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三年知青生活 (上)

 天山一剑图书馆 2024-06-17 发布于广东

欧阳冬梅/文


       回想当年下放到万龙山垦殖场,我首先是被分配在东坑分场(应为谭家坊分场)老山药材队,后又分到下村马岭。我们六人都是萍中的,其中四人高中生,两男两女都是一个班的,只有我和李生明是初中生。我当时真的什么都不懂,就是跟着他们走,而且也有害怕,主要是怕她们四位把我和生明丢开,现在想起来都害怕,可是二位哥哥,两位姐姐没丢开我们,把我俩接收到他她们的队伍中,融入一体,建立一个食堂。在这个食堂中我感到特别的温暖,我们大家很团结,对我们这些年龄小的知青也很照顾。尤其是李叶青,别看她个子不高,可是她太能干了。我们在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可以说厨房里的事她全包了。大家都知道,乡下厨房里的那口大牛四锅,我们年纪小,炒菜时站着都要在脚下面垫块砖。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叶子姐每天都是高兴地想办法,给大家做可口的饭菜,使我能顺利地度过那段艰难困苦的时光。我终身忘不了我的好姐姐李叶青给予的关怀和帮助。

       我们下村大队马岭生产队的几位知青很团结,也许是高中生更懂事一些。下去的第二年(1969年) ,我们种了很多菜,还养了一头猪,名叫“打流猪”,因为我们知青点上没有猪栏屋。我们女生每天都要早起去拔猪草。乡亲们自家养猪都是将青草放锅里加些米汤做猪饲料,我们是从萍乡城内带进山的糖化饲料,青草不用煮,只要用糖化饲料放青草里一搞均,就可以喂猪了。老乡们都怀疑:这样能猪养大吗?但到了年底,我们养的这头猪也长到了160多斤。这就是团结与勤劳的收获。可是为扯猪草的事,有一次差点要了我们的命:大概是1969年的夏天某日(具体是哪一天就记不清楚了) ,早上一起来,我们三个女生又去扯猪草。在一岭梯田式的花生土里,我们发现了很多长得有齐人腰高的苦菜草,好大一片,我们好高兴。我就直奔这片草去,走到草前,双手将草从中间拨开,我的妈呀!只见草丛中间盘着一条大蛇,团团围围直径有一尺五寸以上,因动了草,整条蛇身都在转动。我当时真被它吓坏了,高声尖叫:“有蛇!”脚就不停的往下面跳,心里的感觉好象蛇在后面追来一样,脚刹车不住。这时,在山坡上面的刘彩云和李叶青大声叫喊:“冬梅,不能再跳下去了,再跳就要跳到千丈岩水电站了……”也许是菩萨保佑,忽然我就头脑清醒了,是呀,山下正是千丈岩水电站了!我站住,只吓得两脚发抖,一动不敢动。彩云和叶子赶过来,将我带回了食堂我们知青的家,我们三人抱头大哭了一场。

       提起下乡,给了我们很多的回忆,虽然当时下去生活环境都很艰苦,但给予了我们真正的锻炼,懂得了人间烟火,我们六人分到马岭生产队后,住在一个很旧的仓库里面,男的住一层,女的住二层,上二层没扶手楼梯,只有一个天窗,按一个楼梯,爬楼梯从天窗口上上下下,屋内设床,几捆稻草铺地,大家都没带席子什么的,直接睡稻草上,我个人感觉睡稻草没什么,只要没臭虫之类的东西就可以,十一月的天盖着自带的被子,也够暖和的,吃饭就在社员家轮着吃,印象最深就队长早庭家,队长夫人长的白白胖胖,做的一手好菜。走过每个社员家,在早庭队长家受教育最大,因为他们家特干净,桌椅锅盆,饭甑,擦的雪亮,一尘不染,在他家吃饭,吃的最放心最饱,后组建食堂后,大家都是以队长家为榜样,虽然食堂内一切都简单但一定要干净。没过多久,生产队就给我们每人做了一张单人床,离开万龙山后我还把床带回了萍乡,以后随着几次搬家和生活水平提高,床也就没要了。住在仓库那段时间,还有一件很心疼的事,刻骨铭心,有一天我二姐忽然来到了马岭,我看到亲人的到来,真有说不出高兴,丢下田园劳动事,领着姐到我们居住的地方,姐一看当时情景,一脸惊奇说:怎么住这样的地方?当时姐眼泪直流,话没多说,姐来这是父母亲委托来送卫生裤的,天冷怕在山里凉着,那时沒有毛裤棉裤的,姐是乘别人的车到茅店走到队上,可想而知当时有多辛苦,我感激姐给我送来了温暖,而姐的心中确是一片冰凉,我的眼泪也不停的流,但我还是安慰姐,别难过,一切会好的,姐返回家时,我还千叮咛万叮咛,我们这里的事情一定不要告诉父母亲,免得他们担心。

      下乡第二年,我们六人一起辛苦种的大红薯一串串的吊在房屋上,冬天下雨下雪就呆家里烤红薯吃,还有我怕养的大肥猪,都是用糖化饲料养的,那时农村人还没见过这样养猪的,都觉得好笑。

       我是在1970年7月调至总场文艺宣传队的,安排在胶板厂。细古里(王细珍)演《红灯记》中李奶奶的戏,演得好,记得在总场彩排那天,演得我都掉眼泪了。

       安泰你还记得冒?总场组织大家吃忆苦餐,把我俩拉到场广播室唱不忘阶级苦,你拉琴,那时紧张,不会运气,唱到后面唱不上去,如是现在唱那首歌是完全没问题,那时跌丑了。

(易安泰:原胶合板宿舍大楼,由知青兴建,我常在凉台拉二胡。冬梅跟钟继春住三楼角上。我跟明生,梁佗住二楼。)

      有些事真巧,我是68年11月19日进万龙山的,71年11月19日调芦溪,正好三年整,真巧。


(以上文字,系根据下乡到萍乡市万龙山垦殖场的老三届知青欧阳冬梅在知青微信群中的几次聊天整理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