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中医药美容》听读笔记(第26天):美白中药-白芷、白及

 火帝养生_WSH 2024-06-18 发布于云南

(一)白芷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 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 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

【现代药理】所含的欧前胡素可通过抑制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或阻断黑素合成信号的传导,治疗预防色斑和黄褐斑,同时还有抗菌、抗过敏作用。白芷素具有显著的活血作用,尤其擅长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外用可使面部肌肉丰满,皮肤红润,从而起到美容的效果。

【应用】白芷为常用中药,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功效,具有美白、生肌润泽及减肥的美容功效。

(1)治黄褐斑  白芷不拘多少,去粗皮,研细末过筛,以洁净猪油和匀,洗面后涂脸,早晚各一次,每次一小时,亦可用于皮肤黑变病。

(2)祛斑增白  白芷、白茯苓、当归、红花、白蒺藜、夜明砂等研末,取适量粉,加蜂蜜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周1~2次,对于祛斑增白效果明显。

(二)白及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微寒。归肺、肝、胃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现代药理】白及来源于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具有祛斑美容、滑肌润面、生发、治疗粉刺的功效。主要含有联苄类、萜类、多糖类及含挥发油等成分。白及富含挥发油、黏液质,抑菌效果较好,外用涂擦,可除斑、消除脸上痤疮留下的瘢痕,让肌肤光滑无痕。

【应用】除斑,洁齿,增白润肤。用于黄褐斑,雀斑,粉刺,皮肤皴皱,手足皲裂等,常外用,也常加入面膜中,作悦皮润肤之用。

(1)治黄褐斑  三白退斑膏:白及与浙贝母、白附子研末,调入雪花膏中,早晚各擦一次,逐渐改善面部斑点;或用白及、白芷、白附子、白茯苓、白僵蚕、白蒺藜各9g,皂角3g,共研末,每晚温水洗面后,将药粉用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1~2小时揭去,祛斑效果较好。

(2)润肤泽面  常与白附子、冬瓜子、白芷、细辛、当归、防风等同研细末,调敷面部,持久使用,可润白皮肤。

注:以上内容摘自《实用中医药美容》书籍,仅供学习参考,若有涉及到病症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