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十六 澳门历史城区

 三远堂 2024-06-17 发布于上海

/张越

澳门历史城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半岛,以澳门旧城为中心,串连起逾20个历史建筑。

2005715日,在南非举行的第二十九届世遗大会。澳门历史城区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2005.7,世界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的范围东起东望洋山,西至新马路靠内港码头,南起妈阁山,北至白鸽巢公园。该城区建筑群中的各建筑建成时间从明至民国,时间跨度达400多年。

澳门历史城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半岛中部至西南部一段狭长的地形内,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把澳门历史建筑连为一体,同时也包括半岛东部的东望洋山上的东望洋炮台。

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歷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澳门历史城区主要景点包括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大三巴牌坊等22座建筑及8个广场前地。

2005715日,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澳门历史城区”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这是自香港、澳门回归以后,特区首次申报世界遗产并获得成功。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澳门历史城区的评价:

见证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以至远东地区的发展,也见证了向西方传播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渊源;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是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同时是近代西方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

365米山水长卷《江山一统》

作者:张弟德、张越

长卷完成时间:1999年9月

山水长卷《江山一统》长365.7米,内容涵盖中国名山大川、佳景胜境。山水长卷由众多当代书画家题跋、钤章,画面气势磅礴、惊心动魄,是一幅展现中国大好河山、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力作。该长卷1999年曾在上海展出,2006年12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巡展新闻发布会,接受央视《鉴宝》、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采访。2000年上海书画出版社为其出版《江山一统》通景画集。

365米山水长卷《江山一统》节选—粤港澳大湾区

名称:粤港澳大湾区

作者:张弟德 张越

节选尺寸:276 x 83cm

在山水画的透视中,实际上因为“视点”的不确定性,一幅画里也可以同时出现几种形式,但近景需画实,刻画要细,体量要大,要成为主体,其他部分要渐行渐远,越画越虚,以树木,云气作为遮掩,欲藏还露,方见悠远。

在这段画面中,近景中景远景贯穿一气,结合而成S形曲线或不规则三角形。画卷近景以深圳海岸线向外延伸,使观者感受到面朝大海,观海浪,赏日落,与大海拥抱的独特视角!

深圳的东西冲海岸线,以其壮丽的海景、独特的地理景观和丰富的户外活动而闻名于世。这里的山海风光交相辉映,让人流连忘返。

画面深度由近及远增进,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把近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成份并列在一起,通过它们的彼此呼应对照,为画面增加了深度,从而产生了立体感,增强了画面的透视程度。

澳门杂诗 丘逢甲

覆路榕阴接海堤,望洋东转望洋西。

马蛟石上看潮立,十万军声战木犀。

刘小晴书

到香港 黄遵宪

水是尧时日夏时,衣冠又是汉官仪。

登楼四望真吾土,从此永升五星旗。

前三句写黄遵宪原诗,第四句为张弟德作以香港回归祖国。

张翰书


画面景点介绍:


在粤港澳这条海岸线上,你可以欣赏到清澈的海水、奇特的海蚀地貌和壮观的礁石海浪。让人心醉神迷的不仅仅是那一望无际的海景,更有那沿途的风光和人文气息。

远垱澳是坛南湾最美的沙滩之一,北边有岬角相隔,南面可以看到巍峨耸立的将军山,滩面平缓干净,细沙如银,潮声如乐。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我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伶仃洋又称零丁洋,其范围北起广东虎门,南达香港、澳门,水域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世界纪录,它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沉管隧道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高、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以及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广州南沙天后宫

广州南沙天后宫,又叫“妈祖庙”,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天后路88号,坐落于大角山东南麓,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之心,濒临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占地面积达18万平方米。广州南沙天后宫前身是明代建于鹿颈村的天妃古庙,清乾隆年间经重修定名为元君古庙。

广州南沙天后宫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妈祖庙。南沙天后宫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体,建筑依山势层叠而上,殿宇辉煌,楼阁雄伟,在天后广场正中就是石雕天后圣像,圣像高达14.5 米。


——| 精 | 彩 | 文 | 章 | 推 | 荐 |——

【画坛博览】画说365米山水长卷中的24项世界遗产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长城篇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二敦煌莫高窟篇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三 泰山篇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四黄山篇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张家界武陵源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六 九寨沟篇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七 四川黄龙篇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八 西藏布达拉宫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九 湖北武当山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十 江西庐山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十一 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十二 大足石刻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十三 武夷山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十四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十五 龙门石窟


【关于三远堂】

三远堂,取自北宋郭熙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关于“三远”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这个词汇既涵盖了山水的透视关系,也算是山水的构思观念,但更有随山之远把人带向更远的境界,使人生远离尘俗和烦嚣的现代涵义。

三远堂由堂主张弟德先生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创建。张弟德先生自幼酷爱绘画,后因工作定居上海,早年擅版画,后进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上海大学美术专业深造,结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和上海中国画院,受教于张大千入室弟子胡若思等先生,画艺不断精进。

张弟德先生喜山水,长期钻研中国山水画技艺而推陈出新,因而以山水画技法的“三远” 用来命名画室,以催自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