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肚子老不舒服?这种癌极易被误诊漏诊,发现往往已是中晚期!

 龙在飞op4opwes 2024-06-17 发布于浙江
图片

腹痛难忍辗转就医被疑心理疾病

图片

67岁的赵大伯最近苦不堪言,上腹部莫名隐痛,疼痛时轻时重,四处就医均未果,不但影响到了赵大伯的睡眠,甚至一度被怀疑得了心理疾病。直到他来到浙大二院消化内科疑难病专科门诊,病因才水落石出。

图片
图片

检查几乎做了个遍

仍未找到问题所在

图片

赵大伯最近三个月来因腹痛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家人陪同他前往医院就医,先后前往消化科、骨科、心内科,连续多个科室,三个月内血生化、肿瘤指标、胃肠镜、全腹部增强CT、小肠及血管CT三维成像等,甚至PET-CT检查均做了遍,都没有发现问题所在。经过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疼痛也没能缓解。赵大伯上腹疼痛难忍,有时疼痛甚至穿透后背,严重的时候,他需要靠吃止痛药才能缓解。

“他们说我是焦虑,是心理因素,但我肚子真的痛得厉害。”在浙大二院消化内科疑难病专科门诊王彩花主任医师的诊间,赵大伯有苦难言。他趴在诊间桌上,一手捂着肚子,额头上渗出细细密密的汗。看着眼前厚厚一叠检查报告,王彩花直觉,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将赵大伯收治入院,进一步诊疗。

图片

抽丝剥茧

腹痛背后另有隐情

图片
图片

入院后,赵大伯完善了常规检查,确实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根据赵大伯疼痛的部位来看,会不会是胰胆管的细微病变没有被发现呢?前期患者完善的都是腹部CT检查,胰胆管方向的检查还有缺失。于是王彩花安排赵大伯进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造影结果提示:胆总管下段显示不清。是伪影?还是狭窄?

入院第二天早上,赵大伯腹痛又发作了。他跪趴在床上,直不起腰,表情痛苦,大汗淋漓,使用止痛药后才有所好转。而就在此前王彩花查房时,赵大伯暂时没有腹痛,眼神清明,能够非常客观准确的描述出疼痛的位置和性质。

患者疼痛发作前后的状态完全不一样,而且自疼痛以来,有明显的体重下降。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王彩花判断背后一定有隐藏的原因。从患者磁共振结果,结合年龄和疼痛表现,需要警惕胆管内病变,于是进一步安排超声内镜检查。消化内科贾立涛副主任医师仔细探查后,发现患者胆总管下段管壁增厚

接下来,肝胆胰外科金晶主治医师为赵大伯做了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检查发现胆总管下段占位,胆管内壁新生物。进一步活检结果提示:涂片见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部分细胞有异型,考虑肿瘤性病变。 

后续,赵大伯被转至肝胆胰外科手术,术后病理提示腺癌。经过医护团队精心治疗,赵大伯恢复良好。至此,困扰他的腹痛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图片

早期胆管癌易“伪装”

图片
图片
图片

什么是胆管癌?

据介绍,胆管癌指的是肝内小胆管至胆总管下端区域间任何一段的癌性肿瘤,包括肝内小胆管、左右肝管、胆总管及胆管末端的原发性肿瘤。消化内科张梦梦主治医师介绍,胆管作为器官体积虽不大,但它发起病来却凶狠异常。相关研究显示,我国胆管癌发生率以每年5%速度增长,其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10%。

图片

好发人群是哪些?

胆管癌好发于50~70岁人群,以男性居多。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相关文献报道,胆管癌的高危因素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年龄、化学致癌物的接触、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管囊肿、病毒性肝炎、胆道寄生虫感染、肥胖等。

图片

为什么误诊漏诊率高?

“胆管癌早期症状不典型,误诊漏诊率很高,文献研究从初发症状到明确诊断,平均时间是22个月,在就诊历程中,患者常被误诊为消化不良、功能性腹痛等。”张梦梦表示,因为胆管癌缺乏特异性症状,早期病灶常规检查手段并不易发现,借助超声内镜(EUS)、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才可能提高检出率。这也往往导致胆管癌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且手术切除风险较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阶段,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图片

早期发现

需要用到两种诊疗手段

图片
图片

赵大伯最终得到确诊,应用到两种重要的诊疗手段,一个是超声内镜,一个是ERCP

超声内镜,通俗地说就是超声+内镜,是将内镜和超声结合起来的消化道检查技术。

专家介绍,普通的胃镜和肠镜检查善于观察表面黏膜层的病变,但对黏膜层以下的病变以及胃肠道外邻近脏器的病变就束手无策了。但是超声内镜可以用于观察粘膜下的病变,或者胃,肠道隔壁邻居比如胆管、胰腺的病变

超声内镜适应证广泛,凡是消化道本身或邻近器官的病变或疑有病变,经普通内镜及其他影像学不能明确诊断者,都可以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比如,针对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起源、大小及性质的判断,与壁外脏器、血管压迫的鉴别;消化道肿瘤病程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有无周围淋巴结及邻近器官转移)及可切除性判断;消化道邻近器官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纵膈病变、胆管结石、十二指肠壶腹部疾病、胆管癌、胰腺癌、胰腺炎及胰腺囊肿等)。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解决胆胰疾病的重要微创手术,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展,现已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它可应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胆胰炎、胆道肿瘤,缓解梗阻性黄疸,解决胆管瘘等术后并发症等。

图片

专家介绍

图片

专家简介

王彩花

消化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长期从事一线消化内科临床工作,至今近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消化系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内镜治疗,对消化疑难病有一定的见解。尤其擅长功能性胃肠病等消化心身疾病、胃食管反流病、脂肪肝等的诊治。

图片

专家简介

贾立涛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内镜下治疗胃肠道早期肿瘤,胃肠及胆道胰腺疾病的超声内镜诊治,内痔的内镜下治疗,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图片

专家简介

金晶

肝胆胰外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外科博士,擅长肝胆胰外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能对疑难胆道结石病例熟练采用ERCP和PTCS进行治疗,发表SCI论文数篇,参与多项临床科研研究。

文 | 消化内科 张梦梦

来源 | 生活与健康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