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王守安】良师益友知遇情(回忆录)——我与李继槐先生半个多世纪的情谊

 紫雨轩书院2017 2024-06-19 发布于河南

作家李继槐先生
良师益友知遇情(回忆录)
——我与李继槐先生半个多世纪的情谊
王守安
2022年4-5月,郑州又一波新冠疫情来袭。本欲申请参加志愿者投身抗疫斗争,因年事已高,各级组织均不批准。居家封闭,便想写点什么。从《紫雨轩书院》主编夕雨女士处得知,李继槐先生的《寓言哲理诗选》即将再版,非常高兴。于是也便有了这篇文章。
我与继槐先生相识于上世纪的1972年,距今已逾半个世纪。那时我还在央企中国第二砂轮厂当生产工人,而继槐先生早已是省内外闻名的作家诗人,且正在河南省文化厅编辑一本叫做《文艺作品选》的刊物。第一次见到继槐先生,是在郑州行政区2号楼的一间办公室里。他中等个子,方脸盘,高鼻梁,目光里透着祥和与睿智。一看就觉得他真诚实在,平易可亲。特别是在对你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时,语气中肯平和,有条有理有据,颇具师长风范,让人发自内心的钦佩与尊重。
1973年秋天,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将《文艺作品选》更名为《河南文艺》正式出刊。31岁的继槐先生被调到《河南文艺》任副主编,一度主持全面工作。在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他倡导以“歌颂工农兵,表现工农兵,培养一支以工农兵为主体的作者队伍”为办刊宗旨,得到当时省委领导及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与支持。
1974年元月,创刊号的《河南文艺》,即在李继槐这一办刊思想指导下,刊发了我和陈爱云、赵振中、韩英、雷云、陈天义、刘中魁等7位工人作者创作的组诗《时代的赞歌》,继槐先生亲自撰写了评论,阐述了“工人阶级不仅是物资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鲜明观点,在文学艺术界引起强烈轰动。接着,《河南文艺》陆续编发了郑棉三厂、第二砂轮厂、洛阳拖拉机厂、温县辛一大队、郸城县吴台公社、解放军部队官兵创作的大量文艺作品,涉及诗歌、小说、评论、报告文学、戏曲、曲艺、音乐、美术、摄影等多种文艺创作体裁。《河南文艺》成为河南省名副其实的工农兵和其他劳动者从事文艺创作的阵地和平台。
在这一时期活跃的一批工农兵作者,后来多有建树,成为河南省文化、经济及相关行业发展的有用之士。仅从郑州市工农兵业余作者队伍来看,就有叶文玲、邢军纪、赵福海等成为专业作家;刘福智成为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沙发来、寇云峰、王中朝、邢可、李金安等成为《百花园》《小小说月刊》编辑;单占生、肖正义、王嘉贵分别到出版社、报社工作;胡振华、陈天义被抽调到《河南文艺》做编辑;荆山到省文联《传奇文学》任副主编;韩英、王剑到省广电中心文艺处当编辑;胡凤琴到《人生与伴侣》任主编;苏小蒙到《河南新闻出版报》任编辑;张九来、魏其生到专业剧团做编剧;周西海、赵西岳先后分别任荥阳作协、文联主席。更多的工农兵作者还是在原单位提拔走上领导岗位,如逄闻毅成为央企郑州电缆厂的党委书记,张秀生成为郑州发电设备厂的副厂长等......
