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来峰,江南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下)

 寻梦游仙 2024-06-17 发布于上海

龙泓洞是飞来峰著名的三大洞穴之一,据传洞中曾藏有神龙,因而得名。龙泓洞的洞口并不宏伟,但洞室宽敞。洞顶有一个井口大小的洞穴,天光从这里射入,故又名通天洞。龙泓洞内光线幽暗,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龙泓洞是飞来峰石窟造像和摩崖题刻最为集中的地方,其洞外高约十余米的断崖上,分布着许多元代初期的石窟造像,壁间还有宋至民国的摩崖题刻,其中有北宋魏国公蒋之奇的篆书,南宋奸相贾似道、南宋刻书家廖莹中等题刻。

龙泓洞右边岩石下方,刻有三组取经故事造像,这些造像凿于宋代,第一组是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白马驮经故事;第二组是三国时期朱士行取经故事;第三组是唐玄奘取经的故事。造像虽然损毁严重,部分人物只剩不清晰的轮廓,但还是生动地表现了取经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和毅力。

龙泓洞深处有一尊数珠观音像,因此龙泓洞也称观音洞。观音容像慈悲,头戴宝冠,胸挂璎珞,身披薄纱。右手握念佛珠一串,左手按在膝盖上,右脚盘坐,左脚下垂踏在宝座外的莲花上。这是一尊具有藏传佛教密宗特色的观音像。

在洞内顶部靠天窗的地方,有两尊不被人注意的“送子观音像”。细看会发现那是一尊大观音怀抱一尊小观音,这两尊观音是天然形成的。正因为有了这两尊观音,人们也把龙泓洞称为“送子洞”。在杭州“求子一定要去灵隐寺”这句话,其实真正求拜的就是龙泓洞里的送子观音。

洞中还有一块酷似“手印”的巨石。据说,当年飞来峰向灵隐寺方向飞来时,村中的村民虽然已被济公唤出,但还是有一个小孩跑在最后,眼看就要被山峰压住,危急之中济公用手掌将山峰推开数丈,孩子得救了,岩壁上也留下了济公的手印。

射旭洞是龙泓洞左侧的一个小洞,也是飞来峰著名的一线天。据说,在山洞里往上望,如果站的位置刚刚好,透过厚厚的石壁可以看到针眼大的一点亮光,如果站的位置差一点点,光线就不见了。所以,人们认为能看到“一线天”的人,当年的运气会特别好。

一线天外的悬崖上,凿有许多的石龛。金刚萨埵菩萨造像,雕凿于元代,是藏式佛教造像。金刚萨埵菩萨头戴宝冠,面有三目,口微张露齿,眉毛纠结。左手持金刚铃置腿上,右手当胸捧羯摩金刚。右足探出宝座外,足尖踏重瓣覆莲台。身后宝缯飘扬,并有呈环状的身光。

大持金刚造像位于一线天的入口处,造像头戴尖顶宝冠,方颐圆脸,双眼圆睁,长发披肩,耳垂珥珰。上身赤裸,胸挂璎珞,双手皆戴钏。左手握金刚宝铃,右手捏金刚杵,在胸前交叉合抱。造像呈全跏趺坐式,赤足露趾,坐于莲花宝座上。

在飞来峰西麓的绿荫深处,有一股地下泉水喷薄而出形成小溪,这是飞来峰著名的冷泉溪。冷泉的泉水晶莹如玉,无论旱雨时节它都喷涌不息,飞珠溅玉,如奏天籁。明代画家沈石田诗云:“湖上风光说灵隐,风光独在冷泉间。”

冷泉溪南岸的山岩上,零散地分布着许多的石窟造像,于山岩石路上移步观景,颇有江南园林的感觉。路边看似神态相似的造像,在移换之间显现出不同的情调。怪石嶙峋而又树林葱郁,有造像点缀其间犹如山野佛光,幽源而生动,让人更多地感受到自然中的人文魅力。

冷泉溪畔的水月观音造像,雕于元代至元年间。水月观音为青年女相,头戴宝冠,宝冠中有作合掌印的化佛,身后有圆形项光。造像宝缯垂肩,眉目清秀,璎珞贴身,体态丰满,容相慈悲。双手戴钏,右手掌按膝,左手捏着一串念佛珠,右脚上跷左脚盘。

弥勒与十八罗汉像雕凿于南宋时期,是飞来峰最著名的一组造像。弥勒肥头大耳,双颐丰满,敞胸露怀,大腹翩翩,跣脚而坐,右手扶布袋,左手持念珠。斜披的袈裟,繁密的衣褶,自在的坐卧造型,与面部的刻画互为表里,营造出一种洞穿红尘、自得其乐、随心所欲、自由闲适的意境。

弥勒两侧围绕着十八罗汉,十八罗汉或坐、或立、或卧,各具姿态,神态各异姿势不同。所持物体也不相同,或托塔、或合十、或持锡仗、或舒展经卷、或手持如意。造像运用夸张和写实的手法赋予每一位罗汉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个性,显得轻松诙谐与世俗化。

