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术技巧|前方血管神经间入路内固定治疗冠状突骨折

 Drseraph 2024-06-14 发布于山东

10%的肘关节损伤伴有冠状突骨折,尤其是严重肘关节骨折脱位。在骨性解剖上,60%的冠突关节面缺乏近端干骺端的骨性支撑,易发生骨折。在生物力学上,冠状突作为前方关节囊、肱肌以及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的止点,尤其是冠突前内侧部分,作为内侧副韧带前束的止点,在维持肘关节外翻稳定上起主要作用。

图片

O'Driscoll将前内侧骨折分为单独2型,可见其重要性。冠状突骨折的手术入路,目前常用内侧入路或外侧入路,如合并严重骨折脱位,可经后方入路尺骨鹰嘴骨折间隙复位。但由于内外侧入路在显露和固定上的缺陷,对粉碎或骨块较大的冠突骨折,上述入路在处理上较为困难。为此,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的学者基于肘关节前方的血管神经解剖结构,提出经前方血管神经间入路显露并固定冠状突,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分享如下:
图片

手术技术
步骤一:患肢外展于侧方手术台,常规消毒铺巾。手术切口:以冠状突为中心,自内上至外下,S型切口,长约10cm。
图片
图片
图片

步骤二: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暴露肱二头肌肌腱,沿肱二头肌腱内侧,暴露肱动静脉及正中神经。

图片

步骤三:自肱动静脉与正中神经间钝性分离,将血管向外侧牵拉,神经牵向内侧。纵行劈开肱肌后,即可显露冠状突。

图片
图片
图片

典型病例:38岁男性,肘关节骨折,尺骨鹰嘴、冠状突骨折。
图片

图片

对肘关节前方入路,尚有其他改良的手术切口,包括纵行直切口,以及“7”字型切口等,可供临床医生参考。随着对肘关节前方解剖结构的熟悉以及手术熟练程度的加深,从前方入路想必是固定冠状突骨折更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 图示纵行直切口示意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 图示“7”字型切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