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心法》:松体之法(此篇非常重要)

 SolarCHEN 2024-06-18 发布于上海
第三篇 法

第11节 松体之法
(康伟老师讲解 云歌整理)

太极拳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放松,而且是周身放松
松体,是太极运动放松的第一步要求。沉肩是松肩,垂肘是松肘,塌腰是松腰,落胯是松胯,虚领顶劲是松脊柱,脚踏浮萍、如履薄冰是松膝松踝,这一切都要求都不是做动作,而是松的方法
(一)体的内涵
真正的松是松“虚”,是松掉体内看不见的固有力,而不是松身体这个看的见到“实”实的身体向下松坠,就是松实,是懈,是假的、错的松。比如,沉肩坠肘、松腰落胯不是动作,而是对这一部位放松的要求
(二)体的目的
松体,是为了让所有骨节都松开,把骨头的支撑作用松没,达到“柔软无骨”。
松是为了让里边的东西流动起来。
(三)的尺度
松的总体要求和尺度是:松而不懈,周身均匀圆满。松而不懈的状态,是在不用力的最大范围,即阴即阳,阴阳混一
虽然太极要松,但要“松沉直竖”,也就是说要松,还要拎得起,拎得住。松的稀里咣当的一定不是好拳。
1.紧的状态:

图片

2.懈的状态:

图片

“懈”,就是有意地向下松坠自身的身体重量任何部位的骨节只要是向回压缩的,就是“松”错了,这个松不是太极的松,而是懈!在“懈”的状态下进行运动,会对关节产生极大的损伤。
3.松而不懈的状态:

