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下”扬州有何不同

 zhb学习阅览室 2024-06-17 发布于上海

作者:谷曙光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因为我忆起,古代诗词中其实有“下扬州”和“上扬州”两种说法,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先来盘点一下“下扬州”的诗词。

较早的有关“下扬州”的诗词,是南朝时无名氏的《那呵滩》:“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弯。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送情郎下扬州,是一种较常见的抒情模式。

到了唐代,写“下扬州”最著名、最精彩的无疑是李白。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的妙笔,对“下扬州”的流传起到了深远的作用。

在后人的诗作中,“下扬州”也是一件风雅之事。如南宋郑震的《荆南别贾制书东归》,有道“回首荆南天一角,月明吹笛下扬州”;元代杨维桢的《筚篥吟》,有云“春风吹船下扬州,夜听笛声江月流”;明代王世贞的《过德州不及访于鳞有寄》(其二),有曰“最好渐圆新夜月,片帆无赖下扬州”。无论是月明吹笛、春风吹船,还是片帆无赖,都把“下扬州”描摹成诗意的、令人神往的佳事。

上文列举的“下扬州”作品,以行路、送别、寄远居多。用“下”字,跟扬州的交通和地理位置大有关系。古代从中原一带到扬州,是“下水船”,顺流而下。皇帝“下扬州”,还有一层皇帝居高临下巡游的意味。

再来说说“上扬州”。

“上扬州”见于唐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收入了清人编的《全唐诗》,题为《言志》。

十万贯,在古代泛指发大财,也就是今天说的财务自由。骑鹤,与道教的成仙飞升有关。而“上扬州”,则是很多古代读书人的梦想。自古以来,读书人的愿望就是做官,如果能在富足的好地方做官,更是求之不得。扬州正是人间乐土,在此做官绝对是上等美差。因此,多金、成仙、做官,是这首诗描绘的人间美事。

因为这首诗,后来出现了“扬州鹤”这一专有名词,指发大财、得道成仙、在扬州做官。

在雅士的眼中,“上扬州”或许俗不可耐,于是有人反其道而用之,如南宋欧阳守道的《题兴善院净师月岩图》:“人言腰钱骑鹤上扬州,何如岩中月下从僧游。”金元名臣耶律楚材在《蒲华城梦万松老人》末尾云:“撇下尘嚣归去好,谁能骑鹤上扬州。”径直指出“上扬州”乃空幻之迷梦。

可见,“下扬州”和“上扬州”虽一字之差,却大有不同。

文人墨客用扬州典故,有虚实之分。用“下”抑或“上”,要视情况而定。但凡表达升官发财、享受人生,或追求升天得道的,多与“上扬州”联系起来,这往往是精神上的虚指;而真的要去扬州(包括送别),或由杨广巡幸扬州抒兴亡之感,则用“下扬州”居多。再从情绪言之,“上”有着逆流的刚劲、昂扬的憧憬,而“下”则多喻示顺流的缠绵、离别的伤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