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水听潮|雷满玉:昆明大观楼公园

 九天揽月v6ruyz 2024-06-18 发布于湖北

原创 陆水湖畔文学社 陆水湖畔

昆明大观楼公园

                                  雷满玉

“五一”小长假,我来到昆明,住在西山脚下,滇池之滨的苏家村,大观楼与我只隔了半个滇池(草海),两地相距11公里左右。趁着“五一”小长假的尾声,我和老坐出租车,经碧鸡路来到位于西山区大观路284号的大观楼公园。

虽然还处在“五一”小长假,园内游客并不太多,而且大多为中老年人,女人多喜欢拍照、拍抖音,她们衣着光鲜,长巾飞扬,虽美人迟暮,究竟不肯老去,希冀这古亭曲水、烟柳画廊,重绘她们昔日的华采。也有摄影爱好者,用长枪短炮拍满池的荷花,飞檐古朴的建筑,长天碧水的篆塘。

我们从大观楼公园正门进园,通过的第一道门叫“近华浦”。大观楼公园原名近华浦,清同治五年(1866年),云南提督马如龙《重建大观楼记》记载:“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称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华,因其近太华而名。”翻译过来就是,近华浦因濒临滇池,接近太华山(西山)而得名。

近华浦为二层重檐建筑,一楼白墙门洞,二楼彩绘楼阁,两边有对联“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建于康熙年间的大观楼因咸丰年农民起义遭焚毁,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冬,云南提督马如龙捐资重建大观楼,撰写此联。

我们穿过近华浦门楼,沿着荷塘曲径往里走,路边三角梅开得灿烂,荷塘里荷叶泛着清香,荷花开得粉嫩,至水边,左拐为燕语桥,右边即是大观楼之所在的洲渚。

树掩楼阁,水绕长廊,大观楼面水南向而立。其东侧有观稼堂、彩云崖,西有牧梦亭、催耕堂,怀古长廊将楼与亭堂相牵连。楼北有髯翁亭、揽胜阁左右护持。北门有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真大观也”,二楼匾额“烟波世界”。

从大观楼北门绕至怀古廊,到前门。大观楼为三重檐,攒尖顶楼阁建筑,平面呈方形,四周设有月台,西面和长廊相接,廊前有孙髯翁塑像,只见他面容清瘦,长须飘飘,手握书卷,正襟端坐,目视西山。

此孙髯翁正是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作者孙髯(约1711年至1694年间)。孙髯翁名髯,字髯翁,号颐庵。大观楼自建成始,文人墨客踏青赏景,多有诗文抒怀,在众多楹联诗文之中,孙髯翁的百八十字长联脱颖而出: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写登大观楼骋怀,开篇即有磅礴之势,大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的气概,然后详述大观楼所见风光。下联历数云南“数千年往事”,抒发感慨,情景交融。长联甫出,惊动一时,被誉为“海内外第一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毛泽东主席曾评点此联,“从古未有,别创一格。”而今,这幅长联就挂在大观楼南门。

孙髯翁幼时赴童试,因为不肯受搜身之辱而愤愤离去,终生为一平民,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他一生广交诗人,也曾实地访问,查阅资料,写下《拟盘龙江水利图说》,提出治水方案。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孙髯开过书馆,教过私塾,做过卜医,终不解贫困之苦,晚年自写挽联:“这回来的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去世后,老伴将他的断卷残章以一炬化之,却无资费入殓下葬,得苗姓乡民相助,葬于苗姓祖茔。

自古以来,诗文为高雅事,无职无权的文人,若无家资供养,便只有落得李白病逝于舟中,杜甫流落湘水,柳永靠为歌妓生存,孙髯翁也逃不过凄凄惶惶的命运。

我在楼前徘徊良久,入楼,登高,远望,西山、滇池、篆塘,山光水色,由远及近。美人卧波,曲水烟柳,碧塘白墩,游人雅兴,笑语嫣然。所谓文由心生,景为心役,云南巡抚王继文作大观楼楹联“天镜平涵,快千顷碧中,浅浅深深,画图得农桑景象;云屏常峙,看万峰青处,浓浓淡淡,回环此楼阁规模”,到孙髯翁笔下,他写景而不唯景,写出了另一种深邃高远。他在尽情叙写登楼所见之后,笔锋突转,引古说今,前人所创造的“伟烈丰功”,眼前的“珠帘画栋,断碣残碑”,“都付与暮雨朝云,苍烟落照”,而我们的一生得到了什么呢?“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来自灵魂的叩问,是失落,是惆怅,是无以萦怀的萧索。

下楼来,行走于怀古长廊,看篆塘折转,掩于柳树松林;彩云崖假山嵌空,玲珑奇幻;揽胜阁瑰丽崇宏,奇石拥围;髯翁亭绿瓦朱檐,雕梁画柱。在泛着露珠澄澈光斑的草地上,一只松鼠被阳光逆袭成满身芒刺,它大快朵颐游人投喂的食物,又倏忽蹿上高高的松枝间。

从园中出来,过燕语桥,到大观楼东南面的楼外楼。楼外楼四面环水,柳堤连通,与大观楼隔三潭印月湖面对峙。楼外楼三层,形如画舫。我站在水边,隔湖望大观楼,如良人独立,柳风梳额,天高地迥。

继续西行,至柳堤,柳堤设“名楼大观”,每一块铜质圆盘上刻画一座楼阁,配以诗文,有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国内知名楼阁,形成柳荫、楼阁、诗文长廊。我们绕行西园一周,回到三孔“又见桥”。过桥至大观南园。南园为民国昆明市长庾恩锡别墅——庾庄。园中有塘,曲桥拱桥,小亭藤架,塘中睡莲,莲叶硕大,莲花朵朵,明艳透澈,塘堤古柳垂荫,浓荫绕塘,别有天地。又回到“又见桥”。此前以为“又见”为“观”,合大观楼意,没想到,来来去去,只此一桥,恍然明了“又见”之意。

徜徉在大观楼公园,思绪如打开扉页的书,一页翻至2015年杭州西湖之见,三潭映月,苏堤春晓,花港观鱼,雷峰夕照,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在此皆有所见;一页翻至2009年8月底,秋阳如虎,一扑一剪一扫皆是火,烧灼全身。我陪母亲游岳阳楼,读楼中长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藤太守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一样的咏古怀今,一样的意蕴宏大壮阔,但岳阳楼的长联更让我感慨。感慨古文人墨客的忧天下,怀古今,吟咏“居庙堂,处江湖”的高远,却又让我睹物思人,那天,我陪81岁的母亲游岳阳。说是游,不如说是母亲为自己的辞,4年后,母亲与世长辞,追随父亲去了天国。父母不在,我们亦成为“人生只剩去路”的人,由此,深谙“渚者,流者,峙者,镇者”,皆为人生,哪怕“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也不枉来人间走一遭。

作者简介:雷满玉,赤壁人,网名时光匆匆,教育工作者,爱好读书写文,信仰不受束缚的灵魂自由,在自我的花园里,种几株文花字树,不求闻达,但求记录光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