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一旦有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爱情也是一样。很多人,并不准确地知道,在与异性朋友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是毫不掩饰地自然点好?还是尽可能努力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 ![]() 网上最近一些“正能量 ”小视频特别火,都是一个很成功的男生或女生,他们非常低调地去参加老同学的聚会,那些“小人得志”的同学们,只记得他们学生时代的平凡,所以看见今天他们“依然寒酸”,于是幸灾乐祸,百般羞辱,炫自己的富贵或成功。结果最后得知,眼前被他们看不起的老同学,正是他们崇拜的某某集团老总或知名企业的老板。于是又羞愧难当,追悔莫及,自叹有眼无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是必然还是偶然?原来这里有一个理论叫“首因效应”。 与人相处的科学,“首因效应”真实存在,想稳操胜算,必须掌握它。
洛钦斯实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A. S. Lochins)1957年以实验证明了首因效应的存在。他用两段杜撰的故事做实验材料,描写的是一个叫詹姆的学生生活片断。一段故事中把詹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并且外向的人,另一段故事则把他写成一个冷淡而内向的人。 ![]() 洛钦斯把这两段故事进行了排列组合: 1、将描述詹姆性格热情外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写他性格内向的材料放在后面; 2、将描述詹姆性格冷淡内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写他性格外向的材料放在后面; 3、只出示那段描写热情外向的詹姆的故事; 4、只出示那段描写冷淡内向的詹姆的故事。 洛钦斯将组合不同的材料,分别让水平相当的中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对詹姆的性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比较热情而外向的人;第二组被试只有1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第三组被试中有95%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第四组只有3%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 研究证明了第一印象对认知的深刻影响。 ![]() 引言中我们看到的网络上视频的例子,也是因为老同学对于学生时代的平凡印象深刻,再相会的第一感觉还是朴素无华,于是得出“果然没有出息”的判断,再次证明“首因效应”的存在和影响。 正确运用科学理论,给感情生活一个良好开端,并擦亮眼睛区分真伪,找一份真诚的爱
1、强化“首因效应”为自己的第一印象加分 恋爱是美好感情的开始,而初次见面又是恋爱的开端,如何处理好这个“第一次”呢?为了给对方一个好印象,为了让“首因效应”为自己加分,粗次见面除了必须注重外观仪表的修饰外,在交往中通常可以使用社会心理学家艾根SOLER模式来表现自己,就能够明显增强他人的接纳性,从而在他人心中确定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 S表示坐姿或站姿,初次见面,无论坐着或者站着,都要保持正面对向他人,以示尊重、正式。O展示出来的姿态自然开放,包容接纳。L代表身体微微前倾。E表示要有目光的接触,R代表情绪及表情的放松。
要达到初次见面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目的,最简单的注意要点就是:真诚地对对方感兴趣;保持微笑;交谈中多提对方的名字;鼓励他人谈他们自己,并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尽量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让别人感觉到他自己对于你很重要。 在正确对待他人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整洁大方;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举止优雅、不卑不亢,都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弱化“首因效应”让自己看见一个真实的对方 “首因效应”具有先入性,使人根据第一印象来判断这个人的全部,这样就会有误导的可能,使对一个人的判断有失偏颇,陷入被表面现象蒙蔽的窘境。 所以,在我们选择感情伴侣的初次见面中,在我们极力想给对方创造一个好印象的同时,我们还要理性地观察对方,在审视对方的时候,尽量弱化“首因效应”,去伪存真,确保对他人有个正确的判断。 这个过程中,重点判断,哪些是对方故意展示给你看的?哪些是对方真的本性?从而考虑两个人在一起真正的融合度,以及彼此是否具备和谐相伴的可能。 ![]() 为了防止“首因效应”带来的误导,在初次见面后,如果确定深入交流,那么就增加交往频率,确保在短期内有全面真实的了解,避免因误判而;浪费感情和时间。 方法运用的小结找个好的人生伴侣,是幸福生活的最根本保证,茫茫人海除了缘分,还要靠自己的一双慧眼。为了一个好的他(她),我们必须首先修行自己,完善自己,然后再去寻找那个适合自己的人。 初次“见面”如何表现才会为自己加分,这不仅仅是个运气问题,还有科学的方法可以借鉴,这就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是双刃剑,必须正确使用,一来可以为我们赢得好的第一印象加分;二来可以帮助我们去伪存真。 正确运用科学方法,提高寻觅爱人的效率和成功率,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护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