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hinaTravel 成“流量密码”?外国人旅行中国后“开撕”西方媒体

 pursuitman 2024-06-14 发布于云南

来源:【GoChengdu】

#ChinaTravel 成“流量密码”?外国人旅行中国后“开撕”西方媒体

这阵子,#China Travel (中国旅游)的风算是刮到了全世界——

在TikTok和YouTube上,大量外国博主发布了“144小时免签游中国”的“特种兵之旅”Vlog。不出机场就能坐地铁直达各地、“最危险的地方是夜市”、当地人松弛感爆棚……

握着 #China Travel 的“流量密码”,这些外国博主的视频几乎是发一个火一个。他们的视频短则十几秒,长则一两个小时,没有花里胡哨的剪辑手法,没有夸大其词的宣传技巧,甚至很少出现震撼人心的超级建筑,有的只是平铺直叙的生活记录,和货真价实的旅行体验,却出人意料地“颠覆”了外国网友的想象,有不少网友疑惑,“这为什么和外媒报道的中国不一样?”

点击下图撕下标签

Part.01

#China Travel 火爆全球

年初,英国博主亚当被宛如“童话世界”的新疆喀纳斯美到失语,他兴奋地喊话:“妈妈,我真的在中国新疆,这不是假背景!”

#ChinaTravel 成“流量密码”?外国人旅行中国后“开撕”西方媒体

图/亚当视频账号

五一前夕,一对爱尔兰夫妇抵达中国行的首站成都,刚下飞机就遇到热情的成都市民用一口流利英语指路。在成都街头city walk,随意买的锅盔竟令夫妻俩一口“上头”,直呼“我可以吃一辈子!”在人民公园第一次喝到中国茶直接“上瘾”,并表示“想留在成都喝上一整天”。

#ChinaTravel 成“流量密码”?外国人旅行中国后“开撕”西方媒体

图|Hutchinsons 账号截图

英国的一个五口之家Hutchinsons第一次来到中国旅游,刚下飞机就被广州美食征服,遂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穿越中国。今天在成都看大熊猫,明天就到了西安看兵马俑。目前,他们已经走过杭州、深圳、上海、成都、西安、北京等城市。孩子们开始AD钙奶不离手,夫妻俩则是人手一瓶冰红茶,在成都旅行后还爱上了火锅。

#ChinaTravel 成“流量密码”?外国人旅行中国后“开撕”西方媒体

图|印度博主发布在中国坐高铁的视频在YouTube平台获得近500万播放量

这些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外国人游中国”的视频如同雨后春笋,出现在国内外各种视频网站。“Shocked(震惊)”“Amazing(令人惊艳)”“Unbelievable(难以置信)”等词语,几乎是外国博主们发布短视频的“标配”。这些小视频随便在网上一发,就有几万、几十万人围观。

可能会有人疑惑,为何一夕之间,外国博主竞相来中国旅游?这得益于我国实行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截止目前,中国已对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54国免签,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重庆等20个中国城市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政策发布后,外国人化身“特种兵”,一拨又一拨涌入中国网红城市打卡逛吃。

来自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3倍多,累计签发外国人签证证件46.6万人次,同比上升118.8%,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上升266.1%。外国人来华有三成以上为旅游观光,其次为商务、探访亲友等。在北上广深之后,成都位列第五,上榜第一季度入境游十大热门目的地城市。

如果数据过于抽象,那么中国网友的切身感受可能更为直观。在国内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人们纷纷感叹,“中国各大城市的旅游景点、大街小巷'长满’了外国人”“人没出国,但感觉在国外,三步抬头一个外国人”。这些外国人似乎还掌握了中国人生活的精髓,在公园里喝茶,去夜市寻觅美食,去广场上跳广场舞,甚至还掌握了中国人拍照打卡的同款姿势。

Part.02

“中国旅游”

何以成为外国博主的流量密码?

