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绍琴内科学(四十)呃逆(三)

 给生命留点空间 2024-06-18 发布于山东
呃逆(三)
【论治】
(一)气滞痰湿互阻
主症:肝郁气滞,痰湿不化,呃逆连声,音声响亮,舌白苔腻,脉弦滑。
治法:疏调气机,兼化痰湿。
方药:四七汤加减:半夏12克  苏梗9克  厚朴6克  茯苓12克 旋覆花10克(布包)郁金6克
加减法:
(1)折热降逆法:若肝郁化火,脉弦数有力者,可先以辛开苦降方法,以折其热,降其逆,可参考“肝火胃热,气逆上冲”型用药,并告诫患者禁食辛辣、油腻之品。
(2)宣化降逆法:若见舌苔白腻者,乃湿郁较重,当用宣化湿浊方法,方中可加藿香、佩兰各10克(后下),枇杷叶10克。

(二)肝火胃热,气逆上冲
主症:肝热化火,胃热上冲,呃逆连声,音声响亮,舌红口干,脉弦实有力。
治法:辛开苦降,理气定呃。
方药:丹溪泻心汤加减:川楝子12克  黄芩9克  黄连6克  半夏10克  生姜3克  陈皮9克  山栀6克
加减法:
(1)调气降逆法:若有郁结未解时,当加疏调气机之品,以调气开郁,泄热止呃,如苏梗6克、郁金6克、香附10克。
(2)化滞降逆法:若舌苔黄厚,夹杂食滞时,加焦山楂6克、焦麦芽6克、六神曲6克、鸡内金10克、炒枳壳6克。
(3)化痰降逆法:若体胖痰湿素盛者,加莱菔子6克、白芥子6克、冬瓜子20克,甚则可加皂角6克、槟榔6克。
(4)预护正气法:若体质薄弱,素有气虚者,酌减川楝子、黄芩、黄连的用量。

(三)寒呃
主症:多由病后中气不足,胃气虚弱所致,故患者畏寒,手足欠温,倦怠乏力,舌白苔腻,脉沉细弱,按之无力。
治法:温中降逆。
方药:丁香柿蒂汤加减:公丁香2克  柿蒂9克  党参6克  生姜3克  陈皮6克  旋覆花10克(布包)
加减法:
(1)温阳降逆法:若中虚寒盛时,易生姜为干姜6克,加黄芪10克。
(2)益气降逆法:若寒不甚而中虚气弱较重者,可加茯苓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人参粉3克(冲)。
(3)化痰降逆法:若中阳不足,水湿不运,痰饮内停者,可加半夏10克、茯苓10克、生姜加至6克。

(四)虚呃
主症:素体不足,中阳又虚,过食生冷,阳气受遏,呃逆声低势微,形气不足,脉虚弱,舌胖白,苔滑润。
治法:温中益气,降逆和胃。
方药:旋覆代赭汤加减:党参10克  黄芪15克  炙甘草6克  法半夏10克  生姜3克  大枣10枚  旋覆花10克(布包)  代赭石12克
加减法:
(1)若中气不足,而又兼肝郁气滞,呃逆频频发作,脉虚弱而带弦急,舌虽胖嫩,尖部略红者,仍当以疏调肝木为主,俟其郁结得舒,气机已调,病势见缓,呃逆虽发而不频繁,可酌情改用补正方法,但量不可过重,防其壅滞气机而气郁再发。
(2)若为胃阴不足,口干舌燥,舌红而干甚或有裂纹,脉细数,当以养阴和胃降逆方法,用益胃汤加枇杷叶、石斛、柿蒂等治之。

【小结】
呃逆一证,总由胃气上逆所致,但其轻重之别较明显,轻者不药而愈,重者为胃气衰败之象。在辨治上有寒呃、热呃、虚呃及痰湿气滞互阻而致者,用药上即有虚实、攻补、寒热、温凉之异,尤当审慎。

【治验】
姜某,女,39岁,工人。
恼怒之后,呃逆连声,胸闷、喜太息,面色青暗,舌白苔腻,脉濡按之有力。气分不畅,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上冲则呃逆。血行不畅则面色青暗;肝脾不和,湿阻则苔腻、脉滑。治宜调畅郁滞之气血,运化脾虚之湿阻。

旋覆花6克  柿蒂6克  郁金6克  代赭石10克  老刀豆子10克  杏仁10克  仙露半夏10克 法制陈皮10克  公丁香3克  片姜黄6克  紫降香2克  白檀香2克

嘱其舒畅情志,慎辛辣。服7剂后症大减,效不更方,嘱其再服,约进30剂而痼疾尽除。

按:呃逆之病,多由恼怒伤肝,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气上冲所致。病势上冲,治当潜降;病由肝郁,治宜疏肝解郁,和胃止呃。本案用丁香柿蒂散加减治疗。公丁香、柿蒂、刀豆子系擅长降逆止呃之品;代赭石苦、寒,平肝潜阳,降气化痰;旋覆花苦、咸、微温,疏肝理气,降气止呕;郁金辛、苦、寒,行气解郁,凉血化瘀;旋覆花合郁金,行气疏肝,以防肝气横逆犯胃;再加用白檀香辛、温,理气调中;紫降香辛、温,活血化瘀;片姜黄辛、苦、温,破血行气;半夏、陈皮辛、温,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止呕;杏仁宣肺降气,助胃气下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