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瑾劼、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全球首次15岁学生PISA创造力思维测评告诉了我们什么? | 关注

 听月思雨001 2024-06-18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民小编说

6月18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PISA 2022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结果,这是全球范围首次对学生创造力进行测量,64个国家及经济体的15岁学生参加了创造性思维的认知测评,74个国家及经济体完成了相关问卷调查。

数据结果反映出各国及地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整体表现如何?创造性思维与阅读、数学等基础素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学校因素有哪些?一起来看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副教授徐瑾劼,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教育政策特别顾问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的分析——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当下面临智能时代挑战各国竞相追逐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力是支撑创新的重要基础。创造力不仅源于想象、直觉和感悟,还需要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核心技能的支撑。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报告,创造性思维已成为仅次于分析思维的劳动力市场最为重视的能力之一,是支撑个体可持续发展、帮助个体适应未来工作世界的关键能力。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创造性思维是激发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的重要引擎,它有助于促进深度学习以及高阶思维技能的运用,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开放等社会情感技能。基于上述背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在最近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2022)中对64个国家及经济体的15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了测评,结果已于近日公布。

一、各国及地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整体表现

PISA视域下的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人们在技术和艺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大创造力”,而是在学校学习等日常情境中,通过实践展示出的可教、可测的能力,即通常称之为“小创造力”。基于上述内涵,PISA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界定为学生有效参与创意构思的过程,分别从创造性表达和创造性问题解决的任务情境中测量学生建构创造性知识的认知技能。[1]

(一)平均成绩:国家及经济体间差距较大

PISA 2022 创造性思维测评成绩的分数范围在0-60分。根据PISA 2022创造性思维测评结果,OECD国家15岁学生的平均成绩为33分,标准差为10.8分。在国家及经济体间进行学生创造性思维平均成绩的比较时,低于1分表示“差距较小”,代表OECD标准差的10%;1-3分表示“差距中等”;大于3分则表示“差距较大”。新加坡学生的平均分为41分,在所有参加创造性思维测评的64个国家及经济体中排名第一。高于OECD国家平均成绩的国家及经济体有12个(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爱沙尼亚和芬兰等),平均成绩在41-34分之间(见表1)。学生创造性思维成绩最低的国家(阿尔巴尼亚)与成绩最高的国家(新加坡)间的分数差距为28分,高于OECD平均成绩标准差的2.5倍。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平均成绩均为32分,低于OECD国家均值,与新加坡学生的成绩相差接近于1个OECD平均成绩的标准差,但学生在PISA 2022的阅读、数学和科学成绩均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

表1:学生创造性思维平均成绩(PISA 2022)[2]

图片

(二)精熟度分布:高端水平学生不足

为了更好地帮助各国及地区解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平均成绩,PISA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所需技能的要求,把创造性思维平均分数划分为7个精熟度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低于1级到6级水平。

1. 创造性思维表现达到“基本水平”的学生比例分布。创造性思维3级精熟度水平为“基本水平”,表示学生能够完成简单或中等复杂要求的创造性表达和问题解决的任务,提出合适的想法。大部分国家及经济体的15岁学生创造性思维达到3级或4级精熟度水平。超过78%的OECD国家的学生达到3级或以上精熟度水平,新加坡该项比例的学生超过88%。50%的OECD国家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了4级及以上精熟度水平。这表明,仍然还有约一半的OECD国家的15岁学生创造性思维在3级精熟度水平,他们在日常问题解决情境中,基于不同任务提出原创性及不同想法方面存在困难。

2. 创造性思维达到“高端水平”的学生比例分布。PISA把创造性思维精熟度水平达到5级和6级的学生界定为“表现卓越”的群体,这些学生具备在不熟悉或受限的情境下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包括抽象设计或在不熟悉的社会及科学问题解决的场景中提出创造性或原创性的想法并做出评估与改进的能力。新加坡、澳大利亚、芬兰、新西兰、加拿大和韩国15岁学生中创造性思维达到高端水平(5级和6级精熟度水平)的学生占比最大。其中,新加坡学生该项比例最高,占58%。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达到高端水平的比例低于25%。

二、全球范围学生创造性思维出现的群体差异

(一)女生具有绝对优势,芬兰的性别差距较大。几乎在所有参加测试的国家(智利、墨西哥和秘鲁除外)中,女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男生。在创造性思维平均成绩最高的新加坡,女生的成绩高于男生约3分,与OECD国家均值相当。在所有创造性思维成绩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国家及经济体中,芬兰的男女生成绩差距最大,分值差达到6分,同时芬兰男生的平均成绩还低于OECD国家女生的平均成绩,从而拉低了芬兰学生的整体表现。因而,芬兰面临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上减少性别差异、支持男生的挑战。

(二) 职校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弱于普通中学的学生,但差距弱于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成绩上的差距。即使在职业教育传统强国德国,职校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平均成绩与普通中学学生的差距也超过了7分。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与普通中学学生相比,职校生创造性思维表现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是阅读、数学和科学等基础素养支撑不足所导致的。这与职业学校长期存在不重视公共基础课等问题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职业学校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供激发创造性思维过程的环境和支持,因而职校生在创造性思维上与普通中学学生存在的差距程度弱于他们在阅读和数学等基础素养上的差距。

