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习专题: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慢点数学 2024-06-17 发布于江苏

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同时,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实际问题就产生了,解决这些问题一般可以借助画图与建构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因为图形的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形象,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直观理解数学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实现明晰思维路径,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年级下学期的解决问题模型主要是分成模型,现阶段利用这种模型解决的问题类型主要有总分类型、比多比少类型、同样多类型、总分变异型等。

1.总分类型

这是分成模型应用的基础类型,如:一本故事书46页,兰兰还剩8页没有看,她已经看了多少页?妈妈为阳阳买一件48元的上衣,营业员找回2元,妈妈付了多少元?等。这类问题的总分关系十分清晰,只要理解题意便可以找出总数量与部分数量,利用分成模型便可以解决问题。

2.比多比少类型

这是建立在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之后,而形成的一种类总分的数量关系,此时建立的分成模型可以有效避免加减运算不分的问题。如篮球有28个,比皮球多14个,皮球有多少个?篮球有28个,皮球比篮球多14个,皮球有多少个?同样是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有的学生就分不清用加法还是减法了。

如果通过画图对篮球与皮球的数量进行分析,便可以得到篮球与皮球数量之间的类总分关系,再来选择加减法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

3.同样多类型

这也是建立在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之后,而形成的一种类总分的数量关系,与比多比少类型有相似之处。如篮球有28个,皮球再买14个就与篮球个数同样多,皮球有多少个?篮球有28个,再买14个篮球就与皮球个数同样多,皮球有多少个?同样可以采取通过画图,来寻找篮球与皮球数量之间的类总分关系,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总分变异型

这里的“总分变异”,一般是指总分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通过分析不容易找出来,隐藏性比较强。如:芳芳和婷婷都想买一个玩具熊,芳芳单独买缺15元,婷婷单独买缺20元,她们的钱合起来正好够买,买这个玩具熊需要多少元?读完题后学生很快给出答案,15+20=35元,至于为什么并不能说出道理。这题的总数量与部分数量就比较隐蔽,但只要能画出恰当的图形也可以找出来。根据“她们的钱合起来正好够买”可得下面的图形:

再由“芳芳单独买缺15元”可得,婷婷的钱就是15元;由“婷婷单独买缺20元”可得,芳芳的钱就是20元。于是就找到了两个部分数量,再去求由这两个部分数量组成的总数量就简单多了。

可见,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手段,抽象出由总分关系构建的分成模型,是解决加减法问题的主要手段。但是,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操作、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产生探索所带来的成就感,在获得发现模型乐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想,这样的复习才是有效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