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浩气长存——文天祥 | 吕有德

 深圳文学 2024-06-17 发布于广东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741年后的今天,文天祥依然活着,中国依然是中国。他的舍身取义、不畏强暴、奋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至今依然是中华民族之魂

“三千进士冠华厦,一壶堆花醉江南。”江西中部的吉安,自北宋到清中期,一直是人才辈出之地。1236年,文天祥出生于此。

赵宋王朝颇像一户广纳肥田沃土、崇尚诗书礼仪的大地主,搞经济、文化很有一套,奈何左邻右舍都是以打架抢劫为生的破落户,在虎视眈眈。北宋刚被起源于东北的游牧民族金朝灭掉,部分皇族逃到江南,惊魂未定,迎来了一个更凶猛剽悍的对手——蒙古骑兵。南宋抵抗了46年,文天祥活了47年,1283年1月9日在元大都(今北京)被杀,他用自己坚贞不屈的头颅,为南宋王朝画上了悲怆的句号。

1256年,20岁的文天祥在殿试现场,一气呵成万言《御试策》,核心是“法天不息”,即因时而变,日夜图强,积极进取,方能振我国威,收复失地。论文不仅斐然成章,而且见解精辟,宋理宗钦点为状元。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开始了他艰辛曲折的宦海生涯,也开始了他英勇悲壮的军事历程。

蒙古人灭掉金国,占据中原后,立即兵分三路挥师南下,西路攻四川、中路攻襄阳、南路攻淮河。南宋要在三千里长的战线上被动防守,只要一点被突破,以闪电战术为特长的蒙古骑兵就飞速扩大战果,南宋面对这样凶猛残暴的对手,何其艰难!

整个宋代崇文抑武,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其它继任者基本都是文人雅士型的柔弱书生,琴棋书画很了得,诗词歌赋也精通,要统率偌大的中国,没有汉唐的铁骨雄风,情何以堪?

1274年1月初,蒙古军历时6年,在众多降元汉将的协助下,终于攻破襄阳,血腥屠城。1274年六月,蒙古中路军顺汉水、长江东下,元军统率伯颜兵锋直指临安。

此时的都城附近已被元军荡平,敢抵抗就屠城,江苏的常州城内数十万军民,就被杀得仅剩7人,蒙古元军的野蛮残暴一以贯之。

长江在防御剽悍的蒙古铁骑时,是天然的屏障;一旦被突破,则成为南宋王朝脖子上的绞索,这意味着宋军只能在长江以南的崇山峻岭闪让腾挪。

1274年正月,文天祥任赣州知州,他在这里励精图治,仅用一年就把这个官民对立、匪盗横行的大州治理得蒸蒸日上,民感其恩,吏服其德。文天祥绝不是清谈空议的儒生,而是从基层一步步实干出来的政治家。

1275年初,文天祥接到勤王诏书。他扛起大旗,散尽家财,首先动员自己全族成年男子参军,集聚五万人马,与吉州官兵汇合,迎难而上,“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被加任兵部侍郎、临安知府。

1276年正月十八,伯颜扣押奉命去议和的文天祥,2月4日攻占临安。陆秀夫、张世杰护送4岁的赵昰从海上逃到福州另立朝庭。文天祥被押解北上的途中,在镇江机智逃脱,回江西老家,再次募兵抗元。

从北宋起,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已经完全转移到了南方,人口也与北方不相上下。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在干旱的草原和平原上战力无与伦比,而在南方的水网山林中并无优势。在冷兵器时代,悍不畏死的士兵人数优势至关重要。如果有坚强的政治领导和正确的战略战术,南宋王朝完全有足够实力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当年侵华日军的初始战略是照抄蒙古灭宋的路线:占领华北,西线绕道长江上流的四川、云南,东线过淮河、长江。可是华北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游击队遍地开花,日军无法掠夺占领区的人力物力以战养战,更无法控制漫长的后勤补给线,被迫在南方进攻。日军从1938年6月11日开始,自南京向西仰攻,到10月27才占领武汉。尽管日军的单兵素质和海、陆、空武器装备有绝对优势,但是在中国人民的殊死抵抗下,4个半月的苦战伤亡惨重,补给困难,不得不进入战略相持的消耗战,从此再也无法发动全局性的攻势。哪怕没有美国外援,日本也注定走向灭亡,只不过中国胜利的时间要更长、代价要更大。