三、创造性思维与基础素养的关系

阅读和数学等基础素养是否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前提?阅读、数学等基础素养与创造力思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是互补关系还是互为前提?通过对PISA 2022学生创造性思维测评结果的分析,有以下几点发现。

(一)创造性思维是不同于阅读、数学等基础素养的能力。根据结果显示,将学生创造性思维成绩与OECD国家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等3个PISA 2022核心领域测试成绩的相关强度进行比较,其分别与各领域的相关强度(与数学:0.67,与阅读:0.66,与科学:0.66)均弱于上述3个领域间的相关强度(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8)。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数学、阅读等基础素养与创造性思维显著相关,但它是不同于上述三项基础素养的能力。进一步从与学生创造性思维成绩差异相关的因素(如学生性别、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等)看,对于OECD国家的学生而言,数学成绩仅能解释学生创造性思维成绩差异的28%。

(二)创造性思维存在相对优势的国家及经济体。数学和阅读等基础素养在多大程度上支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各国及地区存在差异。一方面,在控制了学生的PISA数学成绩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芬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成绩高出预期水平的4.5分及以上。另一方面,在控制了学生的PISA阅读成绩后,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芬兰和新西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成绩高出预期水平的3分及以上。如前所述,PISA学生创造性思维成绩差距达到3分及以上可界定为出现了较大变化。以此为标准判定,在同时控制了学生数学和阅读成绩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芬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绩均高于预期水平并且分数差距大于3分。这表明上述国家的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较大的相对优势,是各国及地区借鉴和学习的对象。

四、各国及地区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优势

创造性思维成绩的平均分并不能具体描述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不同学科领域和活动中运用创造性思维,也无法针对性地识别哪些国家或地区的学生善于提出具有原创性的想法或解决方案。因此,PISA 2022学生创造性思维测评还从构思过程和运用情境两个维度,对学生在产生多样化的想法、产生创新性想法、评价与改进想法、书面表达、视觉表达、社会问题解决和科学问题解决等六项任务的表现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各国及地区学生在上述六项任务类型的表现采用基于题目的分析方式进行报告。对于题目准确应答率的计分方式存在满分、部分得分和不得分等三种情况。为了充分识别学生具备产生原创性和创造性想法或解决方案的能力,与仅提出简单、恰当、非原创性想法或解决方案的学生进行区分,对上述六类任务的表现报告仅计算各国及地区学生在各类任务所对应的题目中作答取得满分的题目数量占比。

(一)具有全面优势的国家及经济体。在12个学生创造性思维成绩高于OECD均值的国家中,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爱沙尼亚、新西兰、波兰等七个国家的学生在六项任务中题目准确应答率均显著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所以是具有全面优势的国家及经济体,新加坡在视觉表达方面存在弱势,低于OECD平均水平,因此未被列入。

(二)在构思过程中具有突出优势的国家及经济体。PISA2022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模型,分别从产生多样化的想法、产生创新性的想法和评价与改进想法三个方面测量学生在构思过程中的技能水平。在构思过程中,对OECD国家学生而言,产生多样化或创造性的想法比基于想法进行评价与改进要容易。与其他国家及经济体比较,新加坡学生在产生多样化的想法和产生创造性的想法上的优势最大,韩国学生则在对想法进行评价与改进上的优势最大。

(三)在不同情境中具有突出优势的国家及经济体。对OECD国家学生而言,要求学生通过书面表达展示多样化或创造性想法的题目准确应答率高于其他任务情境的题目。相较而言,学生在通过视觉表达展示多样化或创造性想法的题目准确应答率最低。这表明,OECD国家学生更善于通过书面表达展示创造性想法,视觉表达的能力相对偏弱。在视觉表达上,葡萄牙学生的优势最大。对OECD国家学生而言,创造性地解决科学问题比解决社会问题更具有挑战性。韩国在科学问题解决上的优势最大。

五、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学校因素

(一)学校风气。第一,校长与学生对创造力本质的认识上存在鸿沟。PISA 2022通过学生和校长问卷分别询问了他们对创造力培养是否具有成长性思维。结果发现,在OECD国家中,90%的学生所在学校的校长报告,创造力是可以被培养的,而持相同观点的学生比例仅为47%,不及校长该项比例的一半。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校长在多大程度上认同上述观点与其所在学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绩关联极微,但认同“创造力是可以被改变很多”的学生比不认同的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的成绩上显著高出至少1分。这表明校长应考虑如何让自己对创造力发展的积极心态传导给更多的学生。第二,校长与学生在学校支持创造力发展的开放性上存在主观感受上的鸿沟。72%的学生所在学校校长报告,大部分学生在学校很享受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持相同观点的学生比例不及50%。更进一步发现,在OECD国家,80%的学生报告喜欢学习新的事物,但仅有50%的学生报告喜欢在学校学习新的事物。可见,如何营造学生友好型的支持创造力发展的学校风气是亟待关注的议题。

