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5年9月底,已经向我军投降的日军航空队队长林弥一郎,在和伍

 James5291 2024-06-18 发布于北京

🌞1945年9月底,已经向我军投降的日军航空队队长林弥一郎,在和伍修权交谈时,看到伍修权身上佩带着一支十分精致小巧的勃朗宁手枪,很是喜爱,他试探性地问伍修权,能不能把这支枪送给他作纪念?在座的日方人员全被他的要求惊呆了,中国人怎么可能把手枪给刚刚投降的日本人呢?

1945年的东北,战火刚刚平息,却暗潮涌动,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改变了中国空军的发展轨迹,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伍修权的共产党员。

伍修权的一生,堪称传奇,12岁那年,他踏上了革命之路。那时的他,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心中燃烧着改变中国的热情,这份热情,驱使他在21岁时毅然决然地奔赴边疆。

在那里,艰苦的环境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反而让他更加坚定,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伍修权亲眼目睹了敌人的入侵,看到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这些经历,让'保家卫国'这四个字在他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中国的大地上回荡,在东北的一个叫上汤的小山村里,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的200多名官兵,顿时成了无头苍蝇,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命运即将被彻底改写。

就在这时,在沈阳的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部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重大决策而绞尽脑汁,中共东北局书记彭真和自治军参谋长伍修权等人,连续几天几夜没合眼,他们接到了中共中央的指示,要在东北创建一所航空学校,这个决定让他们既兴奋又忧心。

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建立自己的空军了,忧心的是,没有合适的教员,这个航校就是空中楼阁。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命运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司令部报告,在沈阳以东发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日军,正是日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这支队伍中有许多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教官,消息传来,指挥员们的眼睛都亮了,这不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人才吗?

伍修权他们当机立断,派出一支精锐骑兵队,火速包围了这支日军,在强大的压力下,日军队长林弥一郎率部投降,让日本人感到意外的是,整个投降过程竟然在一种宽松、友好的气氛中完成,这种对待俘虏的方式,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更让日本人震惊的是,村里的农民代表扛来了大米、蔬菜和小鸡,要知道,在日本统治时期,中国老百姓吃大米就是'经济犯',轻则挨打,重则丧命,这些稻谷无疑都是农民留下的稻种,这一幕,让林弥一郎和他的部下们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几天后,林弥一郎和10名代表来到了沈阳,在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部受到了热情接待,彭真开门见山地对林弥一郎说:'我们想请你们协助我们建立一支空军!'这句话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林弥一郎心中炸开,他犹豫地说:'可是,我们都是战俘!'

伍修权立即接过话头:'这一点,请不要顾虑!我们完全相信你!'这份信任,让林弥一郎深受感动,但他还是提出了两个条件,作为飞行教官要有下达命令的权力,学生必须绝对服从教官,这些要求立即得到了中方的认可。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双方的距离在不断拉近,就在这时,林弥一郎注意到了伍修权腰间的那把小巧玲珑的勃朗宁手枪。

他鼓起勇气,提出想要这把手枪作为纪念。这个要求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要知道,给一个刚刚投降的敌军军官一把装有实弹的手枪,这在任何军队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然而,伍修权的反应却出人意料,他爽快地解下手枪,递给了林弥一郎,这是一把非常珍贵的手枪,它和我们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个举动,彻底打动了林弥一郎,他在伍修权的眼中看到了真诚的友爱,这把手枪,成为了两个曾经的敌人之间友谊的纽带。

回到上汤村后,林弥一郎召集所有官兵,宣布了协助八路军培训飞行人员的决定,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人都表示赞同。

就这样,近200名日本航空人员,包括20名飞行员、24名机械师等,成为了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的重要帮手。

这所被称为'东北老航校'的学校,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为中国空军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开始了自主培养空军人才的新纪元。

而伍修权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在外交战线上建功立业,作为外交部副部长,他参与了多次重要外交活动,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战场到谈判桌,伍修权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