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宋是一个朝代还是两个朝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梦沉古道 2024-06-17 发布于黑龙江

宋分北宋和南宋,这是后代历史学家划分的,合理不合理不好说,但这宋朝确实有过一段时间灭亡的时候,也经历着从灭亡到恢复的过程。

一、两宋开端的兄弟轮流做天下

公元960年,赵匡胤的支持者在陈桥驿为其黄袍加身,作为后周世宗郭荣亲如兄弟般的赵匡胤实现了代后周自立,建立的新王朝被定名为宋。

在建立宋这个过程中,赵匡胤的三弟赵光义是出力最多的一个人,很多事情的策划都和赵光义有关。毕竟发动兵变是掉脑袋的事,只有自家人最可靠。当然,赵匡胤称帝在当时来说,是众望所归,后周皇家的孤儿寡母显然是不能维持当时的局面。北面的北汉和契丹虎视眈眈,唯有一个靠得住的人,才能稳定住局面,这个人非赵匡胤不可。

行伍出身的赵匡胤,和郭荣身经百战,更深得这些将领的信任,他主持大局更有利于局势的稳定,因此,赵匡胤的篡位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抵抗,可以算是没有流血的改朝换代。

赵匡胤去世后的继承人是他的三弟赵光义,这本身是一个很奇怪的事,其实也并不奇怪。主要是五代时期皇帝换的太频繁了,54年14位皇帝,守住皇位,没有些能力是不行的,赵匡胤的儿子们是不如赵光义的。鉴于后周世宗留下孤儿寡母被人夺位,赵匡胤的继承人最早肯定是赵光义,后期有没有变化不得而知,最终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可以在正史中作为王朝叙述历史的,开国皇帝间传位采用兄终弟及方式的王朝只有宋朝和金朝。

二、缺少“脊骨”的王朝

宋朝虽然占据了中原,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宋朝的版图较其他大一统王朝缩水不少,主要是在西北和东北方向缺少了很大块土地,缺少的这些土地,对宋王朝来说是致命的。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防御重心始终在西北侧和东北侧,失去了幽云十六州等战略要求,宋朝好似断了脊骨一般,在对辽、金和西夏的战争中,不占据优势。对于宋朝为何富而不强,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三冗”致使宋朝积贫积弱。其实,宋朝最大的问题是武备松弛。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

1.重文轻武非常严重。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重文轻武最严重的朝代,将领和兵士的地位不高,这些人的荣誉感不够,怎么会安心保卫朝廷。重文轻武是宋朝最大的问题,如果宋朝能够重视武备,以宋朝的财力完全可以压制游牧民族南下。

2.兵将不能相识。也是基于防范武将的想法,宋朝实行的是兵将分离制度,这个制度可以有效防范将领和下面的兵士串联,割据一方,但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特殊问题。兵将不识,这还怎么在外面打仗呢?将领没有可靠可用的兵,打仗很困难。

3.军事调度指挥非常僵化。宋朝实现的是军事决策、统兵和管军分开的制度,这个制度极大限制了军事主管的决策权、调兵权,再加上宋朝又专门配备宦官作为监军,使得主将在军事部署上,受制约太大,指挥作战不够灵活,大多数时候都被善于游击战术的游牧民族打败。

宋朝在战争上的失败,最根本的是军事上对将领的不信任,不信任自己的将领,就容易带来军事上的失利。由于军事上的不行,宋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是软骨头,寄希望于赔钱割地,维护安宁。

三、昏聩下被灭亡的北宋

北宋被金灭亡,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出现这样严重的问题,主要是宋朝统治者的昏聩无能以及对形势判断的失误。在宋朝灭亡的过程中至少有三个失误:

失误一:错误联金灭辽。宋金订立海上之盟,共同夹击辽。从表面看,可以帮助宋“报仇”,但实际上宋辽已经维持百年的和平,背后捅刀子,对北宋是不利的。相对于金来说,辽就是一个安全屏障。辽被灭后,面对更强大的金,宋失去了抵挡的机会,最终被灭。如果宋不和金结盟,辽金谁胜谁负很难讲,宋朝联合金灭辽,相对于给自己挖坑。

失误二:过分轻视金人。由于金是辽的属邦,宋人最初是看不起金人的,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不平等的结盟,终会引起不好的后果。后续,宋军在对辽作战的拉胯表现被金人看的一清二楚,报复心态自然就会出来。宋朝的清高自大,也埋下了覆灭的祸根。

