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蒋败逃台湾时,因飞机超重无奈丢下10吨石头,如今成为镇国之宝

 殘荷聽雨 2024-06-18 发布于北京

1948年年底,国民党军队被解放军打得节节败退。蒋介石决定败逃台湾。临走之前,也没有忘记带走大批的财富,其中就包括黄金和文物。在蒋介石的授意下,这些文物被分批运往台湾。

正当一切就绪,飞机准备起飞时,机长突然下令暂停起飞。原来是飞机严重超载,无法正常起飞。也就是说,必须要舍弃一部分文物。权衡之下,国民党士兵从飞机上扔下十个大箱子。这些大箱子里装着10个石鼓,重达10吨。

图片

没想到被国民党士兵扔下的这十个石鼓,竟然是我国的镇国之宝,它的真实名称叫做陈仓石鼓,如今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

那么,这些石鼓是怎么被发现的?几千年的时空变换,石鼓经历了哪些曲折的往事?

石鼓意义非凡,博物馆被保存

近几年,一档名为《国家宝藏》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走进大家的视线。俗话说:“央视出品,必是精品。”《国家宝藏》唤起了大众对于传统文化和重要文物的关注。在节目里,我们欣赏到了不同博物馆的不同文物,也了解到了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图片

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文物总是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作为我国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馆中有不少意义非凡的镇国之宝。

走进故宫博物馆的展览大厅,屹立在中间的十座石鼓会吸引你的视线。这十座石鼓,从先秦到如今,传承了几千年。从蒙尘到被发现,再到被保护,石鼓经历了不少坎坷的时光。

这些石鼓上面刻着先秦时期的符号和文字,它们正向我们展示着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劳作、沐浴、出游、祭祀、狩猎……

图片

比如一鼓上写道:“吾車既工,吾馬既同。吾車既好,吾馬既阜。”

意思是:“我的车已经好了,我的马已经齐了。我的车装饰得很漂亮,我的马养得也很肥。”

一鼓下写道:“君子員獵,員獵員游。麀鹿速速,君子之求。”

意思是:“公卿大夫去狩猎,队伍浩荡旗飘扬。麀鹿惊慌快速跑,公卿大夫追逐忙。”

这十座石鼓,就是最真实的史料。它们带着我们跨越时间的长河,我们通过它们与先辈有了感应。原来,以前的中国人是这样的;原来,以前的中原大地是这样的;原来,血脉的传承真的能让人这么激动。

图片

不仅是文物,它们还是见证者。大唐的繁华盛世,大宋的文人墨客,金的粗鲁野蛮,元朝的一统气势,明清的盛衰荣辱,近代的浴血奋战……这些时代印记都被石鼓看在眼里。

它们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变迁,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见证了中国人民的美丽灵魂。这十座石鼓的价值已经超越了文物价值,它们已经成为中国不能丢失的一部分。

大厅里,工作人员指着这十座石鼓,对大家说:“这是我们国家的镇国之宝,为了保护它们,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历经千辛万苦。如今它们安然无恙地被收藏在这里,静静看着大国盛世。今天大家既然走到它们的面前,我们就一起来聆听一下它们的故事吧。”

图片

唐太宗

唐朝巧被发现,价值认同不一

这十座石鼓最开始和世人见面,应该是在贞观元年。唐太宗当政时期,唐朝统治和社会秩序逐渐进入正轨,百姓安居乐业。

在陕西的凤翔府,一位牧羊的老头儿正悠闲地躺在草地上,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老头儿的后面,一群山羊正低头吃草,不时抬头咩咩几声。不一会儿,羊群吃得差不多了,老头儿也准备赶着羊往回走了。

一,二,三……老头儿数着数着,发现自家的羊少了几只。他赶忙把羊归拢在一起,拔腿往后山上去找羊。老头儿走啊走,还是没发现羊的踪影。正当他有些心慌意乱的时候,不远处的几块大石头吸引了他的注意。

