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芷桐的三颗糖去哪儿了

 郭宁宁4rin3e1h 2024-06-13 发布于河南

今天上午第一节下课后,芷桐同学走到我面前,说:“老师,这是我给一年级的学弟送的礼物,我想去他班送给他,可以吗?”真的有点意外,我们在二年级入学时曾经给一13班的孩子送过礼物,没想到在芷桐心中埋下了一颗“互帮互助”的种子。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好奇,芷桐给学弟送的是什么礼物呢?她用一个大大的信封包裹着,封口处是一枚淡紫色的火漆印章,从侧面看,里面的礼物若隐若现---哦,原来是几颗糖果呀!

孩子的行为,我们最为关注呀,但更应该关注行为背后的原因呀!于是,我问芷桐,你送的是什么礼物呀?为什么送这些礼物呢?她说:“我送给他的是三颗糖。为什么送给他三颗糖呢?因为3是一个好数字,我祝他期末能被评为三好学生。”哇!这位同学如果听到有一位姐姐这样默默的为他祈祷、祝福,应该倍感幸福吧。咱还等什么呢!赶快送去吧!于是,在丁欣然同学的陪同下,芷桐同学顺利的将礼物送给了一年级13班的31号学弟。欣然还为他们拍了珍贵的合照。

在这件事中,我、芷桐、欣然、31号学弟、一13的老师,芷桐的父母、31号学弟的父母甚至两个班的全体学生,都因芷桐的这个行为而感到快乐,这是不是值得记录、纪念、感动的一件事呢?

回想芷桐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升入二年级的时候做了一系列“大手拉小手”的活动。星瀚、天羽、金雨、奕谦、嘉晨、佳恩、宸羽同学帮助学弟学妹了解小学生活;我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学弟学妹创作开学礼物。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团结同学,为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在为他人付出的同时,自己的生命才能更加丰盈。如果因为你的行为让别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你就拥有了创造幸福的能力,想想就足够厉害。

老师每次组织的活动都有核心意义,能悟其道,励其行,是真正的学习。为师倍感行为。此时想到一个故事——海边捡鱼的小孩。退潮后的海边,一个小男孩正沿着海边抓起一条条小鱼扔回海里。这些小鱼因未能跟上退去的潮水,滞留在海滩上的小水洼里,眼看就要干涸而死,一名游客嘲笑地对小男孩说:“别扔了,这么多小鱼,凭你的力量是见不过来的,再说又有谁在乎呢?”小男孩没有停下,拾起一条小鱼说:“这条小鱼在乎。”他又拾起一条小鱼说:“这条小鱼也在乎。”

我就是那个小男孩吧,每次做活动,都精心准备,尽全力做好每个环节,至于谁能成长?谁能理解?是靠老师的组织,课程的科学,家长的预备课程,条件环境的优劣,总之,是一个复杂体系。最棒的互动是同频共振,嗯---不管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从未想过放弃,终究会有有缘人明白我心意的,有一个算一个吧!张芷桐就是!我很开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