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科普丨不想业余时间都被手机占据?你可以这样做

 柠檬心理课堂 2024-06-18 发布于江苏

配合下方音频阅读,体验更佳。

生活中的实用心理

《5分钟心理学》

柠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图源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上了一天班很累,心里想着晚上回去好好休息,但是上了床,就忍不住刷起手机,甚至熬夜去玩,第二天更累了。

明明知道长时间玩手机、打游戏不好,但是越有压力越是想玩,一玩就停不下来。

设想了各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运动、学习、给自己好好做饭,然而转头却继续过起之前的“废柴”生活。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就是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但实际上做的与所想的不符合。

在这种状态下,你往往玩得不尽心,还容易陷入更深的内耗,难过、自责,觉得自己毫无自制力,心理负担更大。

那么怎么调整这种状态,拥抱更健康的生活呢?

首先,意识并接纳自己存在“惰性”。

按弗洛伊德的观点:

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服从的是“快乐原则”,所以你会有欲望、有冲动,甚至可能无意识中产生不道德的想法。

而“惰性”就与本我有关,你的本能就是想要追求舒适和快乐。

当你想要对抗自己的惰性,其实就是与你的本能对抗。

尤其在你压力大的时候,你的意志力本来就很薄弱,还要压抑自己的本性,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如果你最后你屈服于自己的本能,这是可以理解的,你不需要过多的自责和愧疚。

越是批评指责自己,你会越加沮丧、恐惧,内心平静不下来,而这种负面情绪又会导致你的自我批评,这样你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变得很痛苦。

所以允许自己会想要偷懒,累了那就允许自己放纵一下。

其次,改变对休息方式的认知。

玩手机、玩游戏都属于休息方式,什么样的休息方式好或者坏,这没有标准答案。

就像出门旅游,如果一路上都在吵架闹矛盾,那想必你也没有放松的感觉。如果你能从手机、游戏中感受到快乐、自信,那这样的方式就不能说对你不好。

只要不过度,你爱玩手机、玩游戏,都是没有问题的,这不是什么错误的事情。

甚至有时候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奖励自己。

当然了,当你感觉内耗,内在产生冲突时,就说明你有其他想做的事情,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那你可以把想做的事情都列下来,然后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好业余时间。

计划越清晰,你就越容易行动。

比如:

你想运动、想玩手机、想学习,可以分别固定到每天的某个时间段。

前期怕坚持不下来,你可以安排一周一到两次,等适应了节奏,养成习惯了,再慢慢增加行动的难度和频率。

这样你想做的事情都做了,也保证了合理的劳逸结合。

最后,可以寻找外援,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监督,从而克制自己的某些行为。

比如:

想要减少玩手机的时间,你可以设置闹钟提醒,一旦闹钟响了,就放下手机,把手机放到远离你视线的地方;

也可以让身边的人提醒你。

你还可以找其他事情来打发时间,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比如:

可以整理书柜、打扫卫生、去超市逛逛、玩玩拼图、看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