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自己身体的总裁,让疾病远离?

 海辉一色 2024-06-17 发布于湖南

—— 2018年第 034场 ——

8月18日下午,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8年第三十四场讲座在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开讲。任钦玉老师来到大讲堂,为市民带来《做自己身体的总裁》的主题讲座,一起来欣赏讲座精彩内容:

你,或许能统帅千军万马,或许能掌控得了百亿资产,但你能否掌控自己生命的质量?社会上不乏英年早逝的事例,我们扼腕痛惜的同时,自己是否能掌控好自己的身体呢?是什么让人彻夜难眠,心力憔悴呢?是什么让人身体透支,情绪失控呢?为什么很多人出现了各种本不应该出现的病?想知道这些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先来看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魏文侯问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

——《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得知,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扁鹊的大哥擅长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二哥擅长的是事中控制,断病根于初起之时;扁鹊擅长的是事后控制,能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即倒,在救死扶伤、起死回生的过程中,成就了自己的名声。

如何做到事前控制呢?《黄帝内经》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这样说: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就是说古代的神医治病,是在病人没有发病的时候就把病因先铲除的,如果发病了再用药,就好比要打仗了才去制造武器,口渴了才去挖井,为时晚矣。所以要掌控自己的身体,必须在没有病的时候先把病因铲除掉,中医叫治未病。

如何治未病?

自然界与人体一气周流圆运动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指阳气的升浮降沉而言。

春分时节阳气由地下出地表,地面上阳气蒸腾,万物萌动。到夏至时节阳气浮越于高空,天气炎热,万物茂盛。到秋分时节阳气就会入地,天气转凉,草木逐渐凋零枯萎。到了冬天阳气潜藏于地下,地表非常寒冷,而地下却是温热。到冬至时,阳气开始上升,就是所谓的“冬至一阳生”。到春分的时节阳气又重新出地表,如此周而复始,一气周流,这就是大自然的大气圆运动原理。外面天气很热,地下就凉了,外面天气寒冷,地下就热。在人体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

天热的时候,人要排热,所以就出汗多,阳气走于外,必定寒于内。天气热而人体内相对寒凉,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炎热的夏天吃温热的生姜,就是借助生姜的温热之性来驱逐体内的寒气,所以大自然和人体都有一气周流的规律。

你会吃饭吗?

如今的人们,吃饭的时候不是在看电视就是在玩手机。即便只是吃饭,也很少细嚼慢咽地享受吃饭这个过程。这样吃饭既没有充分享受到食物的滋味,也不会充分吸收到它的能量。每一种食物都是有能量的,中药中那些树皮、草根、石头为什么能治病呢?就是因为他们有各自不同的能量。人体发生疾病的时候,是身体内的能量发生了偏差,于是中医就用这些树皮、草根、石头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让身体恢复平衡。论语有云“食不言,寝不语”。意思就是说吃饭的时候对食物要尊重,要用心的享受食物,不能说话。没有用心体验食物的味道,如何更好地吸收它的能量呢?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不爱吃青菜,不爱吃水果,只吃鸡鸭鱼肉海鲜等肉类的,他们自称“无肉不欢”。回想从前生活条件比较差的时候,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痛风、癌症等病都是很少见的。那个年代,胖子都是很稀罕的。现在的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天天吃肉完全可以实现,那个年代的最高标准“吃香的喝辣的”放在今天而言已经成为大众标准了。然而,随着标准的提高,许多疾病也随之而来,三高多了、痛风多了、癌症多了!为什么会这样?中医认为大鱼大肉属于膏粱厚味,容易聚湿生痰,吃得太多了,营养过剩了,就会阻滞在脏腑经络里,疾病怎能不来?

你会喝水吗?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喜欢喝冰东西,如冰啤酒、冰饮料、冰淇淋等等。其实这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很多病都是贪凉饮冷惹的祸。冰东西吃进肚子的时候,需要阳气来运化,此过程消耗的是身体的能量,也就是身体的阳气,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一气周流”,这个气指的就是生生不息的阳气,这个阳气对人体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地呵护它,而不能轻易地消耗它,所以奉劝大家以后不要喝冰冻的饮料、冰冻的水,这对身体会有很大的危害。

你会穿衣吗?

穿露脐装、低腰裤、破洞裤在视觉上看起来似乎很好看,但是对身体健康却无益处。《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在古代,贼风有两种含义,一是四时不正之风,比如本来某个季节应该刮南风,但气候出现异常,刮了北风。二是指穴隙檐下之风,比如老百姓讲的穿堂风,还有从缝隙进来的风。

风邪什么时候最容易突破人体防线呢?