(二)课堂教学策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何以在课堂教学层面落地?已有研究发现,小组活动、通过头脑风暴寻找想法、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及在项目学习活动中融入绘画、作诗等创意性任务等均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Nickerson, 2010)。PISA 2022通过学生问卷询问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支持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结果表明,对于OECD国家而言,在考虑了学生和学校的社会经济背景之后有以下发现:第一,报告教师会在课堂上鼓励他们摆脱常规思路,提出原创性的答案或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的学生,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成绩比其他学生高出0.2分。第二,报告教师会在课堂上帮助他们尝试想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学生,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成绩比其他学生高出0.3分。第三,报告教师会在作业中给予他们充足时间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学生,他们在社会问题解决领域和产生多样化想法的构思过程中比其他学生表现得更好。

(三)学校活动参与频率。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担忧是社会经济背景具有优势的学校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化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处境不利的学校囿于条件限制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PISA 2022通过校长和学生问卷询问了学校开设课后活动的情况,包括艺术课程、创意写作、计算机编程和戏剧等。有悖于常识的结果发现是,一方面,在OECD国家,虽然社会经济背景处于有利地位的学校确实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校园活动,但社会经济背景处于不利位置的学校,其学生参加课后活动的频率反而更高。另一方面,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看,参加许多在校活动的学生创造性思维成绩低于那些不参加的学生。在综合考虑了学生、学校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学生的阅读和数学成绩后,参加在校活动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绩无强关联。对该结果可能性的解释是社会经济背景处于有利位置的学校或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专注于传统学科的学习,很少参加学校活动。但从参加学校活动的频率看,尽管过多参与学校活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不利,但每周参加1次或2次学校活动的学生,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成绩显著高于不参加或过多参加的学生。

(四)数字化赋能。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数字资源开展学习活动。PISA 2022通过学生问卷询问了他们在校使用数字资源进行学习的频率。数据结果发现,在OECD国家,学生每天在校使用数字资源学习1小时有助于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成绩(约0.2分)。同样,在OECD国家,50%的学生报告他们每天在校外使用数字资源学习至少1小时,这些学生比具有相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的成绩上高0.8分。但当学生在校或校外使用数字资源进行学习的时间超过1小时,其创造性思维的成绩出现了下降。可见,设定适量的使用时间、明确使用数字资源的目的及场景是数字化赋能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六、结论及启示

(一)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高水平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创造性思维与阅读、数学等基础素养存在互补关系。在创造性思维上表现卓越的学生并不一定在数学、阅读和科学成绩上同样表现卓越。以PISA 2022数学成绩为例,在成绩排名出于中间位置的学生中,约有14%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绩能够排到前1/5。但一定的基础素养水平是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保障。PISA创造性思维测评结果发现,对于部分国家或地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和特定的学生群体(如职校生),基础素养的不足是制约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二)从脑科学的视角审视性别差异,重塑对创造力的认识。女生不仅在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上比男生更积极,具有更强的成长型思维,还在对想法进行评价与改进、书面表达和视觉表达等任务上相比男生具有较大优势。已有的脑科学研究发现,性别差异可能源于对认知过程的不同偏好,如问题解决策略、信息处理风格等。男生更倾向于采用分析和系统的方法来完成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而女生倾向于动用直觉和整体感悟。这表明,创造力可能是既非理性也非感性的超逻辑的综合能力,既需要想象力和直觉,也需要应用问题解决策略。

(三)重构以创造性思维为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以任务和跨学科活动的方式植入课程。创造性思维的表达和运用需要借助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但它的核心是学生跳出固有思维定式,具备提出新观点以及原创性解决方案的能力。PISA 2022数据结果发现,参加艺术类的学校活动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绩相关性微弱。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在不同学科中展示和发展,但探索融入不同学科教学的方式是关键。PISA2022数据结果发现,学生过多参加音乐、计算机编程、戏剧等活动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不独立设置针对创造性思维的课程,而是渐进地、适量地、持续地把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浸润到课程中,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构建支持学生社会情感的心理安全型课堂。根据PISA 2022数据结果,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特征是:第一,自主性,即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出创造性的想法或解决方案;第二,冒险性,即学生敢于摆脱常规思路,提出新的想法或原创性的解决方案。基于上述要求,亟待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提升教师在情感上支持学生学习和鼓励认可的意识与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加自由、放松和主动地试误与敢于尝试。

注释

[1] OECD (2023), 'PISA 2022 Creative Thinking Framework', in PISA 2022 Assessmen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OECD Publishing, Paris, https:///10.1787/471ae22e-en.

[2] OECD (2024), PISA 2022 Results (Volume III): Creative Minds, Creative Schools, PISA, OECD Publishing, Paris, https:///10.1787/765ee8c2-en.

[作者徐瑾劼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副教授,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教育政策特别顾问]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12期,原标题为《全球15岁学生创造力发展水平及培养路径——基于PISA 2022创造性思维结果的洞察》

文章作者|徐瑾劼、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

封图来源|《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贾敏杰 摄

责任编辑|董筱婷

微信编辑|贾舒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