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棹橹北去——我的运河与黄河下游之行(13)

 龙井问茶土老帽 2024-06-18 发布于上海

6月12日:(东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打鱼张引黄闸——(滨州)

今天是运气爆棚的一天,到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得知风大停航,无法乘船到黄河口看黄蓝交界线。想想十八年前乘快艇在拦门沙翻船,亲近了黄河水,看不到入海口,这次又错过,略略有些遗憾。调整心情,把重点放在看鸟和原生柳林上。逛到望远楼码头,听说船又开了,赶紧登船,如愿看到黄河出海时形成的黄蓝交界线,而且因为潮汐出现两道,一道模糊、一道清楚。乘船的过程中遇到李老师,他是土生土长的东营人,不仅与我分享黄河相关资料,还讲述东营固定黄河口的故事,受益匪浅。

根据李老师的建议,我沿着黄河大堤去滨州。记得十八年前看到过许多棉田、粮田,如今见得少了,更多是成片的鱼塘,不知是否是近年产业结构的变化。打鱼张引黄闸是引黄渠首,因河床降低,前后建了三座闸。其后还有很多条支渠闸,形成复杂的水利工程。黄河河床持续降低是当今黄河的新变化,也说明黄河调水调沙有了效果。

(去黄河口的路上)

(白鹳湖)

(黄河故道湿地)

(远望楼)

(黄河口)

(两条黄蓝线)

(黄河大堤路)

(打鱼张引黄闸)

(黄河夕阳)

(周边水闸)

6月13日:(滨州)——周恩来骨灰撒放纪念碑——魏氏庄园——城子崖遗址——(济南)

黄河边的滨州有河有湖,我一早来到秦皇河边,想感受一下湿地风光。没想到围着铁丝网,无法参观。透过铁丝网望一望,内部很漂亮,为何不开放,真是好奇怪。特意到黄河生态园瞻仰周恩来骨灰撒放地纪念碑,作为七十年代生人,周总理在我心中的形象非常伟岸。想起陶渊明的诗: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魏集镇的魏氏庄园不错,是北方宅院的代表,而且不止一座。三处清代老宅中树德堂最完整,还留有堡墙。徙义堂和福寿堂只剩下一个院子。树德堂得以保全是因为做过粮库,真是世事难料。整组院子我对两处印象深刻,一是私塾院,魏家世代簪缨与诗书传家不无关系。二是主楼与堡墙之间的吊桥,不知是闺阁小姐散步的通道,还是城堡防守的需要。

龙山文化上承大汶口文化,下启商文化,不仅是海岱文化的核心,影响范围远播河南、河北和江苏等地。城子崖遗址是龙山文化的核心区,有重要的城垣遗址,已建起遗址公园,有博物馆、北门遗址和西城垣等看点。园区荒败,感觉一般,不如大汶口遗址公园。

(秦皇河湿地公园)

(周总理骨灰投放地纪念碑)

(纪念碑附近黄河浮桥和铁路桥)

(魏氏庄园树德堂)

徙义堂和福寿堂

(城子崖博物馆)

(陶罐)

(陶豆)

(陶器盖)

(陶瓮)

(陶篦)

(北城门,三道门)

(北城垣)

(西城垣)

(国保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