一是睡着的时候,此时卫气入内,肌肤腠理防线虚弱,所以我们睡觉时,最好把肚子,尤其是肚脐部位盖住。

二是出汗时,肌肤腠理打开,邪气容易乘虚而入。我们小时候乘凉,大人都会要求避开穿堂风,就是为了防止风邪乘虚而入。

三是女性月经期,由于下血,身体相对亏虚,这个时候如果还穿低腰裤、露脐装,洞洞裤之类的衣服,贼风最容易趁虚而入,月经不调、痛经、宫寒,甚至不孕等等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肚脐是个很重要的部位,中医称为“神阙”穴,是胎儿时期与母体沟通的重要通道,联系先天之气,也是道家、养生家修炼的丹田所在,是万万不可被外邪伤到的地方。古时候的女人和小孩都要戴一个红肚兜,其实就是为了保护肚子不受外来风寒邪气的损伤。腹部的“肚脐”和背部相对的“命门穴”是必须层层掩护的地方,这两个部位如果平时不加以保护,时常露在外面受风着凉,直接会导致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内分泌失调的产生。

你会睡觉吗?

前面讲了一气周流,如果把一年四季的一气周流当成一天来看,早晨便是阳气升,中午阳气到最高点,到了傍晚太阳落山,阳气入地,到了子夜,晚上的子时,就是阴阳交接的时候,所以子时的时候人必须要睡着,这个时候睡着,人体才能化生出气血来。晚上9点到11点是亥时,在这个时间段,三焦当令,沟通人体五脏六腑,三焦通行元气、疏通水道。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病,所以说最佳的睡眠时间是21点到凌晨5点。5点到7点之间是大肠经当令,也就是说身体要排泄了。这个时候太阳出来了,人就应该起床了。养生要符合天地之道,古人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很有道理的。

睡觉对人体来说,就是一个化生气血的过程。有的人为了贪凉,晚上睡觉把空调温度开的很低,宁愿盖着被子,觉得很舒服,但是整晚身体都处在冰冷的环境当中,阳气会受到伤害。所以空调建议开27、28度,不热即可。

对比深圳和成都的人可以发现,成都的人普遍气色较好,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成都人比较悠闲,也睡得早,而深圳人普遍加班、熬夜。睡觉就是化生气血,睡不好怎么会气色好呢?所以睡眠是最好的补药,为了自己的健康和颜值,好好睡觉吧。

你会运动吗?

许多人喜欢下班运动,健身、打球、跑步等,觉得很爽,我前面讲了大自然一气周流的运动,晚上是阳气收藏的时候,运动则让阳气提前发动起来了,这不符合天地之道,所以晚上宜静不易动,动就会伤害身体的阳气。

有的人整天上班坐着,感觉浑身没劲,疲软,散散步、走走路都觉得累,这可能是身体虚的表现,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能剧烈运动,越运动阳气消耗越多,反而对身体不利,体虚就要静养,或者做一些相对比较静的运动,比如打太极和八段锦。总之,运动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管做什么运动,做完之后全身舒适就是恰到好处,如果运动之后感到身体更累、更疲劳,说明运动太过了,反而消耗身体的阳气。

没得病就等于健康吗?

有人说我既不运动,也不早睡早起。喜欢吃肉,又喝冷饮,又吹空调,那我怎么没事呢?

其实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或者说病尚未表现出来。

我在给病人针灸的时候,经常需要在腹部操作,用手往腹部一搭就会发现,患者的胃脘区冰凉,肚脐周围或者小腹部冰凉,寒气不是在表面,是从里面透发出来的,我们的中医推拿也发现很多人平时没有症状,但在按摩腹部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痛点,甚至包块,有的按下去痛不可忍。这是为什么?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腹部已经寒湿积聚了。腹部积聚,是万病之源。腹部是人体的中焦和下焦,是全身六条阴经交汇的地方。属于阴面,寒湿痰饮属于阴邪,最喜欢积聚在腹部,阻碍经络气血的运行,不通则痛。中医讲:阳化气,阴成形。简单理解就是水在零度的低温状态,可以变成有形的冰,高温状态可以化成蒸汽而消散。在南方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我们人体内部相对寒凉,阳气不足,再吃进冰冻的饮料,同时无肉不欢,这些食物都需要阳气去运化,如果摄入太多,阳气化不动,自然而然就积聚在腹部,所以不按不知道,一按吓一跳,居然有那么多的痛点和包块。怎么办呢?首先必须把它彻底疏通开。刚刚开始按的时候可能会非常痛。但是当你连续不断地按摩的时候,痛点就会越来越少,疼痛程度就会越来越轻。出现打嗝、放屁,咕噜咕噜响,甚至拉肚子等等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只有这些痛点真正消除了以后,六腑的通路才算完全打通。然后可以通过针灸、艾灸、中药提升身体的阳气,让腹部温暖起来,相关的疾病自然而然消匿于无形。

