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师黎锦熙:收到毛泽东6封书信,珍藏58年,临终时献给博物馆

 我的空中书架 2024-06-17 发布于新疆

1917年,辛亥革命的硝烟已经散去五年,

大清的龙旗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了争权夺利,把个华夏大地搅得乌烟瘴气。

湖南长沙城里,一个年轻人给他的老师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迷茫。

这个年轻人名叫毛泽东,他的老师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历史老师——黎锦熙。

恩师黎锦熙:收到毛泽东6封书信,珍藏58年,临终时献给博物馆

1890年,黎锦熙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清朝的贡生,相当于现在能保送北大清华的学霸。

黎锦熙15岁考中秀才,17岁就考入了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毕业时更是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技惊四座。1914年,他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历史教员,一腔热血都倾注在了教育改革上。

他不但积极推动新式教育,还亲自编写教材,创办了“宏文图书编译社”,专门编写湖南中小学教材。为了方便办公,他租下了长沙城南书香巷的李氏芋园。

黎锦熙经常在这里组织学生们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比如组建哲学研究小组,一起讨论当时国内外的各种先进刊物和读书心得。

当时的毛泽东还是个初出茅庐的热血青年,因为就读师范学校和家里闹翻了,父亲断了他的经济来源,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反而对各种新思想如饥似渴,他尤其喜欢阅读当时的一本进步刊物——《公言》,这本杂志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引发了毛泽东对国内外时局的强烈兴趣。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新思想,毛泽东经常跑到李氏芋园去,一来二去,就和黎锦熙熟络起来。

黎锦熙非常欣赏毛泽东的勤奋好学,经常和他促膝长谈,从国内局势聊到国际风云,从哲学思想聊到历史文化。

恩师黎锦熙:收到毛泽东6封书信,珍藏58年,临终时献给博物馆

黎锦熙

毛泽东虽然勤奋,却有着严重的偏科问题,尤其是对数学,因为他信奉“实用主义”。

有一次,数学老师王立庵发现毛泽东上课走神,便叫他起来回答问题,结果自然是答非所问,惹得王老师哭笑不得。

下课后,王老师把毛泽东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润之啊,我知道你志向远大,但也不能忽视基础学科啊!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啊。”

黎锦熙得知此事后,并没有批评毛泽东,而是耐心地开导他,他告诉毛泽东学习要全面发展,不能只顾眼前,更要着眼未来。

他说:“通为专之基,新为旧之基,要先打好基础,才能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要学习新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旧知识!”

黎锦熙还给毛泽东讲授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从宏观到微观,先了解整体,再深入细节。

他以学习历史为例,告诉毛泽东要先了解整个历史发展的脉络,然后再深入研究具体的事件和人物。这种学习方法让毛泽东茅塞顿开,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学习方法过于片面。

在黎锦熙的谆谆教诲下,毛泽东开始尝试改变自己偏科的问题,他主动去找王立庵老师补习数学,虽然过程十分痛苦,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那封写于1917年8月的信,正是毛泽东在思想迷茫时期写给黎锦熙的,信中,他倾诉了自己的困惑和迷茫,也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邵西先生阁下:

省城一面,几回欲通音问,懒惰未果。近日以来,颇多杂思,四无亲人,莫可与

语。弟自得阁下,如婴儿之得慈母。

盖举世昏昏,皆是斫我心灵,丧我志气,无一可与商量学问,言天下国家之大计,成全道德,适当于立身处世之道。自恸幼年失学而又日愁父师。

人谁不思上进?当其求涂不得,歧路彷徨,其苦有不可胜言者,盖人当幼少全苦境也。今年暑假回家一省,来城略住,漫游宁乡、安化、益阳、沅江诸县,稍为变动空气,锻炼筋骨。昨十六日回省,二十日入校,二十二日开学,明日开讲。乘暇作此信,将胸中所见,陈求指答,幸垂察焉。

...

然拟学颜子之箪瓢与范公之画粥,冀可勉强支持也。阁下于此,不知赞否若何?又阁下于自己进修之筹画,愿示规模,作我楷法。思深言长,聊欲尽意,不觉其琐。

乡弟泽东谨上

八月二十三日

其实,黎锦熙对毛泽东的帮助,远不止于思想上的启蒙,他知道毛泽东家境不好,便想方设法地帮助他。那时候黎锦熙在湖南公报社兼职,便介绍毛泽东去那里工作,这份收入虽然不多,却也解了毛泽东的燃眉之急。

师生二人,亦师亦友,经常书信往来。

恩师黎锦熙:收到毛泽东6封书信,珍藏58年,临终时献给博物馆

1915年9月,黎锦熙被调往北京任职,不得不离开了他心爱的讲台,临行前他鼓励毛泽东坚持学习,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并承诺会一直关注他的成长。

黎锦熙走后,毛泽东更加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成为了湖南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

1920年,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毛泽东毅然决然地离开湖南,北上寻求革命道路。当时的北京政治环境复杂,生活成本高昂,毛泽东人生地不熟,很快就陷入了困境,生活十分窘迫。

