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阴用干姜,少阴用附子,厥阴用吴茱萸,老师能解释一下吗?

 沙澧闲人个人馆 2024-06-18 发布于河南




太阴,少阴,厥阴,这是伤寒论讲的三阴症,也就是寒证,太阴就是指脾胃,少阴就是指心肾,厥阴就是指肝,换句话说:太阴就是脾胃寒,少阴就是心肾寒,厥阴就是肝寒

比如前两天讲的,邪气直中太阴,胃寒就会出现上吐下泻,肚子疼,人乏力,头晕等,这就是太阴症的情况,因为脾胃失去了消化运化能力,胃气就不降,清气不能上升则头晕,浊气不能下降则不想吃饭,想吐(气逆),所以用什么?理中汤呀(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

这里主要的药就是干姜,就是温胃散寒的,胃寒缓解了,胃气就降了,恢复了其消化功能,这就是太阴用干姜的讲法!

当然你不一定等感冒后,出现这些症状才用,你有脾胃虚寒者就可以用,比如吃寒凉就不舒服,平时也是喜热食,怕吃凉的,吃凉的还容易拉肚子等,这都是脾胃虚寒的症状了

而少阴证呢,一般中老年人居多,主要就是肾阳不足,心脏功能不强了,所以不少老年人感冒后,正气抵抗不足,就会直中少阴,少阴是脉沉弱,手脚凉,人老是想睡觉,乏力!

脉沉,就是你要用力按才能找到脉,沉就代表里证,浮就是表,沉弱,就是心肾功能弱了,所以用什么?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附子能温肾阳,又能温心阳,这也是有人一吃附子就心跳加速,说明附子可以入心,这也是少阴用附子的原因了

而少阴证感冒时,不仅出现脉沉弱,手脚凉,人想睡觉外,往往还是出现低烧,关节酸痛,为什么这里是低烧?而不是高烧呢,因为身体弱,正气抵抗不足了,想烧烧不起来,关节酸痛不得了,难受….

也正因为正气弱了,抵抗不足才能变成少阴症,不然就是太阳证,阳明证了,所以经常感冒就少阴证的老人,真得要注意了,最容易发生危险,平时感冒好了,要多补益,提升身体体质,才能避免发生重症呀

而厥阴证,就算是身体最深层的病了,越深,身体就越寒,比如我前两天讲的头痛,痛起来不用止痛药是撑不住的,我们只知道这是头痛,却不知肝有寒,所以要用什么?吴茱萸汤(吴茱萸 ,生姜1,人参,大枣)

吴茱萸的味道,比正气水还难吃,吃一次你就能记住这味道,又辛又辣又苦涩,吴茱萸汤的头痛症是什么?就是口水多,好像吐不完,人也想呕吐,然后就是眉菱角也痛,头痛很重那种,你马上煮一剂吴茱萸汤,喝下去很快就缓解了,也许再喝几剂就全好了,不然你吃一辈子止痛的,永远都好不了

到了厥阴,往往就出现寒热错杂了,比如有人手脚一会热一会冷,人老是口渴,喝水多,又不想吃饭,拉肚子止不住,上热下寒等,就可以参考乌梅芄了

方中讲到中药,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