失误三:国力虚实被知。宋朝皇帝和文臣武将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吗?打了多少次仗,都输得很惨,还敢出去作战。宋军攻燕京之战惨败给已经很差的辽军,让金人看到了宋朝的真正实力。如果宋朝不主动出击,在金人眼里这就是没有见过的黔之驴,庞然大物,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但是你要是暴露了实力,人家必须要下手。宋朝参与灭辽之战,不仅损耗了国力,也暴露了问题。

北宋的灭亡很奇怪,没有几个回合。宋朝的国都就被占领了,徽钦二帝就被掠到了北方。北宋的灭亡堪称耻辱,大部分皇家成员都被带到苦寒之地。北宋之亡,在于国策失当,在于狂妄自大,在于武备松弛,在于骄奢淫逸。

四、夹在两宋间的伪楚

金人灭北宋的目的显然是不想直接统治,一个主要原因是宋地太大、人口太多,直接统治很困难。金人能够解决的方案就是扶持伪政权,先后扶持了伪楚、伪齐两个政权,后都覆灭。伪楚的所谓皇帝是张邦昌,伪齐的所谓皇帝是刘豫。张邦昌是被金人强硬扶立的皇帝,本人是不同意的,金人以屠城威胁,不得不同意,在金人北归后,就把皇位回归了康王赵构,赵构就是宋高宗,宋高宗恢复的宋就是南宋;伪齐则不同,刘豫甘愿做金人扶持的傀儡皇帝,但他的所谓皇帝,只做了七年皇帝就被金人废为蜀王。

金人扶持伪政权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但由于百姓对伪政权的不认可,使得金人的计划失败,后来金人追赶称帝的赵构,导致赵构一逃再逃,最后在临安落脚,而金由于宋岳飞等名将的抵抗再加上内部问题,与南宋之间基本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伪楚虽然只有一个月,但却事实上分割了两宋。两宋不是无缝衔接,而是中间有一个过程,这其实就是宋朝皇帝的空档期。时间虽短,却也是一个王朝的转折,自此以后,宋失去了北方大片土地,已不是中原王朝,而是偏居一隅的割据政权。

五、命长的南宋王朝

北宋存在了167年,南宋存在了152年,如果说北宋存在的时间上,是因为北宋的综合实力明显强于周边,他们和辽百年的和平,那么南宋则要面对金和蒙古的持续侵扰,能够存在这么长的原因又是什么的?

1.南宋的真的是有将。北宋有名相无良将,南宋有良将无名相,这是公认的事实。南宋的中兴四将和吴玠吴麟兄弟,如果要是在北宋,北宋的军力也不至于这个拉胯。南宋虽然不能收复失地,但是完全具备防守能力,这也避免了过早灭亡。

2.南宋皇权没有出现大变动。作为徽宗儿子、钦宗弟弟的赵构,早期受到金人的威胁,皇位正统受到影响,但基本没有动摇他的皇位。虽然他把皇位传给了太祖后裔,皇权也是非常稳固的,毕竟北宋皇族直系后裔没有被金人掠走的不多,皇位威胁不大,这也确保了南宋上下可以一直对抗外敌。

3.北方游牧民族不适合南方气候。南方潮湿的气候是不适合长期在干燥环境下的北方人生存的,金元等北方游牧民族对北方的气候是不适应的,还有北方以马为主,南方多水以船为主,北方游牧民族是不擅长水战的。气候因素也延缓了金、元对南宋作战的进程。

4.金元各自都有内部问题。金朝自完颜亮开始就出现了内部的很多纷乱,没法集中精力对付南宋。蒙古则是因为内部汗位之争,兵戈相见,直到忽必烈时期才算稳定。如果金能够像最初时候的稳定,可能南宋早就被击溃了。

5.高度发达的经济。经济因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不考虑,没有钱,消耗战是打不下去的。南宋的控制区域都是富庶之地,能够出的钱、粮、物自然不会太少。这也保障了,南宋可以持久做好防御。

即便有这些因素影响,南宋还是被灭了,实力弱的一方,一般的结果就是灭亡。南宋和北宋一样,越往后皇帝越昏聩,灭亡是一种必然。

那么。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两宋是一个朝代还是两个朝代呢?这方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说是一个朝代的,确实都是一家人,从皇室血缘上,宋高宗赵构和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属于骨肉至亲,皇位继承属于正常的。说是两个朝代的,北宋和南宋又大不同,北宋属于中原王朝,南宋则是割据势力,两者的性质又不是特别一样。

那么,两宋是一个朝代还是两个朝代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