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看台4921 | 沈学印:友谊与交友...

 海陆物语 2024-06-18 发布于广东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作者简介

沈学印:曾供职电视媒体,现退休。已有4000余篇(首)文学作品在国内外百余家报纸杂志发表;出书30余部、编书20余本、创办民刊80余期、获奖30余次。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会员等。现为《知青文学》主编。

......................................................................

随笔

悠然居读书笔记
沈 学 印

交 友

       交友,交结朋友,相互交好,使之成为知己或友邦。

       交友,既是一种交往,也是一种友谊。

       交友,是人与人之间能在情感上亲密的往来,并能经常地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说出来给对方听,使之达到在精神和心灵上的交往、交流、交谈、交心。

       懂得别人,是一种欣喜;被别人读懂,是一种幸福。

       交友,最主要的是交心。

       正如那句永不过时的谚语:“交人交心,浇树浇根。”

       心相知,志相投,才能成为朋友。

       所谓“同心自相知”(晋·王通《何当行》)、 “士为知己者死”(汉·司马迁《史记》)、“道不同,不相为谋”(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古希腊人伊索说过:“谁喜欢什么样的朋友,谁就是什么样的人”。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这一点,是与历史上的哲人所说的一样。

       如“人生得一知己足亦”(清·徐时栋《烟屿楼笔记》)。虽然,人生得一知己或挚友足以幸福,但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人也难求”(清·曹雪芹《红楼梦》)、“人生相知,贵在知心”(谢觉哉《知己难》),这些交友的前提都在提醒人生在世“交朋友首先就要交挚友”(李庚辰《待人处世之道·说朋道友》)。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深挚的友谊是最感人的”(邹韬奋《经历》),进而达到“竭诚帮助,亲密无间,乃友谊之最高境界“(印度·瓦鲁瓦尔《古拉尔缄言》)的交友真正目的。

       再知己的朋友能为对方提供的支持与帮助总是很有限的,也毕竟是一个人的力量。只有广交天下朋友,多交好友,才能从精神和情感上得到需要,也能相互的开拓视野,获得力量,增进情感,实现心与心的交流,这也正是“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如果套用当今时代的一句话来表示则为“朋友就是生产力”、“朋友就是财富”。

       交友,我认为,可以在求同存异的基础或目标上广交朋友,多交好友,力交诤友。

       假如,我没有找到那把适合自己的伞,我宁愿淋湿自己。

       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交友不交金和银,只交朋友一颗心。

       你以为如何?

友 谊(A)

       友谊,基点是坦诚。

       友谊,有了坦诚这个基点才能保证永久和长远。

       友谊,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维系和建立的结果。

       友谊,也可以说“友谊是双方的,单方面的友谊是没有的”(阿拉伯·伊木·穆加发《卡里来和尚木乃》)。即使有这种友谊那也不是真正的友谊。

       友谊,一但以金钱或谎言为出发点,那就会破碎,没有了可信的程度,也将会是“短命”的。

       “如果友谊是靠利益来维系的,那么某种利益上的变化就会毁掉友谊”(古罗马·西塞洛《论友谊》)。

       “友谊就是平等”,这是古希腊毕达奇拉斯说过的一句名言。

       友谊,需要经常的建立,需要不断的巩固,并且要逐渐增强,日益加深。

       友谊,一旦出现裂痕或遭到破坏,也就在一瞬间。而这种裂痕或遭到破坏的程度,往往是用一生的精力或一辈子的时间去努力改变都将无法恢复的。

       所以,有人说“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浇灌,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

       所以,“友谊是精神的默契,心灵的相通,美化的结合”(英·彭威廉《孤独之果》)。

       友谊,是疗养心情最佳的良药。

       这一点,就如同交结朋友而换回快乐与开心是同样的道理。

       人的一生,尤其是晚年,心情不好或开心不起来的时候会有很多,这时最需要的力量就是友谊和朋友的善意。用这种求乐、找乐、寻乐和建立乐观的心态来调剂精神,缓和心神,进而去冲淡心中的不悦或愁绪的情怀。

       其实,在很多时候,一个人具所有的痛苦或暂时遇到心情不佳的事情,会常常发生。但是,即便有更多的困难,也不要失去友谊,更不要设想的如何严重。

       有时,就是个人的一种偏见或误解,让你暂时陷入在某一个生活的误区中,只是没人给你指点迷津而已。而此时,恰恰才是你最需要友谊的时刻。

       美国的培根在《论友谊》中曾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就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就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了,你就分掉了一半的忧愁。”

      你觉得此话说的有道理吗?

      请留言告诉我!!!

友 谊(B)

       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志趣爱好、理想追求等都是不一样的,要想建立友谊,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兴趣相投,爱好共有,性格接近,为人处事多有相似之处,这样的两个人才能走到一起,建立感情,结为友谊,成为友人或同仁,进而实现两个人之间在情感距离或其他外在表现上的“朋”和融会在精神与心灵上相交的“友”。

       唯有如此,这样的友谊才能达到“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的高尚境界。

       友谊,一旦建立起来,必须要相互信任,相互坦诚,相互珍惜,双方都要不断地去加以巩固和为之去提升。只要认为这种友谊的建立是值得的,那就不要苛求或求全更多的心理需求或某些精神上的种种满足;只要能谈得来,合的拢,情投意合,相处融洽,就不必强求知心或知己,那种更高层次的心身感受是需要在日后的交往与相处中,逐日加深和渐次培育建立起来的。

       友谊,是朋友间无话不说,无话不谈,患难与共,风雨同舟。

       友谊,是“你有伤心事,他也哭泣;你睡不着觉,他也很难安息;不管你遇上什么苦难,他都能心甘情愿的和你一起分担”(英·莎士比亚《诗集·乐杂咏》)。

       因而,友谊的建立,更多的应是从精神和心灵上的建立。

       所以,在建立友谊中,不能苛求、勉强,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违背意志与心愿。

       因而,友谊的建立和得到是比较容易的,而真正能保持下去并加深直至久远就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了。

       所以,友谊是必须建立在相互理解,共同支持,相互珍惜,共同培育的基础之上。反之,不如不建立,免得为其所累,受其伤害,给身心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烦恼。

       友谊,永远要记住的话就是:

       “友谊的建立与巩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互相信赖地闲谈心事与家常。”(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谈》)

        “友谊最容不下的就是虚情假意。”(古罗马·西塞罗《论友谊》)

        美国的培根在《论友谊》中曾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的话也要时刻记住:“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就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就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了,你也就分掉了一半的忧愁。”

>>沈学印作品合集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