距弥勒造像不远,有一龛一主二从的造像,据称是恶僧杨琏真迦为自己造的。杨琏真迦是元军克临安后任命的江南释教总管,他到江南后,捣毁汉地寺院,建造藏佛圣像。盗掘南宋六帝皇陵,将帝王遗骸埋入皇城旧址,在其上建造镇南白塔。还把宋理宗的头骨砍下来,将头盖骨做成盛酒器具。

冷泉溪上的石桥尽头,建有一座石凉亭,凉亭上方刻有“多宝天王”四个红字,两侧石柱上刻有“秉教统领诸天大千世界,以宝善施众地不二法门”的对联。凉亭中的石龛内,多宝天王头戴宝冠,身披甲胄,右手持宝棒,左手捉持能变吐无尽宝藏的吐宝鼠,骑于貔貅之上。

多宝天王,也称毗沙门天,是四大护法天神之一。多宝天王因其职责维护如来道场,常有机会听如来说法,又被称为多闻天王。他还兼职司财,是掌管财宝富贵的善神,在西藏密宗中被尊奉为财神。又因他能赐予众生福慧与利益,被奉为七福神之一。

多宝塔为经幢式佛塔,建于清代。多宝塔为铁石分段混合结构,小巧精致。塔的下部为六面经幢,幢体由青石雕造,幢顶六角石雕飞檐,塔的上部为七级圆锥体佛塔,于生铁铸成,上五级铸有佛像,下两级的铭文叙述捐塔缘起及造塔经过。

多宝塔旁的山壁上,为密理瓦巴及二侍女造像,这组造像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元代雕作,表现的是藏传佛教中的护法天神密理瓦巴得胜将进酒的故事。二侍女身披帔帛,体态优美。前者头部损毁,双手捧钵,后者手捧执壶,一前一后,手持酒浆,恭立在密理瓦巴的面前。

主尊密理瓦巴,身体赤裸肥壮,头微上抬,右臂举起前伸,左臂置胸前,左腿单盘,右腿支起,踞坐于低平大石台上,身体后倚,右腿与腰腹间围扎一帛带,手镯、臂钏、脚环等装饰繁多。密理瓦巴头部和身体多处受毁,面容不辨。

根据明代文人张岱《岣嵝山房小记》记载,这组造像是他砸残的。明代天启四年,张岱与陈洪绶等人在灵隐读书。因明末清初时局不稳,张岱等人心烦意乱,在此见到有一波斯胡人,一边还有蛮女献上酒浆,以为是元代恶僧杨琏伽真的造像,不禁心头火起,取来大锤,砸烂了造像。

无量寿佛造像位于冷泉溪南岸,雕凿于元代至元年间。无量寿佛头顶雕有螺发和肉髻,微睁双眼,面容慈悲。整座造像身躯肥胖,阔肩细腰,着半披肩袈裟,袒露右胸肩,双手叠作三摩地印状,上托钵体。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呈全跏趺坐式。

冷泉溪南岸小道旁的观音菩萨造像,为元代造像。观音菩萨造像为青年女相,头戴宝冠,宝缯垂肩,耳垂铃铛,眉清目秀,着对襟衣,左手托物置脐前,右手持莲,作盘腿坐式,全跏趺坐式不露趾,端坐于平台上,袈裟下裾覆盖在平座的上端。

释迦如来佛造像,头顶有肉髻和螺发,长耳垂肩,双目微睁,眉间有白豪相。容相慈悲,身材肥胖,着通肩袈裟。左手屈拇指,舒余指,置脐前;右手的拇指和无名指相捻成轮形,上举胸前。造像呈全跏趺坐式,端坐在仰莲座上。

在飞来峰众多造像中最为精美的应该是元代初期的尊胜佛母坛城龛了,尊胜佛母又称“救度母”或“佛母”,是藏传佛教里特有的女神,她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能以二十一种形象出现于世人面前,颜色不同,手里拿着的法器不同,名称也都不同。

在整个飞来峰造像中,有许多不同名字的度母造像,尊胜佛母造像是制作水平较高的。龛型呈凸字型,中央凿一喇嘛塔,底部亚字型须弥座上仰莲座,尊胜佛母三面八臂,头戴宝冠,上身裸露,下身着长裙,手执各种法器,端坐莲花宝座上。在尊胜佛母周围还雕有胁侍菩萨、力士、供养飞天造像8尊。

在飞来峰,除了保存着众多的历代石刻造像外,还有大量的摩崖题刻,可以说飞来峰是一座中国古代书法宝库。这些散布在岩石上的摩崖石刻,是先人们一笔一刀,赋予冰冷的石头以文化内涵,这一本本石质书籍,立于山水之间,岩崖之上,记录着历史沧桑变幻的脚步。

游飞来峰,你会感受到此山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怪石嵯峨,古树繁茂,且洞壑遍布,其景观与周围诸峰迥异,徜徉在飞来峰一派深沉的佛国氛围里,寻访并尽情领略佛教艺术的魅力,能真切感受到蕴藏在西湖山水之间的丰厚的历史文化韵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