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从未了解的社会边缘人,都在这8本纪实好书里

 小书呆读书纪 2024-06-18 发布于河南

本期书单下载关键词:边缘书单8本书为我们展示了那些游走在社会边缘的群体,让我们看到生命不同的形式与意义。

1《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

《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这本书,让我们对三和青年这一群体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他们大多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居住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

他们每天重复着相同的生活模式:白天在街头游荡,晚上则蜷缩在简陋的住处。

他们的饮食简单到几乎可以说是简陋,吃着最便宜的食物,喝着最便宜的饮料。

他们的生活似乎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只是被生活推着走,一步一步地滑向更深的深渊。

然而,三和青年的困境并非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

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缺乏对自己生活意义的认知。

他们似乎被社会遗忘,被边缘化,成为了城市中的“隐形人”。

他们的人生似乎被定格在了这一刻,无法挣脱现状,更无法追求更好的生活。

2《最后的耍猴人》

底层生活的艰辛,让我们所有的同情都显得矫情。

在繁华的都市中,耍猴人的身影逐渐稀少,他们带着猴子穿梭在街头巷尾,成为了过去的回忆。

在《最后的耍猴人》中,马宏杰的镜头仿佛是一个未经剪辑的摄像机,每一帧都充满了生活的细节和情感。

哪怕只是拍下一张满是尘土的生活截面,也足够让我们感受到那些耍猴人的艰辛与坚韧。

这种真实,无需过多的修饰,就能直击人心。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地区贫富差异至今还很大,我们每个人不能以自己生活的地区的生活方式去理解另一个地区人的生活方式。

在一个贫穷的地方,一个人能找到一种不违反法律和伦理的方式生存下来,能自食其力,就很不容易了。

我们处在世俗之中,不可避免地有高低贵贱之分,对于那些善良弱势的人,我们只有通过宽容、理解、帮扶,才能给他们带来改变的希望。

3《我的凉山兄弟》

四川凉山,曾经是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

人类学学者刘绍华的《我的凉山兄弟》,详细记录了这段时代的印记,这个地区的困境,以及一个学者对于边缘群体的深情凝视。

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时代巨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时代。

世人惊叹于沿海城市的飞速发展,但凉山却如同被遗忘的角落,艾滋病的蔓延、毒品的泛滥,让这个地区仿佛成为了一个被时代抛弃的孤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绍华选择深入这片土地,用她的笔和心去记录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历经十年、长达二十个月的田野调查,刘绍华不仅为我们呈现了诺苏族兄弟们的日常生活,更深入地挖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她以人类学的独特视角,观察并记录了这些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挣扎与适应,他们的青春探险、他们的辉煌与惨烈、他们的迷茫与思索。

4《跨国灰姑娘》

“跨国灰姑娘”,指的是东南亚地区女性的海外迁徙现象。

在全球化浪潮中,人类的流动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国界不再是限制人们交往的绝对界限。

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国移工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

《跨国灰姑娘》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全球化框架之下东南亚至台湾地区的帮佣市场,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复杂社会现象。

在这个移民世界里,东南亚女性为了生计或更好的生活,选择跨越重洋,来到陌生的台湾,成为家庭中的一份子。

她们在异国他乡,仅要面对来自台湾社会的种种偏见和歧视,还要在家庭中扮演一个“替身”的角色,替雇主承担起照顾家庭、抚养子女的责任。

这些灰姑娘的境遇,简直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那些并不应该被人们忽视的问题!

5《我在北京送快递》

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我在北京送快递》的作者胡安焉,虽然只是一个在社会底层打拼的普通人,却有着不同普通人的深刻见解。

进入社会工作至今的二十年间,胡安焉走南闯北、四海漂泊。他做过快递员、保安、收银员、销售员、加油工等等,几乎所有的社会底层工作。

这些艰苦繁重的底层工作,虽然没有给他带来高额的收入回报,却把他变得暴躁、易怒,甚至是反应变得迟钝,记忆力开始衰退。

特别是在北京送快递的两年,他几乎用恼羞成怒的语气描述自己是一个时薪30元的送货机器,达不到额定产出值就气急败坏会。

最后,他把自己日常的点滴和工作的甘苦化作真诚的自述,写在了《我在北京送快递》这本书之中。

可以说,真真实实、原原本本还原了一群底层人的辛劳、私心、温情与正气。

6《我在上海开出租》

上海就是一辆巨大的出租车,一个任由千千万万小人物轮番上阵、即兴出演故事主角的大舞台。

在这个流动的舞台上,每天都在随机上演着一幕幕真实的现代版《繁花》

《我在上海开出租》是一部被誉为出租车版《深夜食堂》

不管是在黎明将启的至暗,还是在春风沉醉的夜晚,在小小的出租车里,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故事总在不断发生。

作者黑桃没有背景,资源匮乏,每天一睁开眼便要为五斗米忙忙碌碌

但就是这样以为普普通通、平平无奇如同你我一般的小人物,坚持把自己作为沪漂打工人的真实日常记录下来,把对平凡众生瞬间磕磕碰碰的见证变成一个个笑中带泪的铅字

读读《我在上海开出租》,或许我们突然间觉得有那么多不同的人,或许从此不再觉得孤独。

7《过去的痛》

对许多人来说,独居意味着孤独寂寞冷,但独处也同样是一场自我丰富之旅。

《过去的痛》的作者梅·萨藤,作为是独居生活的领路人,她的这本日记被誉为“现代女性自传的里程碑”。

在这日记里,萨藤用质朴清新的文字记录下晚年隐居避世的独特体验,有花、有草、有书、有光……

直面孤独,与自己和解之后的生活,变得轻盈欢快。

在精神世界丰盈的时候,每一天的阳光雨露都成了值得观赏的风景。

8《我的母亲做保洁》

张小满的母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保洁员,从陕南农村来到深圳从事这个社会最底层的职业。

这不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职业的选择,更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而做出的牺牲。

在深圳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里,母亲每天早出晚归,清扫着商场的每一个角落。

而与此同时,张小满在职场上也面临着种种压力。

两代人之间的生活和观念差异,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不少矛盾和摩擦。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小满开始更多地理解和支持母亲,她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和紧密。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与她们母女一样,为了生计而背井离乡,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负担。

但即便现实如何局促、生活万般无奈,我们依然要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自己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