图片

绳子轻轻拉直到最大位置,但还没产生力量。既是阴的终结位置,也是阳的开始位置,是即阴即阳、阴阳混一的太极状态。
松而不懈,是一种在动作尺度和限度最大范围内,周身纯乎自然不用力而非有意下坠的状态。
其方法和原则是:松力不松体重,外形不动,不能瘪不能懈。用意让自己放松下来,心里平静,才能中正安舒
由于每个人处于自然状态的动作尺度和限度,因年龄、性别、体格等差异而各有不同,所以架子的高低、步伐的大小、旋转的角度等均应因己而宜。在动作正确的前提下,能保持松驰舒适、肌肉不产生紧张用力的最大动作范围,就是每个人自身放松运动的最大限度。
正确地达到太极拳“松而不懈”的要求,也才能达到太极拳“纯乎自然”的放松运动状态。
(四)松体的三3个标准
1.关节不被压缩。
2.韧带不被拉伸。
3.肌肉不得紧张。
五)松体先松心
平常心(平常的心态),心平气静。淫邪(中医:风、寒、暑、湿、燥、火,六个淫邪之气)不能惑(心不定为惑)其心。
(六)松体的顺序
1先在太极拳的运动中用我们的意识感知身体的肌肉部分,使肌肉组织在动作的各种角度和位置上不产生紧张,不产生力量。
2.随着肌肉真正能在运动中放松了,包裹在肌肉内部的韧带才能松弛下来,韧带就会在这种松弛的状态下渐渐变长。
3.随着韧带的变长,被韧带牵拉着的骨关节也自然地慢慢打开了太极拳讲松柔,实际上任何关节都有一个对拉拔长的问题。
最终,实现身体肌肉、韧带、关节的全面放松,也就实现了太极运动放松的第一步——松体的要求。
悬顶时一方面要头容正直头顶百会穴有微微上顶之意,但同时整个身体放松保持自然下垂状态脊柱关节放松,要注意悬顶的同时微收下颏,竖项,将颈部关节竖起来颈椎关节的小韧带松开,如此悬顶才不会僵滞。
肩膀时,要注意松肩井穴。肩部是比较难放松的地方,肩关节松不开,其他地方也很难松开。所以有“肩寒全身僵,肩紧全身滞”的说法。杨澄甫在《太极拳术十要》中的提法是“沉肩坠肘”,但他实际上还是强调要松肩,他的解释是:“沉肩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能得力也”。
肘部时,要注意松曲池穴。肘关节的松开,也有一个对拉拔长的问题。也就是肘往下松坠的同时上面也要有上拔之意,感觉两肩有一种内在的松沉劲。其关键是“肘不离肋”“肘不贴肋”。这里的“肘不离肋”之意,是指练拳时两肘有护肋之意,切忌飞肘。这里的“肘不贴肋”之意,是指两肘要保持松活圆融之意,两腋下犹如各夹一个鸡蛋,也有两腋下好像各夹着一个热馒头的说法,同时要意贯肘尖,如此则可体会“松开我劲勿使屈的韧性”。
手部时要注意松劳宫穴。关于腕的松法,外面同样有很多提法,如鼓腕、直腕、坐腕等。但真正放松效果好的话是直腕,只是将手掌放平伸直就行了,同时注意掌心含虚,五指略舒,保持灵机活泼。坐腕立掌的练法并非不可以,但要有一定的方法。
手指关节的“松”。手指关节的松开如何对拉拔长?关键是一个关节要往前伸就要体会邻近的关节有往回收的意。杨澄甫先生在《杨氏太极拳练习谈》中关于掌、指松开的体会是“掌宜微伸,手指微曲”。还须注意“手要空”,主要是指手心空劳宫穴有含球感
腰胯部,在初级阶段,练太极拳讲立腰松胯,但同时要注意腰的直与沉,这也是腰部的对拉之意。腰部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地位非常重要,古典拳论中有“腰为纛[dào]”“以腰为轴”“命意源头在腰隙”等提法,但太极拳的练习是一层功夫一层体悟的事,初级阶段体会“以腰为轴”的意义与中高级阶段全然不同,中高级阶段重点体会的是“中空之势”
胯部的放松在太极拳练习中同样很重要,因为胯是腰腿的转关之处,髋关节松不开,腰腿的动作就不能灵活协调,初学者体会胯松的问题,只要是上面有提顶之意,下面有尾间垂直下坠,臀部内收,好像要坐板凳而未坐之时的感觉就可以了,一般人觉得胯难松,是因为受平常感觉的错误影响。
松下肢是从下向上松,卸掉大地的反作用力曲膝、收胯根,下肢打了一个S型的弯,通过这个曲折的弯把脚下向上反的那个力向上卸掉,脚下是比原来轻了,“脚下空灵”,这好像脚能收到腰那里,“把脚练到腰上”。所以,别的拳弯腿,是降低重心,加大支撑步伐,增加支撑力量。而太极拳的弯腿,向上卸掉支撑的力量,不支撑,脚下慢慢就“空”了,没东西了,才会有“脚下空灵”,别人的力按下去,没有支撑,越按越往下漏,就有了“俯之弥深”,深不见底的效果。只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被下肢真正卸掉了,不顶着腰了,才能真正的把腰松下来。真松了腰,才能真正知道什么是“尾闾中正”,腰没松开之前“尾闾中正”是不会有的
撤支撑腿支撑力方法:拎住重心往后移,同时掖前胯根儿塌后胯根儿,让两胯根儿的力放松不向支撑。
脚下松脚趾松开后,脚掌有微微上提之意,有的人叫“虚地”,有的人称“脚心吻地”,都有说法,但最好的感觉就是自然放松,最初还是讲平稳均匀的分布。也就是身体感觉在地面上均匀的分布,涌泉穴有亲吻大地之感。到了一定阶段可以有微微上吸之意,即涌泉穴微微上提。这也就是所谓的“脚心空”
(七)松脊柱
“欲知此中真消息,需寻脊背骨节中”。
脊柱要用意识连接和感知,但不要用力,用意识感觉脊柱骨节间的松开、放空,把力量扔掉,逐渐成为“虚”的中心。到此状态,太极劲就从这个中心生出来了。
自始至终用意识领着脊柱渐变的不间断的移动,我们的意识对脊柱的认知就会越来越清晰,慢慢就会产生对脊柱的控制能力。
(八)松腰
太极拳特别重视松腰,因为腰是人的中间部分,连接人上下体。
1何为腰?
腰的位置是指肋骨最下端以下、胯骨以上,一段没有骨头大约五六公分宽的部分
2为何松腰?
胸骨以下、胯骨以上这一段脊柱,叫腰椎,要把这一段腰椎松开,叫“松腰”。把腰拎空,腰隙打开,丹田之气才能灌注于腰,气灌腰间,才会有“腰劲”,不然就是干塌下去的瘪腰。
3松腰之法
松腰的方法:上拎下落
拳论云:腰是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住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
1)用意识保持肋骨以上的身体部分不向下坠,好像在那里一样。
2松腰须落胯,即通过“落胯”来实现松腰。微曲膝、放松下肢,让胯部自然下落。下肢(腿)不会松之前,腰是松不了的。
这样,腰椎的上部好像被吊在上体了,下面又挂了一个自然下落的胯,腰椎这部分就自然产生了对拉的效果,就会越来越松、越来越开、越来越长。这个状态是完全不用力的自然状态,最终这种状态会变成腰椎的常态,这就真松开腰了。
松腰不能用力,一个是向上慢慢地拎起来,一个是向下慢慢松下来,下面的重量吊在上面,这是最自然的状态。错误的做法是腰往下砸、下懈、下塌。松腰不是懈腰、塌腰。
3)腰松尾闾中垂。尾闾中垂,是腰松出来的。
4.腰松之状
通过长期上下“两夺”,腰会中间会产生一条“缝”,以肚脐为界变成“两截”——“磨盘腰”
(九)松胯
1.何为胯?
胯,指髋关节这一大块注意前后胯,尤其前胯这一部位,即平时所讲的腹股沟
2.何为松胯?
松胯是把胯向上支撑的力量撂下去,胯向下落。
松胯是通过放松自己不产生力量能张开,不是用力量挒开拉开的是挒胯,像瑜伽是拉开的,不是松开的。
练太极拳,主要是看腰以下部位的状态,一般人下面是死的,都是在上面折腾,腰胯膝踝都没练过,也不知道该怎么练。胯根会松了,不顶了,腿就松活了。
3.收胯、落胯、开胯三者的区别