图片

老头儿走进一看,石头是10块,形状很像是大鼓。这些石鼓上面窄下面宽,有些凸,刻着许多奇奇怪怪的符号。老头儿虽然没见过多少世面,但也知道这些石鼓恐怕不是寻常之物。他连丢失的羊也顾不上了,赶紧跑到官府报官。

官员们来查看石鼓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不少老百姓慕名而来,想看看这些石头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不少文人和学者也前来查看,看看这些石鼓有什么价值。

很快,就有传言出现了。人们说,这些石鼓是天上的神仙扔下来的,上面的符号就是他们想要告诉我们的事情。对于这些传言,文人学者们是不以为意的。他们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这些符号很有可能是先秦大篆文字。

图片

如果他们的猜测正确,那么这些石鼓就太珍贵了。我们可以看到先秦人民的生活状态,它们也能证明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这些石鼓的存在就可以让中国人民确信,我们的先祖也具有文明。

不仅民间的文人学者被吸引了过来,就连朝廷的大学士韩愈也被石鼓吸引了过来。韩愈极有才华,对古文学古文字也是颇有研究。在看过石鼓之后,韩愈便立马向皇帝上书,请求皇帝将石鼓运到长安来保护和研究。

只可惜,皇帝属实有眼无珠。他没有把韩愈的话当成一回事,也不认为这几块破石头有什么文化价值。因此将石鼓运到长安的事情,便搁置了下来。

图片

唐肃宗

直到唐肃宗李亨继位,石鼓才又重新被重视起来。李亨是个很有文人情怀的皇帝,对史诗文字都多有涉猎。他早就听闻过石鼓的事情,也一直想亲眼看看石鼓的真面目。李亨便下令,让人把石鼓运到雍城,他要好好研究一番。

然而,还没等石鼓运到雍城,李亨就被朝廷叛军逼得逃离了雍城。一直想看看石鼓的李亨,终究还是与石鼓无缘。

与此同时,韩愈也没有停止对石鼓的研究。在与欧阳询等文人的合作中,通过查阅各种典籍,韩愈发现了石鼓符号的意思。原来那竟然是先秦的大篆文字。每一个石鼓上都有四言诗。这些诗句和符号描绘了先秦人民的祭祀、出游、狩猎等各种场景。

图片

欧阳询

石鼓运送孔庙,接二连三失踪

得出了重大发现,以韩愈为代表的一众文人联合上书,请求朝廷对石鼓进行妥善保存。文人的力量其实不算大,因此韩愈等人的上书,并没有在皇帝的考虑范围之内。

一天下朝之后,几个人一起聚在韩愈家中,商量石鼓的事情。欧阳询首先提出:“我们的本事还是太小了,或许应该考虑一下联合其他人。”

“有道理,可是我们能联系上谁呢?”

“我认识几个人,多多少少还是算个权贵。他们很喜欢附庸风雅,听到文物之类的事情一定跑得快。”

韩愈拍板:“行,那就我来出面,联络他们。”

图片

郑余庆

过了几天,韩愈就来到了朝廷权贵郑余庆的家中。郑余庆看到韩愈前来,兴奋得不行。韩愈才名在外,他敬仰韩愈很久了。两人简单寒暄之后,韩愈开门见山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郑余庆弄清楚事情始末之后,非常激动。

“这是好事儿啊,我当然得出力。我这几天抓紧联系几个朋友,咱们大家一起上书。顺便我们再想想,石鼓应该放到哪儿才好。”

“这个问题我早就考虑过,孔庙如何?地理位置安全,书香气氛也很合适。”

图片

车工石鼓

韩愈的提议正中郑余庆下怀,他抓紧联系了几个权贵。三天之后,郑余庆联合各位有头有脸的人物一起上书,这些人的意见终于得到了朝廷的重视,皇帝下令将石鼓运到孔庙保存。

在运送过程中,尽管押送人员小心再小心,还是有一座石鼓中途丢失了。官兵们担心极了,四处查找。说来奇怪,他们走了很远一段距离,还是没能找到丢失的石鼓。最后被安全完好地送到孔庙的石鼓,就只有九座了。

