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真迹原来在美国,神龙不见首尾,董其昌:区区15字,超过3万帖!

 墨品书法网 2024-06-18 发布于北京

梁武帝萧衍称赞王羲之的字:“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评价王羲之书法时,一般会用这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也会用曹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这说明他的字给人以静中有动、遒劲多姿、潇洒自如的美感。而唐代书论家评价其字,往往会用姿媚一词,韩愈就这么评价,而张彦远则认为王羲之的草书“有女郎才,无丈夫气”。

结合东晋至唐代诸家的评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应该是遒媚潇洒而有几分内敛的。不过,一向收敛的他却在一件作品中“狂性大发”,挥毫落笔写出了书法生涯中“最狂放”的一件作品,此作就是《行穰帖》。据考证这是他晚年的作品墨摹本,唐太宗时期进入宫内,李世民命人字双钩填墨法进行复制。

《行穰帖》细节图

“双钩本”摹印在硬黄纸本上,纵24.4厘米、横8.9厘米,共2行,15个字,释文为“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任”。南宋乱世时流落民间,直到晚明时,被董其昌发现于吴廷家中。

《行穰帖》细节图

董其昌深爱此帖,卷后写下长篇跋文,书法精湛、干货满满。他借用苏轼的话,称赞《行穰帖》寥寥数字,却有数万字的气势:“东坡所谓:君家两行十三字,气压邺侯三万签者,此帖是耶?”。

董其昌跋文

董其昌卷后跋文超过1000字,用笔精妙自然,取法晋人,行笔牵丝引带、连绵纵逸,墨色空灵、结字婀娜有致。王羲之的正文,董其昌的题跋,可谓“双绝”。

董其昌跋文

之后,《行穰帖》进入清朝内府,清亡后被张大千得到。他去日本时随身携带此卷,并存放于书法家西川宁处。结果,他却没有讨要回来。这使得二战以后此作又流入到了美国,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被誉为美国藏中国书法第一名品”。

张大千跋文

学界认为,正是这件作品,使得中国书法能在全世界出名。《行穰帖》空中取势,顺锋落笔,行笔动作丰富而连贯,绞转使意一气呵成。笔画苍劲有力、纵横开阖。结字攲侧险绝,动若脱兔,字与字连绵不绝、呼应有序。

市面上的普通版本

超高清12色版本

《行穰帖》笔画、结字、章法、墨法细腻精绝、豪放洒脱,每个字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笔法和变化,足够学上一辈子了。

市面上其他版本,失真严重

超高清12色版本,细节清晰

而今,我们经过多方努力,将这部《行穰帖》全卷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笔画细节纤毫毕现,行笔过程中墨色的浓淡变化、颗粒感都完美再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