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需求越多选择越多,说明社会越发达

 三公新解 2024-06-16 发布于浙江

人的需求越多选择越多,说明社会越发达

原创作者:sangong3000/三公新解

本篇文章,主要是为响应目前的躺平文化,其实,本人在3年前就有一篇关于躺平的文章《“躺平”的正解释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本人理解的躺平不同于目前流行的躺平文化。其实,躺平并不是没有需求,也不是代表没有选择,只是认为不值得,或者认为可能性不大,说白了就是投入产出比的性价比太低,这不同于没有需求和没有选择。

现代的人,都聪明了,会考虑利害得失,会分析投入产出,会判断成功是否,不像以前,只要口号一响,管他东南西北,就一个字,上!所以,那时的人很好忽悠,因为那时就讲奉献,就看服从,就从主义。这也说明了,那时人的思想单一,需求自然少,选择也肯定少,因为根本就没的选择,也没有想过去选择其他的。

其实,人的需求,首先代表的是思想,要有足够多的需求,必须有开放的思想,你让一千年的人去谈谈需求,除了吃饱还是吃饱,最多再要求房子住大点好点的。不像现在的人,要车子,要环游世界,要年薪百万.........,但车子代表的是生产力,环游世界更是人类掌控世界的见证。

人的选择,主要体现的物质和社会关系方面。比如,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他是选择去华为,还是中兴,还是哪里哪里;比如从杭州到青岛,他们选择飞机,还是高铁,还是汽车,还是其他什么。这样要是在古代,大学生类似于秀才,能有几个选择;还有人要出远门,除了马车或者自己的两条腿,还能有什么选择吗?所以,选择多意味着社会结构的复杂化,也意味着社会越发达。那些相比于以前的不存在的选择项,比如乘飞机,坐高铁,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那么,既然社会发达了,人的幸福感为什么没有随之提升呢?因为幸福感和社会发达程度没有必然联系,社会发达是生产力的问题,幸福感是个人感知的问题。另外,幸福感是预期和现实感知的差值引起的。这样讲吧,如果让几百年的一个普通人,生活到现在,他基本会认为自己进了天堂,幸福感大概率会爆棚,因为,他对自己的幸福预期基本是吃好住好安全,这些最基本的需求,现在的中国基本都可以实现,甚至生存或生活的便利性远超他的预期,产生了巨量“正差”,所以,他绝对会感到幸福。但对现代人而言,情况就不同了,大部分人对幸福的预期不是吃好住好安全,有些人的预期是山珍海味海景别墅私人飞机,这样,相对现实的感知,产生的是“负差”,所以,幸福感不但不是正的,还是负的,即,没有幸福感。所以,幸福感是一种认知和感知问题,基本取决于个人,这也是尼泊尔等落后国家民众拥有较高幸福感的原因。但是,这也侧面说明了,尼泊尔等落后国家民众的需求少选择少。

所以,幸福感和社会发达程度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如果人的需求多了选择多了,社会肯定是相对发达的,因为人的需求需要思想上的开放,人的选择需要物质层面的支持,没有发达的社会基本,人无法做到多需求和多选择。总体上,现在的中国,是五千年来最好的时期,虽然不是制度原因,主要是科技生产力的功劳。

三公新解:解说事物底层逻辑,看清社会本质,让人们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实现公开,公正、公益的宗旨。敬请投稿,探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