知道了以上这些道理,是不是就可以做自己身体的总裁了呢?还不够,做个总裁助理还可以。

因为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有三方面的原因:外因、内因和不内不外因。不内不外因是指外伤,虫兽咬伤等等,天灾人祸目前来看,还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 。

外因是外感六淫,即自然界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在人体正气不足,也就是免疫力下降的时候侵犯人体发生的疾病,可以笼统地称为外感病。大概占到疾病的20%,最重要的是内因,内因引起的疾病大概可以占到80%。

内因即内伤七情,七情就是七种不同的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大家都知道,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惊伤肾,佛家讲的怨、恨、贪、嗔、痴、慢、疑,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等等这些不良情绪,在我看来对健康的影响极大。

从有中医开始就发现了情绪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所以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不同的情绪归纳于五行,并且归属于五脏,也知道如果每一种情绪发生太过,会伤及五脏,并引发人体气机紊乱。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

每一种情绪都要维持相对的平衡,不同的情绪之间有不同的制克生化,都需要稳定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任何一种情绪的太过或者不及都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所以古人有“过犹不及”这个词。

我曾遇到一个病人,肚子胀痛难忍,一问才知道是因为他和老婆吵架,老婆一气之下回娘家了,他又不会料理家务,也不会照顾孩子,叫了几次老婆也不回来,自己整天忧愁思虑。我便故意说不给他治,还故意气他,说他有一天偷了别人的手机,不是个好人,他便被气得暴跳如雷。于是我离开不理他,等我十分钟再回来时,他还在那里瞪着眼睛生气。于是我便笑着问他,肚子还胀吗?他说,奇怪,肚子怎么不胀了,我这才告诉他我故意气他的真相。这就是怒胜思,忧愁思虑伤了脾了,脾胃属于土,土太过了胃就会发胀,需要肝木来克,木能克土,让它发怒,肝木就旺盛,就把胃土给克下来了,胃胀疼自然就不药而愈。所以中医治病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博士说:“很多人生病是因为没有爱,只有痛苦、怨恨和沮丧,振动频率低于200,易得病。”振动频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磁场。

最高的振动指数是1000,最低的指数是1。他说他看到振动频率最高的是700,能够影响一个地方的磁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瑞萨修女出现在颁奖会上的时候,全场气氛相当好,振动频率很高,她的磁场让全场的人都感受到她的能量,美好和感动充满其中。而当一个人有很多负面意念的时候,伤害的不仅是他自己,也让周围环境磁场变得不好。

霍金斯博士做过百万次案例,在全球调查过不同人种,答案都是一致的。只要振动频率低于200,这个人就生病。200以上的就没有病,200以上的意念有哪些?喜欢关怀别人、慈悲心、爱心、行善、宽容、平和等等,这些都是高的振动频率,达到400到500。

大卫·霍金斯发现,凡是生病的人都有负面的意念。通常这些病人的振动频率低于200。喜欢抱怨、发怒,动不动指责、怨恨、嫉妒、苛求他人,凡事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很少考虑他人感受,这些人振动频率很低,不断指责别人的过程当中,就消减自己很大的能量,所以振动频率低于200。这些人容易得很多不同的疾病,比如癌症、心脏病等。

所以情绪、心态、意念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要做自己身体的总裁,就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内在的一些想法、一些信念。

目前你的情绪处于哪种能量级状态?羞愧?骄傲?宽恕?平和?从上面的能量指数也可以看出:仇恨、抱怨、贪欲、傲慢、生气等等情绪,对人的负面影响有多大!长期处于某种不良心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不可小觑的。要提升个人的能量级,首先就要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在至少200以上的状态,必须把负面情绪通通去掉,保持乐观、宽容、谅解、爱、宁静等等积极的心态,才能得到健康的身体、幸福快乐的人生。

能量是什么呢?

