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大可 | 长街王懋甫公乱世断命案

 乡土宁海 2024-06-17 发布于浙江

写在前面:烽火连天的民国岁月,南北军阀混战之际,一场军警冲突在长街骤然爆发。北兵班长张正目因战友被打伤,失手打死警察,陷入生死困境。幸得“长街三把斧”王懋甫挺身相助,公断命案,化干戈为玉帛。张正目获救后,为避追责,隐居山林,世代铭记王家恩德,家族繁衍至今,成为长街富户。百年沧桑,恩义长存,救命之恩在张正目家族中世代相传。

大约在民国五年前后,南北混战一股北兵残部败退到长街,屯驻在村北的振英庙;长街的警察所设立于村南的王氏祠堂,军警两方势力水火不容。警察方提出要从东门为界,即现时的长岳路老车站里边,不许北兵越过单方划定的界线。因为当时市场商店,繁华街区都在村南,北兵不认可警察的不合理规定,由此发生双方殴斗。

有个北兵被警察打伤,北兵的张正目(即张班长)眼看自己的战友弟兄挨揍受伤,一时火起失手将一名警察打死,本来是打架,现在闹出了人命案,兵乘乱纷纷逃散,张正目自知罪责难逃,只好跑到当时长街名绅“三老爷”谢铭甫先生家中求救。谢先生听说打死警察,人命关天、无法处置此事,张正目又不肯就此束手就擒。正在危急之时,有人提醒他,你赶快去王家,找当时称"长街三把斧"的大老爷,时任长亭镇自治会长的王懋甫先生。张正目只好逃进王家求救,懋甫公得知打死警察闹出人命,追问张正目,划界是谁规定的?打人是谁先动手的?你把人打死是有意还是失手?张正目把前因后果,事实经过情况,都向懋甫公如实一一汇报,懋甫公了解事实情况后说,你先坐下,我会给你处理好的!

这边警察被打死回去叫来更多的人,要抓凶手张正目问罪。得知张正目已经逃进王家,警察就荷枪实弹冲进王宅,正要准备抓住凶手张正目时,只见堂上坐着懋甫公,他厉声喝道:“你们冲进我家想干什么?”警察回答:“是来抓这个凶手”。懋甫公正色道:“是谁叫你们冲进我的家里抓人?要抓也要先抓闹事的人!我看你们进得来,想不想出得去!你们先把枪放下!回去叫你们所长来!”警察见到情势不好,个个只得把枪放下,灰溜溜地回去叫所长。

警察所长得知事情闹大,只好来到王家求见懋甫公,懋甫公说:“军警双方都是武装力量,今天闹出一条人命,如果不加及时处置,不知还要死几个人!今天你先把人和枪带回去,再不能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军方这边我会尽力处置好的。”警察所长点头称是,并向懋甫公表示致谢后,带着警察和枪支回去了。

张正目得救后,向懋甫公跪谢救命之恩,并请求说:“我现在再也不能返回部队了,否则,也会受到军纪军法的惩处,还是要求大老爷能收留我,在您家做个长工吧!”懋甫公考虑,这支北兵残部正处在听候遣散处理之中。张正目再回部队,警察也不肯善罢甘休。军警双方说不定还会打起人命官司。懋甫公对张正目说:“你的想法也是对的,我给你向县衙领取一笔北兵遣散安置费,你就去后门山北面的长加湾山上,那里我家还有两间茅屋,你先住下再说吧!”张正目就这样离开北兵部队,一个人隐居在山上,管理山林,种植果树。后来写信到安微老家,把妻子也接过来了。从此,隐姓埋名,人们只叫他张正目,到现在连他子孙后代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以后生了三子一女,住在山上养家立业,山上种满杨梅、板粟、海棠果等各类水果。成熟后也不忘送到王家来。在我很小时,还记得吃到过张正目送来各季节的水果。王家有婚丧家事,张正目都会下山来,尽心尽力的帮忙料理。

光阴荏苒,张正目夫妻住在山上,生活安定,生儿育女,大儿子取名字为张山隐。直到解放以后,懋甫公早已去世,王家被划地主,张正目一家是贫雇农,子孙在长街都分到了土地房屋,不久张正目也年老去世,他妻子早至耄耋,还经常教育自己的孙子宏福、宏飞等晚辈,千万不能忘记王家的救命之恩!

这事已经过去了近一百年。现在张正目家族,在长街已发展到第5代人了,“长街宏飞大酒店”名气响亮,他自己已经成为长街的一大富户了!家族枝繁叶茂,财富丰厚,宏福等孙辈后人还经常念念不忘祖父祖母的遗训铭记王家恩情,救命思之恩代代相传,永不忘怀!至今王家张家依然亲如一家。

时在癸卯年正月(公元2023年)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投稿微信18969872107

□ 作者:王大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