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功终生难忘的“大字神品”,已突破王羲之,董其昌学了一辈子,仅得皮毛!

 墨品书法网 2024-06-17 发布于北京

近代“书坛宗师”启功先生,极为欣赏米芾个性的“刷字”笔法,曾作诗称赞曰:“臣书刷字墨淋漓,舒卷烟云势最奇。更有神通知不尽,蜀缣游戏到乌丝”。

甚至2002年12月,国家文物局斥资2999万,购回米芾《研山铭》真迹,启功在研讨会看到之后,潸然泪下,直呼死而无憾,每多看一眼都是福气。

除了《研山铭》,米芾有一幅“大字神品”,令启功终生难忘,此作就是《天马赋》,全卷共计320多字,单字大小约为7厘米,结体欹侧多变、宽博大气,笔势舒展雄浑,突破“二王”笔法束缚。

众所周知,王羲之多用侧锋,行书体势娇小,运笔迅捷灵动,气韵偏为秀媚虚和,所以他无法写出刚猛的大字,恰好米芾深谙笔法的变幻之妙,临摹“王书”以假乱真,又独具创新思想。

米芾保留“二王”的灵妙变化,结合“刷字”痛快峻健之风,创造出光彩四射、酣畅淋漓的大字行书,正如这幅《天马赋》,多以尖峰起笔,接触纸面后,迅速调换为中锋,随着点画形态,用笔不断变幻。

每一个字藏露兼具、雄秀相生,体势摇摆起伏,就拿卷中的“动”字分析,左边笔画向左下倾斜,重心似偏向左方,可右边的“力”写于右下方。

撇画舒展飞动,使两方力道平衡,形成上下交错的险绝势态,展现出艺术的趣味性,而且撇画墨色略微枯涩,更显骨力洞达,极具苍劲古雅的磅礴气势。

孙承泽称赞曰:“元章所书《天马赋》,以擘窠大字、书于平海大师后园者,为最得意之作。雄浑流动,起止横竖,诸法俱备。……此卷不独在《天马》卷中称第一,其生平书迹,亦当以此为第一。

康熙也称之“前无古人”,据说董其昌、林则徐皆临学此作,尤其是董其昌十分痴迷,经常临摹品析,钻研了一辈子,写了将近百遍,却仅得皮毛。

当年启功看到《董其昌临天马赋》,感慨的说道:“米元章《天马赋》,传说珍宝,世已不存,以至三希摹刻之原迹,临仿亦属丑怪恶札,故董其昌此卷“遂如三生石上精魂不泯”。

启功将其视为珍宝,后世模仿者,无人能还原“米字”之妙,可惜至临终之前,仍未见真迹,因而遗憾终身,如今《天马赋》墨迹重现于世,时常临摹,可以强化控笔功力和灵活性,兼得“二王”笔法和大字技巧,益于日后个人创作。

今,我们对米芾《天马赋》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此品手工装裱的经折装,采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查找。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