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方法

 martinbigbird 2024-06-14 发布于广东

在骨科手术领域中,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老年人骨折类型之一,特别是在跌倒等外力作用下。此类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疼痛,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针对此类型骨折,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系统)因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已经成为处理此类骨折的首选技术之一。

本文详细解析了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PFNA内固定手术的方法,包括术前准备、骨折复位技术、主钉和螺旋刀片的正确使用,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和手术时机

1.  老年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术前需做相关检查,控制血压至140/90mmHg、血糖至10mmol/L以下以适应麻醉和手术,必要时请心内科、内分泌科会诊。

2.  入院后常规进行镇痛、抗凝、雾化及功能锻炼等处理,并完善相关检查,以降低心肺并发症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3.  术前X线检查包括正位片和侧位片,观察小转子是否有粉碎骨块及其大小,侧位片评估后侧骨块粉碎程度,同时测量健侧股骨颈干角、髓腔大小及骨质疏松情况,以确定术中所需的PFNA类型。

4.  研究表明,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尤其是80岁以上的患者,早期手术(入院当天)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和一年内死亡率。

5.  有研究指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骨折后4天内进行手术,无论是急诊还是延迟手术,预后差异不大。但高龄患者术前应先改善内科疾病,手术不宜超过4-5天。

6.  高龄患者术前应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控制基础疾病,综合评估手术和麻醉风险。无或轻微内科疾病的患者应在48小时内尽快手术;内科疾病较重者需进行调整后尽快手术,但不超过5天;对于基础疾病严重、手术麻醉风险高的患者,应与家属充分沟通,考虑非手术治疗。

二、  手术操作

┃ 骨折的复位

(1)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

  • 闭合复位技术减少对骨折区域的破坏,保持血运和软组织不受影响,但要求高水平的复位技术和良好的手术条件。

  • 小转子分离根据内侧壁稳定性决定复位方法;不稳定或复位困难时需开放复位。粉碎性骨折需预备复位工具;大转子冠状面骨折先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再引导针操作。

  • 开放复位虽精确,但可能导致重大血运损伤、增加手术创伤和出血,影响愈合并增加并发症。

  • “3-2-1”体表定位法配合小切口辅助复位效果良好,少并发症。优先推荐闭合复位,不满意时考虑小切口辅助。

图片

图:“3-2-1”体表定位法(来源网络)

  • 下肢牵引中立位纵轴线确定:力线轴(腹股沟韧带内1/3点到髌骨中点连线)、前外侧辅助切口轴线(髂前上棘点到髌骨外侧连线)、切口轴线(股骨侧方正中线)。

  • 进针点切口定位:在髂前上棘垂线与股骨侧方正中线交点后侧偏斜15°处,标记一长3cm的线。

  • 螺旋刀片切口定位:手术者以拇指和示指张开宽度确定,示指触髂前上棘,拇指与股骨侧方正中线交点为进入点,以此点为中心水平标记一条长2cm的线。

(2)复位的评价

  • 复位标准:正位像显示内翻≤5°,外翻≤20°;侧位像成角<10°;内侧骨折块移位≤5mm。

  • 旋转移位判断:调整股骨髁至水平,透视下投照股骨近端标准侧位影像,以获取真实前倾角。

  • 稳定性评估:通过股骨近端内侧皮质支撑评估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远端内上缘向内为阳性支撑,限制外侧退缩;近侧端内下缘向内为阴性支撑,表示不稳定。

图片图片

图:股骨近端内侧皮质评估骨折端稳定性 a.阳性支撑;b.阴性支撑(来源网络)

┃ 插入主钉导针

  • 使用牵引床的位置调整:患者上半身偏向健侧,髋部偏向患侧,内收患肢,以便于主钉导针的插入。

  • 维持骨折复位的力量应用:骨折经过进钉点时,需向内施力以维持复位,防止大转子部位骨折再次移位。

  • 主钉导针插入的角度和位置:患肢内收15°~20°,操作者靠近患者胸壁以确保导针位于髓腔内,防止穿出股骨内侧小转子。

  • 进针点的选择:进针点最佳位置为股骨大转子顶点外侧0.5cm,前1/3与后2/3交界处。不当位置可导致髋外翻、内翻或骨折复位不良。

  • 扩髓操作的技术调整:扩髓时,将扩髓钻尖端向内侧施压,同时充分打磨开口处,为髓内钉插入创造充足空间,克服软组织阻挡导致的中心外移问题。

┃ 主钉的置入

  • PFNA主钉的插入方法:主钉应轻轻旋入或用锤子轻敲,避免使用暴力,防止骨折移位或医源性骨折。

  • 透视像中的颈干角度和操作调整:保证颈干角大于130°。若角度不足,需退出导针,重新复位后再插入主钉,同时轻微外展患肢,避免因髋内翻导致的切割并发症。

┃ 螺旋刀片的置入

  • 保持牵引状态:在导针和螺旋刀片打入过程中,需保持牵引状态以避免复位丢失。

图片

图:骨折端复位的丢失(来源网络)

  • 导针位置要求:正位片上导针应平行于股骨颈轴线,位于股骨颈长轴下方;侧位片上导针也应平行于股骨颈轴线。

  • 螺旋刀片长度调整:测量导针深度后,实际打入的螺旋刀片长度应比实际深度减少5~10mm。

  • 螺旋刀片打入后的加压选择:根据骨折端间隙及距股骨头软骨的距离决定是否加压。

┃ 交锁螺钉的置入

  • 加长型PFNA尾端螺钉设计:加长型PFNA尾端可能包含两枚交锁螺钉,增加内固定稳定性但也导致更大应力集中,因此通常不常用两枚交锁螺钉固定。

  • 转子间骨折的锁定方式选择稳定的转子间骨折可采用动力锁定远端螺钉;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则采用静力锁定,留一钉孔空置以减少应力集中。

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如大转子顶端粉碎无骨折线,应延长远侧切口,临时复位后进行导针插入和扩髓,避免后续主钉插入时复位困难。

2.  若骨折线至小转子下方,应使用加长型主钉,以防内固定不牢导致骨折不稳定和延迟愈合,及主钉尾端周围可能的骨折。

3.  在闭合复位满意后开始手术,如果开口时复位不满意,需查找原因并使用辅助手段复位,确保满意后才进行开口和扩髓。

4.  主钉入点偏外会导致复位丢失、髋内翻,及螺旋刀片位置偏高,增加切割风险。

5.  主钉导针应置于髓腔中央,避免紧贴皮质,防止扩髓时过度损失骨皮质和主钉插入困难。

6.  老年人肌肉松弛,牵引力过大可能导致骨折端分离,影响愈合;主钉穿过骨折端后应适当放松牵引。

7.  使用瞄准器手动置入主钉时需轻柔操作,防止骨折进一步移位或医源性骨折,复位不佳时考虑使用克氏针调整,防止髋部旋转移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