图片

而师石鼓

天下局势瞬息万变,盛极一时、万邦来朝的大唐,最终也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局面。中国迎来了五代十国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权割据,社会秩序混乱,百姓生活艰难。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很多东西的安全已经不能被保证了。

保存在孔庙里的九座石鼓,也在战火纷飞中相继失去了踪迹。不是没有人寻找过,但这九座石鼓就像跟世人开玩笑一样,彻底隐藏了起来。

图片

宋仁宗

宋朝找九造一,真身为磨刀石

中原大地,分久必合,五代十国以后,大宋建立了封建政权。宋仁宗是个相当怀旧的人,在还没有继位时,他就已经着手打探石鼓的下落了。继位为皇帝,他就有更好的条件继续寻找。当然,为了做做样子,宋仁宗还是问了问朝廷众臣的意见。

一日早朝时,宋仁宗抛出了寻找石鼓的话题,堂下众臣霎时噤声。在他们看来,皇帝突发奇想寻找石鼓,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如今石鼓下落不明,半点儿踪影也看不到。如果要寻找势必要劳民伤财,而且结果还不一定能成功。

图片

霖雨石鼓

再者说了,谁要是不长眼接下了这个任务,最后又没能成功找到石鼓,那不是九族都要被牵连吗?这些官场中人,个个都是人精,心里面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没成想,还真有个不长眼的人站出来了,这个人就是司马池。司马池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觉得陌生,但他儿子你一定不陌生,那就是司马光。司马池主动请缨,接下了寻找石鼓的任务。宋仁宗很欣慰,给了司马池很大的权力。

图片

司马池也算不负众望,在规定时间内找到了九座石鼓。可还剩一座石鼓,任凭司马池怎么打探都打探不到消息。如果只拿九座石鼓复命,那司马池未来的日子可能不会好过,真就成了吃力不讨好。

思来想去,司马池命令手下搜罗能工巧匠,集众人之力伪造了一座石鼓。这座石鼓的形状、外观特征、符号,几乎和其他石鼓一模一样。等闲之人看见,根本分辨不出真伪。

司马池忐忑不安地呈上十座石鼓,宋仁宗龙颜大悦,赏赐了他许多金银财宝。可惜司马池好日子没过多久,伪造石鼓的事情就暴露了。

图片

銮车石鼓

宋仁宗拿回十座石鼓得意洋洋,叫了不少金石专家一起来欣赏。这些人可是内行看门道,没过多久就发现了不对劲。有一座石鼓,不论是材质,还是符号走笔方式,仔细看都和其他不同,很明显它是赝品。

直到1000年,那座丢失石鼓才现出真身。当时,一个珍藏家正在路边闲逛,他看到一个磨刀匠正擦拭着自己的磨刀石。远看好奇,珍藏家就忍不住上前细看。这一看不打紧,珍藏家竟然在磨刀石上看到了熟悉的符号。

图片

马荐石鼓

说来也巧,这位珍藏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研究石鼓。这块磨刀石,让他感觉很像石鼓。为了保险起见,珍藏家给了磨刀匠一笔银子,让他放好磨刀石,千万别乱动。而后他飞奔到官府,上报了自己发现的事情。

没想到,这块磨刀石经过鉴定,真的就是那座丢失的石鼓。还真有一种山穷水复、柳暗花明之感,至此十座石鼓全部被朝廷找到了。

图片

宋徽宗

丢弃再次失踪,元朝虞集找回

十座石鼓被找回之后,一直被妥帖地安置在皇宫。它们本可以一直平静地待下去,但很不幸它们遇到了宋徽宗。

宋徽宗是个奇葩,某一天他突发奇想,准备给石鼓来个改头换面的操作。因为酷爱黄金,所以宋徽宗把烧化的黄金浇到了石鼓上。

有大臣劝诫他:“皇上,万万不可呀。石鼓的价值不容小觑,您这黄金一浇下去,上面的历史印记很可能就被毁了呀!”