“泼天的流量”来自亲身体验后产生的“反差感”。带着偏见抵达中国的外国博主们,惊讶地发现,中国城市的现代化水平超乎想象,居民生活的便捷与松弛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这里简直是“吃货的天堂”。

当这些博主将视频发布到外网后,天然地成为中国的“最强嘴替”,通过互联网触及全球任意一个可能的角落,把打破偏见的力量呈几何数量地放大了。上一秒还在抹黑中国的外媒,下一秒可能就被外国博主拍摄的有关中国的视频打脸。

#ChinaTravel 成“流量密码”?外国人旅行中国后“开撕”西方媒体

图|针对外国友人的《成都支付服务》短片上线国际航班

“泼天的流量”也得益于“过硬”的服务支撑。随着入境游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各地纷纷优化支付服务,改造支付环境,无论是交通出行、酒店入住,还是外出用餐、景区购票,外国游客都能够丝滑支付。

爱尔兰夫妇就曾在自己的视频中提到,抵达中国前,夫妻俩最担心的就是支付困难,但这种担心在抵达成都后消失了。而在结束极限144小时“特种兵式旅游”后,一些同样在出发前忧心忡忡的外国游客当即决定——申请长期签证。

#ChinaTravel 成“流量密码”?外国人旅行中国后“开撕”西方媒体

图|网络截图

“泼天的流量”也源于中国网友隔着屏幕都挡不住的热情。看到爱尔兰游客吃完锅盔感叹“这是我这辈子吃过最美味的食物”,四川网友恨不得冲出屏幕按头安利,“火锅、串串、钵钵鸡……那样不比锅盔香,到底有没有人给他们推荐点好吃的!”发现日本博主做了三天攻略,最后竟然只去了商业街溜达,上海网友“捶胸顿足”直呼,“攻略给我,我来做!”

#ChinaTravel 成“流量密码”?外国人旅行中国后“开撕”西方媒体

图|网络截图

面对“有朋自远方来”,东道主们展示出了热情、友善的姿态,让远道而来的朋友感受到了诚意,也亲眼见证了一个可爱可亲、活力满满的中国。

Part.03

用真实的中国生活“撕破”

西式偏见

“中国旅游”爆红的同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在这些外籍博主的评论区,一些外国网友质问道,“你们是不是收钱了?”对此,有外国博主发视频怒怼,“西方媒体在撒谎,我来这里告诉你们真相!”

由此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偏见也是。

近日,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联合研究通过梳理2020至2023年刊发在英国主流媒体上的超过1000篇报道发现,英媒对中国的正面报道几乎为零。《经济学人》的知名专栏“茶馆”在报道中国对外、对内政策时,有一系列高频使用的负面词汇,仿佛已形成特定模板。

比如,在中国街头的摄像头,被西方媒体“控诉”——中国人生活在监控之中。但当一些外国博主深夜走在中国街头时,才惊呼“中国的夜晚好有安全感”。

生活在西方媒体精心编织的“赛博囚笼”中,人们久而久之便形成对中国的刻板想象。要彻底改变来自西方的偏见,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但随着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外国游客自发来到中国,亲身体验、近距离感受中国的方方面面,才能逐渐完成对西方媒体的祛魅。

就像澳大利亚博主Jack深入成都菜市场后,才发现这里并非西方媒体所说的“脏乱差臭”,相反,“(菜市场)这里闻起来很新鲜,而且很干净。”

#ChinaTravel 成“流量密码”?外国人旅行中国后“开撕”西方媒体

图|Tincho抖音账号截图

法国小伙 Tincho 穷游中国,结果6天被6个不同的中国家庭邀请到家中体验生活;在火车上,不断会有中国人给他投喂白酒、鸡肉、苹果……“这里的人太慷慨了”;在公园里,退休的大爷大妈悠哉游哉地打牌下象棋,这把松弛感让Tincho 感叹道“我非常喜欢,太酷了”。

来自英国的一对夫妇@Sun Kissed Bucket List 则是被热情好客的成都人打动,称“成都是世界上最热情好客的地方”。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用他们的亲身体验证实:只有来到中国,才能真正了解中国

文字|李燕霞 任静

编辑 | 任 静

设计|赵美卉

审核 | 李燕霞

#ChinaTravel 成“流量密码”?外国人旅行中国后“开撕”西方媒体

本文来自【GoChengdu】,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