黄洪、方回、吾邱衍、鲜于枢、张雨、张翥、莫维贤等结为诗友,互相赠答。仇远也能写词,有词集《无弦琴谱》,多是写景咏物作品。另有笔记小说《稗史》1卷。

35.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元朝著名理学家、诗人。世为金朝大臣,少有大志,熟习儒家经典,颇有名声。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以母病辞官。至元二十八年(1291)朝廷再度征召,以病拒绝。至元三十年病逝,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号文靖。

36.邵亨贞(13091401):元代文学家。字复孺,号清溪。云间(今上海松江)人。曾任松江府训导。邵亨贞生当元、明之际,入明后生活近30年。终于儒官,足迹不出乡里。著有《野处集》4卷、《蚁术诗选》1卷、《蚁术词选》4卷。

37.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洲。江西广信府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曾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嘉靖十八年(1539年)被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1548)十月因支持收复河套,再遭严嵩诬陷,被弃市处死,年六十七。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获平反,“复言(夏言)吏部尚书”;隆庆四年(1570)二月“尽复原官,仍赐祭葬,谥文愍”。夏言所作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及《南宫奏稿》传世。

38.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月溪、升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明朝著名文学家、官员,居“明代三才子”(解缙、杨慎、徐渭)之首,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世宗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卒于戍所,年七十二。穆宗隆庆年间(15671572)追赠光禄寺少卿,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追谥“文宪”,故世称“杨文宪”。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后人论及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39.俞彦:字仲茅,一字容自。原姓李,名时彦。应天府上元县(今南京市江宁区)人。一说是太仓州(今属苏州市)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乡试,次年连捷中辛丑科进士。历官刑部车驾司郎中、光禄寺少卿,以事谪夷陵知州,官至南京兵部主事。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名录中记作“李時彥”,可见其改为“俞彦”应是在中进士之后。

40.张大烈:明浙江钱塘人,字言冲。熹宗天启七年(1627)举人。官瑞州府推官,以不善事权贵去职。有《诗馀类函》

41.沈自继(15851651):江苏吴江(今江苏苏州)人。明庠生,入国子监。沈氏家族重要曲家,与周永年、顾有孝、叶绍袁、杨廷枢、冯梦龙等相交。治《尚书》,文好骈体,工词曲,尤嗜音律。与沈自晋、沈自南同为编纂《南词新谱》的发起者,佐从兄沈自晋辑《南词新谱》,作《重辑南九宫十三调谱述》。沈自继有许多散曲,《南词新谱》和《太霞新奏》(香月居顾曲散人编)均录其曲为范式。《南词新谱》卷末《载谱词曲总目》录其《沈君善散曲》之目,惜佚。

42.宋琬(16141674),清山东莱阳人,字玉叔,号荔裳。明崇祯八年(1635)以拔贡生入国子监深造,清顺治三年(1646)中举,次年连捷中丁亥科二甲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浙江按察使。顺治(16441661)中、康熙(16621722)初两遭诬告,被囚数年。晚年复起为四川按察使。工诗,多愁苦之音。诗与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有《安雅堂集》及未刻稿《入蜀集》。

施闰章(16181683。江南宁国府宣城县人,顺治六年(1649)己丑科二甲进士。曾任山东提学道佥事,视学山东,擢江西布政司参议,分守湖西道参议,深得民心,人称“施佛子”。康熙十八年(1679),诏举博学鸿儒(考中二等),授翰林院侍讲,参与纂修《明史》。

43.于成龙(16171684)明末清初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字北溟,号于山。明崇祯十二年(1639)副贡。清初名臣、循吏。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回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答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

44.徐灿(约1618-1698),女,字湘蘋,一字深明,号明霞,晚年学佛,更号紫䇾。江南吴县人。光禄丞徐子懋女。清弘文院大学士陈之遴继室。顺治十五年(1658),陈之遴以贿结内监罪革职戍边,徐灿随之同居辽左七年。之遴殁后,值康熙帝拜谒先陵,徐灿迎之道左陈情,乞归骸骨,遂得于康熙五年(1666)南归。遂卜居桐溪之上,长斋绣佛以终。善诗文,词尤工,陈维崧(见后)推为南宋后闺秀第一。有词集名《拙政园诗馀》。

陈之遴(16051666),字彦升,号素庵,浙江海宁盐官人。 明崇祯十年(1637)一甲第二名进士。

45.王夫之(1619-1692) ,字而农,号姜斋等,中年一度更名壶。湖南衡阳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壬午科举人。初在衡山举义军抗清,败走肇庆投南明永历帝,授行人司行人。从军瞿式耜部。后见复明无望,决意隐遁。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居衡阳之石船山,著述终老,学者称船山先生。为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学者,后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儒”。

46.毛奇龄(1623-1716) :原名甡,字大可、于一等,号西河等。浙江萧山人。明诸生。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举博学鸿词(考中二等),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与毛先舒、毛际可并称”浙中三毛”。词学花间体,有“曲中齐梁”之评。有《西河文集》。词集名《毛翰林词》。

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三月初一日康熙帝“试内外诸臣荐举博学鸿儒一百四十三人于体仁阁””“试题璇玑玊衡赋,省耕诗五言排律二十韵”。取中50人,其中一等20人,二等30人。

47.徐楩:字庾清,浙江嘉兴人。诸生。长于诗词,有《西溪词》。

48.陈世祥:明末清初江南通州人,字善百,号散木。明学(“学”疑当作“崇”)祯(崇祯:明毅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举人。入清官知县。有《含影词》等。

