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之旅】到湖南茶陵参加陇西李氏西平堂文化研究会会长扩大会

 elabman 2024-06-19

陇西李氏西平堂文化研究会第四届二次会长会议扩大会议,定在湖南省茶陵县龙匣村召开,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家风》“第九期出版发行工作讨论”,作为《家风》第九期的主编,我是无论如何也要抽时间参加这次会议的,因此,休了两天假,加上周末的时间参加在湘赣边茶陵县的这次会议。

一、坐绿皮车赴会

从广州到湖南省株洲市所辖的茶陵县龙匣村,走广乐高速转武深高速,路程约530公里,但我一个人实在不想开车,只好买了一张广州到茶陵南站的硬卧票,时隔6年多之后,再次体验乘坐绿皮火车的滋味。

现在比较远途的出行,常见的无非是飞机、高铁或者自驾车,前两者速度快、乘坐舒适,自驾车则想停就停想走就走,显得自由、方便。但这一次,要到位于湘东、地处罗霄山脉西麓的湖南茶陵龙匣村,我唯一不想太累又比较合适的交通就只剩下绿皮车了,茶陵南站后还有50多公里才能到目的地。

6月14日,早上6:30出门,坐地铁、到广州站坐上8:15出发的K326次绿皮火车,哐当哐当地沿着京广线北上,每个大站都停。现在绿皮车,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绿皮车完全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是拥挤不堪,现在则是卧铺车厢的铺位空了不止一半。

过了衡阳,离开京广线,转右朝东南方行驶,由于不是干线,只有单线轨道,每个小站都停上一二分钟让车,到攸县南站的时候已经晚点20分钟了,让了从我们后面赶上来的一趟直通车。玉玑16:58到茶陵南站,终究还是晚点了20分钟。好在目的地的李氏宗亲来了一列车到茶陵南站接我,18:10赶到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东阳山庄,正好赶上吃晚饭,当地李氏宗亲盛情款待,与先到的熟悉的、初次见面的会议代表们把酒言欢。

二、会议所在地龙匣村和隔壁的三大学士故里

龙匣村的李氏称为“茶陵砻溪中洲李氏”,其始迁始祖是馀公,属于陇西李氏西平郡王李晟公后裔的一支。

馀公,字庆远,是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始祖。为西平郡王晟公十六世。馀公单支世系是:晟公→宪公→游公→丕公→迈公→暹公→宾公→光祖公→勉公→巽公→仁贤公→健公→思孔公→玉公→椿公→馀公。北宋时,馀公任茶陵同知,卸任后,由江西吉安迁居茶陵砻溪中洲定居,砻溪中洲是龙匣村的古地名。

这次陇西李氏西平堂文化研究会第四届二次会长会议扩大会议之所以在龙匣村召开,首先是因为我们都属于西平郡王李晟公的后裔, 他们和腰潞镇的馀公另一支后裔共同邀请并热情赞助。

会议驻地,龙匣村关头东阳山庄:

在茶陵高陇镇龙匣村的会议地点馀公祠、东阳山庄和腰潞镇南庄孝德李氏会堂的相对位置图:

龙匣村四面环山,中间一片沃野,一条小溪从关头附近狭窄的山间涌入,然后向右一个90度的急弯,沿着另一侧的山脚流向洣水河,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宝迪。沃野良田、缓缓溪流,滋养了当地的民众,可谓是人杰地灵。

小溪从狭窄的山间滔滔而来:

流过小岛附近向右奔流而去:

衡茶吉铁路的(备用线)穿村而过:

沃野良田改成了荷塘,这个可能是近些年所谓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馀公一族,世世代代在此休养生息,人才辈出。族裔中著名的人物有李祁、李东阳。李祁系馀公六世(1299-1368),字一初,号希蘧翁。元朝后期诗人、文学家。元统元年(1333)中左榜进士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历任婺源州同知、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杭州路推官、南台监察御史等职。东阳公系馀公十世(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以戍籍居京师。明朝时期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1462年中举、1464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朝权30年,均在翰林院任职,历编修、侍讲、侍讲学士、大学士等职。

馀公一族从宋朝至今,在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繁衍生息,开枝散叶,达九百年之久。经“茶陵李氏馀公后裔联谊会”的初步统计,族亲迁徙各地的已有八十多支分支、宗亲人员达十几万。族群人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等省居住。湖南省境内的宗亲其分布的县市有茶陵、株洲、湘潭、攸县、衡山、安仁、永兴、郴州、宜章、临武、桂阳、蓝山、平江等地方。

高陇镇龙匣村,原来属于隔壁的秩堂镇管辖。

说起秩堂镇,那还与我们江西人息息相关:茶陵的秩堂镇位于湖南与江西交界的湘东,秩堂镇的晓塘村那条“湘赣孔道”就是江西吉安府诸县移民进入湖南的主要通道。由于秩堂是江西移民入湘后的第一个乡镇,秩堂也成为江西移民的主要落脚地。所以秩堂90%以上的村民,都是江西移民的后代。”(

说起秩堂镇,那还与我们江西人息息相关:茶陵的秩堂镇位于湖南与江西交界的湘东,秩堂镇的晓塘村那条“湘赣孔道”就是江西吉安府诸县移民进入湖南的主要通道。由于秩堂是江西移民入湘后的第一个乡镇,秩堂也成为江西移民的主要落脚地。所以秩堂90%以上的村民,都是江西移民的后代。”(来源:秩堂镇人民政府网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