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干净的人同行(深度好文)!

 yt老人图书馆 2024-06-1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与干净的人同行(深度好文)!

点击收听
在《庄子·人间世》中提到: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当房屋宽敞明亮,但堆满了杂物,
即便光线透进来,也会显得阴暗憋闷。
人亦如此,不论言谈举止、交往圈子,
还是内心灵魂,都应当保持清洁。
这种清洁是最高层次的修养,
与之为伴,必定能获得智慧和幸福。

01


谈吐干净,是最高境界的修养。

在《道德经·四十一章》中指出: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真正的智者,并非口若悬河,巧舌如簧,
而是懂得自我控制,不轻言恶语。
言谈的干净,不仅体现了责任心,
更是内在修养的表现。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农夫在山上砍柴时,
发现了一只受伤的狗熊,于是将它带回家照料。
有一天,狗熊在田间玩耍,
不小心毁坏了农夫辛苦种植的玉米,农夫气愤之下,
用拳脚相向地责骂了狗熊一番:“你这畜生!”然后将它赶走了。
几天后,农夫再次上山砍柴,
不慎遇到了一只老虎,险些丧命。
就在他感到绝望之际,狗熊突然出现,
与老虎搏斗,并成功将其赶走。
得救后的农夫感激地拍着狗熊说:
“你真是个好伙伴,还记得我之前打你的地方吗?”
狗熊却双眼无神地回答:
“伤口早就不痛了,但你说的话却一直在我心头作痛。”

言语伤人,胜于利器。
恶语伤人之深,胜过刀剑。
一个人的言谈,有时如春风般温暖,
但也有可能伤人如刀刺,让人感到彻骨的寒冷。
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轻易说出的恶语,只会导致本来亲密的关系破裂。
真正有修养的人,不会轻言恶语,
他们的言谈温和而有力,时刻顾及他人感受。
与这样的人为伴,
感到踏实、可靠,心情也会格外愉悦。

图片

02

圈子干净,是最佳的信任

《庄子·山木》提及:“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贤人之间的交往,
宛若清水一般淡泊,无需刻意示好,
这样的社交圈子清爽透明,
聚集的多是志同道合的知己。
一个人如何,其交游也然。

古代,有一位从事家具生意的老匠人,大家称他为何叔。
做生意者重视人脉,交友广泛才便于办事,
可何叔却甚少赴宴应酬,日常往来的人数寥寥可数。
一天,有人询问他:
“你何不多参加些社交活动,结交更多朋友有利于生意,
若有困难,也会有人帮你。”
何叔毫不犹豫地答道:
“与其虚情假意的应酬,不如与真心相交的老友相会。”
有一天,供应商遇到了问题,
何叔的供货渠道不得不中断,只得寻找其他货源。
平日来往的商家,无一例外地拒绝伸出援手,
还趁机抬高价格,令何叔焦头烂额。
在这危机关头,
何叔的几个老友动用多年积累的关系为何叔解决了问题,
挽回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朋友不需多,真诚即可。
圈子无需大,干净就好。
真正的朋友,不需时时在侧,但有难必相助。
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方能打造一片口碑极佳的社交圈。
这样的圈子,因你的优点而欣然接受你,
非因你的强势才拥抱你。
圈子干净的人,无需谄媚奉承,无需逢迎,
内心宁静,身心舒畅,如此,生活方能安详。

图片

03

心灵干净,是最好的修炼

《庄子·内篇·应帝王》谈及: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心灵高明的人,心灵清澈如明镜,
超然物外而不受影响。
心灵清澈的人,简单纯粹,
生活得洒脱自如。

钱钟书一生钟情于文学,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其中。
成名之后,他拥有众多追随者,
许多人想来拜访,却都被他拒之门外。
有人问钱钟书:“您为何拒绝了所有的访客,这样会失去很多宣传的机会。”
钱钟书平静地回答:
“我一直不喜欢广泛交际,如今年事已高,更无力应酬。”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也是如此,
新书出版从不做宣传。
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而不是追逐名利。
心灵干净,超然世事,朴实生活,
这是他们的信念与追求。

《菜根谭》说:“君子之心,青天白日。”
世间纷扰,多少人被金钱、地位所迷惑,忘却了初心。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
保持内心清澈,实属难得。
外表清洁易于,心灵清澈实非易事。
这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也是内心最深处的修养。


图片

图片

古人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尘世喧哗,干净是对生活最好的态度,
也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真正的干净,不仅是言行举止清洁,
交际圈子清爽,更是内心的清澈。
干净之人为伴,是人生最大的福气。

诸君共勉之!请您 点亮 “在看”,转发分享,一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源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