图片

屈膝收胯,是外形动作。松胯,落胯,是内里力量的放松收胯了不一定松胯了。一般人的外形动作上都是只屈膝,不会同时收胯,胯根挺着不打弯。所以,屈膝收胯是外形的统一动作,但不是内里的放松。要在屈膝收胯的正确外形状态下去实现松胯、落胯、开胯。
4松胯和开胯并行
在一定的高度上,可以把胯的力量松掉。但身体再向下落,若不开胯,胯就又要被下来的身体力量压住了,就又要支撑顶住了。所以身体越向下,就越要开胯
放松不了就不要再向下压了,慢慢的放松的程度越来越大,就下的越来越深了,最后身体是自己掉下去的。
练两三天就能开胯了,那一定是假的。必须通过一段时间对胯那个斜面的放松才行
太极拳的所有下式,都是开胯漏下去的,所以腿和膝盖上基本不受力,然后再用顶劲把身体拎起来,所以向上向下没腿什么事儿。
(十)松尾闾
尾闾是腰胯放松到一定程度自然掉下去的,不是人为的去练什么练出来的。越有意的练,越松不了。
(十一)沉肩
1.为何肩?
,是指后肩胛骨,不是大臂与肩胛骨相连的肩关节
2.何为沉肩?
“沉”,是指没入水中之意。