就在这时,他收到了黎锦熙的来信,黎锦熙得知毛泽东来到北京,非常高兴,立即邀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

黎锦熙不仅在精神上鼓励他,还为他提供生活费,甚至还把自己最爱的“大炮台”香烟拿出来招待他。

多年后,当毛泽东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依然感慨万千,他说:“黎先生对我的帮助很大,没有他,我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

恩师黎锦熙:收到毛泽东6封书信,珍藏58年,临终时献给博物馆

每当从报纸或广播中听到毛泽东的消息,黎锦熙都会放下手中的书卷,默默地为毛泽东祈祷。

在那个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保存与共产党人有关的任何东西都无异于自寻死路,但黎锦熙却将与毛泽东来往的六封书信和一些珍贵文献视若珍宝,冒着杀头的危险,将它们妥善收藏。

抗战胜利的喜悦还未散去,黎锦熙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许德珩等人在山城重庆创建了九三学社,团结了一批有识之士,共同为和平而战。

他们深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只有毛泽东才能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

内战的爆发让黎锦熙心急如焚,他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发展,为解放军的每一次胜利而欢欣鼓舞,也为战事的胶着而忧心忡忡。

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泽东率领着共产党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恩师黎锦熙:收到毛泽东6封书信,珍藏58年,临终时献给博物馆

一天,毛泽东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汤藻贞的信,信中提到黎锦熙正在北京,生活清贫,但依然精神矍铄,笔耕不辍。

毛泽东看后激动万分,立即安排人去接黎锦熙,师生二人再次相见,恍如隔世。毛泽东紧紧握着黎锦熙的手,激动地说:“先生,您老人家还好吗?学生来看您了!”

黎锦熙看着眼前这位曾经的学生,如今已经成为了新中国的领袖,心中感慨万千,他颤巍巍地站起来,想要向毛泽东行礼,却被毛泽东一把扶住。

“先生,您是长辈,怎么能让您给我行礼呢?”毛泽东说着,亲自扶着黎锦熙走到座位上,并为他倒了一杯酒,“先生,这杯酒,我敬您!”

席间,师生二人回忆起当年在长沙城里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分,毛泽东无意中提起,当年写给黎锦熙的那些信,不知道还在不在?

黎锦熙听后,微微一笑,说道:“你当年写给我的信,我一直珍藏着呢!”说着,他从书房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打开后,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六封信,正是当年毛泽东写给他的。

毛泽东接过信,仔细翻阅着,他万万没想到,黎锦熙竟然把这些信保存了这么多年,这份情谊,让他感动不已。

简单的寒暄过后,黎锦熙的夫人汤藻贞提出要回家做些腊肉招待毛泽东,却被毛泽东笑着拒绝了。“当年我在这里蹭你们的饭,如今不难了,该我给你们请客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派人邀请黎锦熙到中南海家中吃饭叙旧,黎锦熙继续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将自己一生收藏的书籍和文献,全部捐赠给了图书馆,只留下与毛泽东来往的六封信,作为永久的纪念。

恩师黎锦熙:收到毛泽东6封书信,珍藏58年,临终时献给博物馆

中国注音字母之父

上世纪初,当时的中国文言文盛行,老百姓识字率低得可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黎锦熙在教育研究时,发现当时的汉字不但晦涩难懂,对于普通人更十分不友好。

1918年,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黎锦熙大胆地向教育部提交了一套包含39个字母的注音方案。保守势力的阻挠如同铜墙铁壁,他的方案石沉大海。

但黎锦熙并没有气馁!1920年,他开始在北京高等师范学院教授自己独创的“国语文法”,将注音字母融入其中。

四年时间,他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终于在1924年出版了里程碑式的著作——《新著国语文法》。这本书如同平地一声雷,系统阐释了白话文的语法规律和拼音方法,迅速风靡全国,成为各大学校的必备教材!

由于各地方言差异巨大,拼音方案也争论不休,如同群雄逐鹿,谁也不服谁。关键时刻黎锦熙力排众议,联合语言学家赵元任、钱玄同等人,在1926年的“全国国语运动大会”上,一锤定音:将北京语音确立为国语标准音!

从此,普通话横空出世,中国语言的面貌焕然一新!

但这仅仅是黎锦熙宏伟蓝图的第一步,汉字笔画繁多,书写困难,怎么办?1932年,他又拉拢了14位文化名人,组成“汉字简体委员会”,开启了汉字简化运动。

经过三年努力,第一批300多个简化汉字问世,为后来新中国的汉字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黎锦熙早在抗战胜利前就预见了台湾回归后的文化融合问题,他高瞻远瞩地指出,要让台湾同胞认同大陆,必须从语言入手!

于是他从1944年开始,在多所师范院校开设国语专修课,秘密培训了一批又一批国语教师,为台湾的“语言回归”做好了充足准备。

1949年后,这些“播种者”跨越海峡,将普通话的种子播撒到台湾的每个角落,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恩师黎锦熙:收到毛泽东6封书信,珍藏58年,临终时献给博物馆

1962年,黎锦熙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临终前他嘱咐家人,将与毛泽东的六封信捐赠给国家博物馆。

文/史珍香

编辑/史珍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