49.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人(今属江苏)。著名词人、骈文作家,阳羡词派领袖。其祖父陈于廷是明朝的左都御史、东林党的中坚人物;父亲陈贞慧是“明末四公子”之一,曾因反对“阉党”,同与侯方域罹阮大铖之祸。陈维崧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并称“骈体三家”,与纳兰性德、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康熙元年(1662)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考取一等。见前),授官翰林院检讨。  

明末四公子:指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四位文学家。他们出身显赫,家族在政治上都有一定声望,且四人皆风流倜傥、文采斐然。然而,他们在仕途上不得意,胸怀大志而不得大用。这四位公子在明末意气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都是复社成员,抨击阉党,议论朝政,希望能挽救国家危亡。

50.有题注:“公树,伯观先生孙。先生官舍人,赐书最多。”

51.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等,浙江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清代文学家、词人、学者、藏书家。朱彝尊早年为布衣时,专注于古学,博览群书,客游南北,专事搜剔金石录。顺治十三年(1656年),接受广东高要知县杨雍建的礼聘,选录《岭南诗选》。此后,漫游于江浙、陕西、山东、京师各地,佐幕为生。康熙十八年(1679年),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亦考取一等。见前),授翰林院检讨,参修《明史》。康熙二十年(1681年),出典江南乡试,入直南书房。康熙二十三年(1683)因私自携仆入内廷抄书,受劾降职。康熙三十一年(1692),辞官回乡,专事著述。

52.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王士禛是清代著名诗人、诗词理论家、清初诗坛领袖之一。其一生是文政兼从的一生。他在实践“神韵说”,取得卓著诗文成果的同时,还能突破正统文坛和文人偏见,重视和高度评价小说、戏曲、民歌等通俗文学、文体。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文创作与理论方面,但在小说、戏曲、民歌、书画、藏书、史论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忽视。

王士祯原名王士禛。其逝世后十年,因爱新觉罗·胤禛登基(即雍正帝),“禛”字“犯御讳”,改“士禛”为“士正”;乾隆年间,又以“正”字与原名音不相合,诏改“士祯”,通行至今。

53.龚翔麟(16581733),清代藏书家、文学家。字天石,号蘅圃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康熙二十年(1681)中顺天乡试副贡。由工部主事累迁御史,有直声,致仕归。工词,“浙西六家”之一,著有《田居诗稿》、《红藕庄词》。

浙西六家:此指清初以朱彝尊、龚翔麟、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等六人为代表的浙西词派词人。因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及其本人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54.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是现代文学界公认的"清代第一女词人"。其诗、词作品均多于宋代李清照。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语。容若:指纳兰性德(字容若),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

55.勒方锜(18161880),清江西新建(今属南昌)人,原名人璧,字悟九,号少仲。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拔贡生,二十三年(癸卯,1843)顺天乡试中副贡,次年(甲辰,1844)考中举人。历官至河东河道总督。精通星卜术相之学,洞达玄理;精于书画,工诗能文,对词造诣极深,享名于时。

56.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等,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元年(1875)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因七次会试不中,遂绝意进取,弃官南游。因喜爱吴中湖山风月胜景,旅居苏州,为江苏巡抚幕僚40余年。喜与文士交往,与朱祖谋唱酬无间。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与朱祖谋、况周颐、王鹏运并称“晚清四大词家”。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57.石瞿:指瞿子冶(17781849),字陛春,号石瞿等。上海人。清道光年间(18211850)贡生,官玉环同知。工诗,善书画,精兰竹。

58.曾廉(1856-1928),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山(今湖南邵东县汪塘乡境内)人。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翌年会试后任国子监助教,参与编修《大清会典》,为大学士徐桐赏识。光绪二十八年(1902)因支持义和团而获罪,遂隐居贵州锦屏县的梅屏山下,筑“掘阅园”从事教学与著述。宣统二年(1910)返故乡,执长杨塘书院。其时已废科举,兴学堂,曾仍力倡旧学,尚孔孟之道,以“仁学”自勉。

59.王照(1859-1935),字小航,号水东,自称水东草堂主人,直隶宁河人。改良派人物,光绪二十年(1894)二甲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以部属用,曾任礼部主事。是汉字改革的先驱者。著有《官话合声字母》、《小航文存》、《水东集》上下编等。

【按】另有清浙江仁和人王照,字晋三。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

60.杨玉衔(1866/18691943),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坡,以号行,广东香山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三十年(1904)考取内阁中书。官广西知府。民国间曾任无锡国专词学教授及香港广州大学、国民大学教授。曾师事"清季四家"之一的朱祖谋(见前)。以笺释吴文英的《梦窗词》扬名词坛。著有《抱香室词钞》、《梦窗词校笺》等。晚年蛰居香港之青山,以著述自娱。

61.杨圻(18751941?),初名朝庆,更名鉴莹,又名圻,字云史,号野王,常熟人,年二十一以秀才为詹事府主簿,二十七为户部郎中。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官邮传部郎中,出任英属南洋领事。入民国,任吴佩孚秘书长,亦曾经商。抗日战争爆发,居香港,病卒。有《江山万里楼诗钞》。

62.本文百分比不按“四舍五入”计算;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其后不是0时以+代替。

63.邓旺林《写作〈西江月〉可不用对仗刍议》网址:

2024.06.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