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砚边随笔/中国画与诗

 刘小明一点堂 2024-06-15 发布于江西

走进自然 采撷艺术

-------------------------------------------------

     

砚·边·随·笔

中国画与诗



















      一般,人们理解中国画的诗意,就是在画上用书法题诗,有诗的意境。这样理解,就过于肤浅了。



      中国画与诗的关系,是内在的。两者从观察、提取、升华、以及语言风格,诗与画皆暗合。



关良戏剧人物

      中国画观察对象,非静态的,它是散点式的,也是形而上的。所有对象,皆为我所用,所以,中国画的“像”,不完全是自然的像,而是经过沉淀,于内心生化出来的“意象”。

      仅有意象的升华还不够,还需要寻找自己独特的、并且有传承、有厚度的笔墨语言,这样的表达,才是高级的。否则,很容易落为草莽。

      意象与笔墨,息息相关。很少有境高而笔墨俗的,或者笔墨高而境俗的。它们两者,原本就是相互作用的。意象激发笔墨、笔墨营造意象。

陈老莲人物

      诗与画的意象,介于具象与虚拟之间,似是而非。即便是工笔画,亦能如此。工笔,并非纯粹描摩物像。

八大山人册页

      工笔与写意,画到深处,目标仍是相同的。工笔,只是多花了一些笔墨,交代细节而已。而写意,则是删繁就简,高度的提炼和行云流水的笔墨,更彰显作者气质。换种说法,工笔,照样能营造写意的境;而写意,也照样可以写出工笔的细腻情感。前者如陈老莲的工笔人物和花鸟。后者如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草虫。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