能量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古人笼统地将其称之为“气”。在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刚见第一面,有的人会给你很舒服的感觉,让你很想亲近。而有的人却让你很紧张很压抑,让你想远离他们,其实这些都和人的心念有关,和每个人的能量场有关。人体经络,就是信息与能量的通道,五脏六腑就是信息与能量的储备站,穴位就是信息与能量在体表游行出入的地方,这也是有人把扎针称为“扎气针”的由来。通过一根小小的银针,借助医生的手以及能量,刺激经络穴位,调动人体自身的能量系统,让其恢复平衡,疾病自然会痊愈。所以针灸是中国古人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

能量的消耗主要是通过起心动念消耗的。你每发出的一个念头都是通过能量的消耗来完成的。道教为什么强调心要清净,其实就是要你减少起心动念,减少能量的消耗。经络不通,从根本上讲,其实就是心里有障碍了,心有一处不通,则身体就会对应有一条经络堵塞。心是掌管信息的,而信息和能量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能量通道堵塞了,首先要从心来调整。真正治病,必须由心入手才能根本痊愈。

一切皆有因果。所有的病都是由自己造成的,由身造,由性造,由心造。而祛病也必须由身、性、心开始。单纯地依赖药物和手术,只是治身的层次,而不可能达到治性和治心的效果。

中医认为:心主神,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藏君火,君火以明,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之神可统五脏之神,包括脾之意,肺之魄,肾之志,肝之魂,皆由心神所主管。如果能把心神调整好,那五脏之神皆可得到调整。

哲学里有这样的观点:精神影响物质。精神是形而上的东西,却影响着形而下的身体。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精神决定着身体的健康。只要精神健康,则五脏六腑就能趋向于健康。

对疾病的治疗是从内心深处的解脱开始的。这是治疗疾病的至高境界。

现代人大多谈癌色变,潜意识中把癌症等同于死亡,甚至有人提出,癌症死亡患者中90%是被吓死的,5%是被医生治死的,只有5%是自然死亡的。所以得了癌症千万不要自我放弃,吓得不得了,保持平常心才能让你的身体平衡,积极治疗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去爱人、爱每个生命、爱这个世界,以爱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花草树木,飞鸟走兽。让爱心把自己融化到万事万物当中。感谢癌症让你反省自己过往情绪上的纠结,对人、对事、对物的过犯,宽恕别人,更宽恕自己。让心灵充满快乐、平静、详和,心身全部得到放松,把怨恨恼怒烦、贪嗔痴慢疑彻底地消灭于无形之中,这样才能将自己的身体状态调整到最好,治疗起癌症来也能事半功倍。反之,当你内心充满怨恨、恐惧、无奈、嫉妒、烦恼的时候,你的能量会迅速流失,那么即便你没有得癌症,你的身体也会很快地衰老。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虚极、静笃是道家修炼的最高层次。在这个状态下,天地的能量可以随时为我所得。首先你要静下来,减少能量的消耗,而虚,才能开始从太空宇宙中吸收能量。而能吸收到什么样的能量,则取决于你的内心,你有什么样的内心,你就会感召到什么样的能量。这就是同气相求、物以类聚的道理。

有些德高望重的老中医,病人到他那里,还没吃药,就感觉病似乎好了几分,就是因为老中医的正能量场让病人感到心情舒畅。心情舒畅,病痛自然能减轻。所以,善念感召的是健康和吉祥,恶念感召的是疾病和灾难。

这些养生、养心之道,古人早就弄明白了,而且记载也很详细,只是我们没有很好地传承。

《黄帝内经》中有云: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以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由此可见,病与早衰其实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人是万物之灵,是一切生物当中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本来就具足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的能量修复系统来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医生对你也是辅助作用。所以得病了,除了向外求,更重要的是向内求,正确的观念远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就会有正确的决定,就会有正确的行为,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讲都是治标不治本。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解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修为,厚德才能载物,内圣方可外王。

健康的根本在心。病由心生,所以一切法从心出。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心的最高境界是道法自然。既要做到顺应天地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应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不可或缺。中医看起来很玄,但里面却蕴含了天地宇宙的大智慧、蕴含了人生的大智慧。

主讲嘉宾任钦玉

中医针灸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从医近三十年。曾师从山东省曲衍海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小针刀疗法创始人朱汉章教授,中科院院士、天津中医学院院长石学敏教授。

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

本文根据嘉宾PPT和现场速记稿整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