图片

汧殹石鼓

大臣的话宋徽宗没听进去,他照样我行我素。不久,这十座石鼓又落到了金人的手里。金人来自野蛮的民族,他们只知道财富,不懂得欣赏。他们看到石鼓上的黄金两眼放光。当把黄金撬下来之后,金人才发现这原来是镀金。

有眼无珠的金人,直接把十座石鼓视为垃圾,全部丢到了荒郊野外,石鼓再一次失去了踪迹。

图片

田车石鼓

南宋末年,各个政权持续不断地争斗着。辽、金、蒙古,政权之间势如水火。最后蒙古人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元朝。

而就是在元朝,十座石鼓再次被找了回来。这多亏了一个叫虞集的学者,他在游学时,发现了石鼓的踪迹。他很快便上报官府,把十座石鼓都完好无损地运回了孔庙。

终于,石鼓迎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消停日子。从此刻开始,一直到1933年,石鼓都被保存在孔庙中,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图片

吾水石鼓

革命誓死保护,成为镇国之宝

1933年的中国,正处在一片混乱之中。各种国外势力占据了中国的领土,日本人更是猖狂地叫嚣着要灭掉中国。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誓死保卫祖国,阻挡侵略者前进的脚步。社会上的学者们,有投笔从戎的,也有坚定信念守护祖国文化财产的。

这些历史学家们,在革命党人的掩护之下,拼死将一批又一批珍贵文物往南送。这十座石鼓,就在南迁的文物当中。马衡先生在出发之前用纸糊包裹住棉絮,罩在石鼓外面。对于这些文人来说,石鼓可能比他们的性命还重要。

图片

马衡

他们带着石鼓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前方的道路是晦暗不明,身后的敌人在穷追不舍,这些人一路走得无比辛苦。他们好不容易越过了秦岭,继续往南走。有了山脉的地势掩护,总算压力小了一点。

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是到达了峨眉县城。本以为胜利就在眼前,没想到石鼓的存放之处却突发意外起了大火。因为有人吸完鸦片没及时熄灭火星子,大火烧起来了。火势波及了隔壁的油铺,更是让这火越烧越旺。

图片

1933年故宫文物南迁

十座石鼓,一座一座地搬出来已经来不及了。危急时刻,负责保护石鼓的那志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说服附近的民众之后,他组织大家推倒了房屋、店铺。大家用所有砖瓦泥土筑成了一条隔离带,石鼓就被隔离在了大火之外。

大家都流着一身的汗,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他们就算死,也不能让石鼓被毁。现在总算能完成任务了。

图片

吴人石鼓

抗战胜利以后,这十座石鼓就被移送到了南京下关。很快国内爆发了内战,蒋介石一点一点被共产党打垮,被迫逃往台湾。在飞往台湾的飞机上,蒋介石的行李严重超载。被逼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扔下这10吨重的石鼓。

共产党及时找到了被扔下的石鼓,而后妥帖地将它珍藏在了故宫博物馆,成为我国的九大镇国之宝。

图片

作原石鼓

结语

这十座石鼓,还有其他历史文物,都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财富。它们从遥远的时空中走来,一点一点地向我们讲述着那些历史故事。我们透过这些文物,看到了我们的先辈是如何生活的,看到了古老的中国是怎么变迁的,看到了华夏的文明是怎么传承的。

这些文物所承载的精神,就是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民族精神。它们见证了几千年的岁月,它们跟着国家一起哭过,也陪着民族一起笑过。它们看到过中国的荣誉,也没忽视中国的伤痕。如今它们还要陪着我们,一起走向更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