1259年他才23岁,只是个初入官场的地方小秘书长,虽然是个文人,他心怀使命写万言书《己未上皇帝书》,提出整军经武、严肃吏治、训练民众、改进组织,他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与毛泽东的许多战争方针不谋而合。奈何从宋理宗到宋度宗,面对灭国之灾,依然幻想求和、赔钱来苟延残喘。

也就在这一年,蒙古大汗蒙哥,在重庆合川县的钓鱼城下被打死,蒙军疯狂报复,攻打了36年才占领。南宋军民中有的是能征善战的硬骨头。同时期蒙军征伐的亚欧大陆,马刀指处,所向披靡,仅凭十来万骑兵就横扫中亚、东欧、西亚,征服南宋却费了半个世纪。南宋之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朝庭。

此时的蒙古大帝国因蒙哥战死,群狼无首,陷入了内部争权夺位的混乱中,南宋王朝依旧没有趁机反攻,而是醉生梦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政治决定军事,苟且偷安的朝庭既没有血战到底的勇气,又不敢充分信任善战的武将和民众。

文天祥带着南宋部分败军和临时招募的民军在江西、广东、福建的山区打游击战。而此时元军主力却是各路投降了的汉人,以张弘范为统帅,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拼命撕杀,蒙古人只在最后督战。

1278年12月,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县五坡岭被张弘范抓住,1279年从海上押往珠江口西岸的崖山,劝降张世杰、陆秀夫及在那里做最后抵抗的南宋军民。文天祥只写了一首浩气满天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似浮萍雨打沉。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此表达他许身报国的坚定信念,宁可粉身碎骨也决不卖主求荣。张弘范阅后由衷感叹:好人,好诗!

毛泽东晚年评价历代状元,有大作为和真才干的甚少,文天祥是个例外。

1279年3月19日,广东新会崖山海战,南宋兵败,陆秀夫背着年仅8岁的宋少帝蹈海自尽,十余万军民宁死不降,跳海殉国,书写了人类海战史上无比悲壮的诗篇,今天深圳南山海边的一个小山坳里,葬着宋少帝,对着海天残月,诉说着千古哀怨。南宋虽灭,气节犹存!

文天祥在元代大都(今北京)被关押三年,面对威逼利诱誓死不降,1283年1月9日,在柴市口慷慨就义,年仅47岁。他妻子在衣服夹层发现了遗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妻子随后也自尽,他两个儿子在抗元中战死,六个女儿被元军卖身为奴,他没有直系后代。今天深圳宝安凤凰村、福田岗厦村的文氏,是随他抗元的堂弟文天瑞后裔。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741年后的今天,文天祥依然活着,中国依然是中国。他的舍身取义、不畏强暴、奋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至今依然是中华民族之魂。

我几乎读过他所有的诗、词、散文,气势恢宏磅礴,韵律铿锵优美,用典妥贴自然,仅以文学才华而论,完全是一代文豪。其书法不仅小楷精严,行草更是在二王的流美洒脱中,融入章草的古雅,卓然自立门户。文天祥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江西吉安这片文化沃土上孕育出的奇才。

在元大都污浊狭小的土牢中,文天祥一气呵成《正气歌》,这是一篇如虹霓、如金石的不朽诗篇。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以全家的生命践行了孟子的精神: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作者简介

吕有德,1969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现在定居深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有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来【深圳文学】分享故事、吐槽人生、展示诗文、抒发情怀;记录精彩,不负华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