图片

图片
沉肩,沉的部位沉的是后肩胛骨
沉肩,别沉臂。沉肩是要把大臂根节和肩胛骨松开,分离,骨节开张互不干扰
沉肩不是肩膀不许动,而是肩膀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不让肩膀里面的力量跟着长起来、泛起来,肩膀里面没有力量它就松开了
拳论云:转关全在松肩,功久则肩之骨缝自开,不得勉强。且松肩不是亸(duǒ,下垂之意)肩(即肩膀不要坠下去),骨节开则肩自松下,但肩劲要亸下,不可泛起来。
手臂上升、前伸、下落,后肩胛骨处都应下沉,从而打开肩关节。肩关节共有五个大的关节,行拳时这五个关节要动一起动,同时要保持在动的过程中不让肩里面的力量泛起来,通过松达到活的目的。
如果肩都松沉不了,下面的其他地方就不用想了,因为相比之下,肩部是较容易松沉的。
(十二)坠肘
坠肘,是指坠劲下坠。
坠肘与肘尖方向无关,无论肘尖朝何方,肘劲始终应向下坠
坠肘,也是为了沉肩。拳论曰:两肘当沉下,不沉则肩上扬。当手臂回收时,受力沿手臂上传,此时若不坠肘,很容易顶到肩上,肩部就失去圆活如珠的状态。
手臂在屈伸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肘劲向下,进而全程帮助肩关节保持打开拉长的状态。具体地说,无论手臂是向前伸、还是往回缩,不管肘尖方向朝哪,坚持肘劲向下就是坠肘。只要坠肘,肘劲就拉着大臂往外走,而肩劲方向永远朝下朝后,不跟大臂走,从而肩关节自然就会打开。打拳过程始终如此,则肩关节圆活如珠的功能就会显现出来。
十三)坐腕
坐腕是用意引导放长、松开
坐腕是为了松开腕关节,整个腕关节是一种舒张、打开、松深的状态,并且在整个行拳过程中,腕关节一直都在动,有时它虽动得很小,但能明确地感觉它在动,在转,在折。
坐腕随着手腕运行所处的方向不同,坐腕方向也不相同,上下左右各个方向都可以坐,但道理是一样的
坐腕的方法,是通过小鱼际向外展、向下松的带领,舒腕展指,从而实现坐腕。
两个腕都要坐。
坐腕不同于立腕。坐腕是正确的做法,立腕是错的做法。
(十四)松指
手指关节的松开要求对拉拔长关键是一个关节要往前伸就要体会邻近的关节有往回收的意。
杨澄甫先生在《杨氏太极拳练习谈》中关于掌、指松开的体会是“掌宜微伸,手指微曲”。还须注意“手要空”,主要是指手心空劳宫穴有含球感
十五)腋空
腋下空,不是支着胳膊就空了,而是腋下没有支撑上架的力量了,全扔光了。腋下空了,即使大臂贴在身上也可以不接力了。
(十六)展膝
解放膝盖的方法,上领下展。虚领顶劲,用意识拎起脊柱,解放双腿。上身一拎,大大减轻下肢承受的重量。
松开状态:膝盖不是压着的,是撑开的。方法是,把下面的小腿骨在意识引导下往外展,大腿骨“掉”在内侧韧带上,骨头与骨头之间不产生挤压,最大限度地保护膝关节。拳论云:下去腰劲,两膝撑开
展膝是膝盖的一个状态,是在开胯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不是膝盖局部做作出来的动作。
会开胯就会展膝。
“上动下必随之,下动上必领之”,用上身拎着下身动,才是真正解决膝盖问题的关键。
(十七)松脚
太极拳要求:腿不能撑,脚不能蹬
太极拳论说: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这说的是,不是形。
根,是“根性”,是最基本的性质,气性,松柔、虚灵,松柔、虚灵是对全身的要求。《道德经》有一句话,归根曰静。其根在脚,是其性在脚,从哪里来的,从腰里来的,怎么下去的,发于腿,下肢要松透,更不准用力,这样气才能贯通。松、松、松,透切地松。上动下随,下动上领,就是不让下肢用力。
“其根在脚”和“力起于脚”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其根在脚,不是让脚趾使劲抓地使脚生根,不是为了腿发力脚使劲蹬地,腰是发动机,腿是传动轴,脚是行走轮脚是被腰转动腿拎起运动的,所以才有脚踏浮萍、如履薄冰的感觉。不是蹬地反作用于腿,一节一节的贯穿,最后到手指。
脚下虚的前提:虚领顶劲,开胯曲膝上往下松,下往上松,卸掉双腿压力。
第一个前提:想要脚放松,先要脚下空。同样是下蹲,如果蹬脚出力,是“实”。如果提脚含力,是“空”。虽外形一样,但性质和功效相反。脚下“虚空”,是松脚的第一个前提。练拳时,脚下怎么虚?上往下松,下往上松,把脚下的反作力卸掉象冲浪的感觉,哪有力撤哪
第二个前提:用头顶领住全身之劲,立如秤准(秤准指头部这部分,头部不可有俯仰偏移),形成“虚领顶劲”的效果。开发脊柱功能,把意识放在脊柱上,头部虚(即不用力)领“拎”住脊柱用脊柱行拳,用脊柱带动四肢行拳上动下必随之,下动上必领之。
郝为真言:“初练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
(十八)全身松
太极拳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放松,而且是周身放松
(十九)如何检查?
如何检查身体是不是松到位?标准是内里的关节(特别两肩、两胯关节)能否以整圆形式“圆活如珠”

说明:此文言及的“体”,泛指“身”(即除四肢外的部分)和“体”(指四肢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