我于1979年被调往河南省总工会,先后主编《河南工人创作》《河南工人》杂志。三年后重返第二砂轮厂,历任厂长秘书、企管科长、工会分会主席、战略处长、总经理助理、郑州玻璃厂厂长、河南金星啤酒集团总经理、河南万路集团总裁等,并获得高级职称和高级职业经理人资质,被机械工业部评聘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从上述情况来看,继槐先生当时提出“工人阶级不仅是物资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并身体力行的在组织与培养工农兵作者下功夫是有远见卓识的。在那个人才极其匮乏的政治年代里,他和一批优秀的文化工作者如《河南日报》的王怀让,河南人民出版社的张庆明,《河南文艺》的崔登云、申爱萍,郑州市文化馆的张修身、余敏、张彔、李殿美、梁吉人、宋歌等有识之士,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哺育新人。其对党的事业的挚爱,对工农兵和人民群众中的深情,毋庸置疑。
1979年后,继槐先生曾一度受到不公正待遇,一个人住在行政区一间四壁徒空的房子里,除了写作,再无他事。而我此时已到河南省总工会主编《河南工人创作》 ,便时常去看望他。我们一起买菜,一起做饭,一起聊天。谈及风云变幻、世态炎凉 ,感慨不已。记得一次他做饭的电炉子烧坏了,钳工出身的我找了把钳子一会儿就帮他修理好了。他拿出老家送来的小米、黄豆、干豆角、绿豆挂面,用香油、葱花作调料,做了一锅香喷喷的“鲤鱼穿沙”,两瓶啤酒、一碟小菜,二人小酌畅谈到半夜。此情此景,至今记忆犹新。
1980年-1981年,继槐先生复出,并协助张烁处长创办了《戏曲艺术》,凭着自己独到的思维模式,把个《戏曲艺术》办得风生水起、五彩缤纷。单栏目就设置了“艺坛春秋”“品戏漫笔”“蓓蕾初绽”“研究与探讨”“梨园佳话”“欣赏与借鉴”“探索与创新”“博采录”等十几个。豫剧、曲剧、越调、四平调、二夹弦、道情.....各剧种无不涉及;杨兰春、王基笑、孙广举、齐飞、王岭群、邵丽、孙方友各大家纷纷执笔;常香玉、崔兰田、陈素真、马金凤、闫立品、吴碧波、李斯忠、赵义庭、张新芳、王秀玲、谢录、申凤梅、唐喜成......各名角纷纷亮相。虽为内部期刊,竟至一本难求。1981-4期《戏曲艺术》发表了我为河南省曲剧团老演员、著名“黑头”谢录先生写的一篇评论文章《活包公谢录》,谢录先生想自己买100本送人,一问编辑部答复是只能满足10本。正好我在《河南工人创作》1981-2期上刊发了继槐先生的寓言诗《小白马和老黄牛》,就借着送刊物的机会,专门和先生说了一下,这才又多给了10本。
1982年以后,继槐先生调到河南省妇联参与创办《妇女生活》杂志任组版编委,实际负责每期杂志统筹编务,办公地点与我办公的省总工会在一个大院里。见面的机会相对多了一些。由于《妇女生活》在办刊风格、栏目设置等方面锐意创新,独辟蹊径,很快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妇女期刊之一,发行高达七十万份左右。《妇女生活》先后发表了我一些诗歌、通讯作品,记忆较深的是1983-5期发表了我为开封某厂女工采写的通讯《坚持自学 三年成才》。文章发表后,该女工在厂里得到关注和重用,曾专门到郑州向我和继槐先生表示感激之情。
后来,听闻继槐先生则调到省社科联,领衔创办了在全国都产了重大影响,创刊号即发行近八十万份的《人生与伴侣》杂志并任第一任总编。而我则由于工作需要,我离开了工作3年之久的省总工会,回到了央企第二砂轮厂。从厂长秘书做到战略处长、总经理助理。
1991年10月,继槐先生从海南给我寄来一封信,并附一本《特区展望》杂志。这时我才知道,他1988年就调到了海南省委宣传部《特区展望》杂志任编审。他还特意叮嘱我,如企业需要宣传,他当尽绵薄之力。正好当时号称“中原第一股”的二砂“豫白鸽”股票面临上市,急需在深圳、海南扩大影响。我便立即给他转去一篇《“白鸽”腾飞的秘密》的6000字文稿,很快就在《特区展望》1992-1期发表,占了满满的4个页码。
    1994年春末,我应邀参加了在由国家技术监督总局、中国质量协会、人民日报社在海口举办的“中国名牌发展与战略高层论坛”。休会期间,我在一位海南电视台朋友的带领下,专门赶到继槐先生家去探视他和老嫂子。老友相见,分外亲切。继槐原定到外面酒店就餐,我却表达了想再吃一碗“鲤鱼穿沙”的愿望。没想到他家里还真有小米、黄豆、干豆角、绿豆面条。老嫂子做的“鲤鱼穿沙”满满的家乡风味,比当年继槐先生做的味道有过之而无不及。
1995年3月,我收到了继槐先生寄来的新著《山海情》,其中包括长诗《神力——唐玄奘西游真记》报告文学.散文.杂文和寓言诗、哲理诗。拜读后一是震撼,二是佩服。震撼的是继槐先生置身文学事业锲而不舍的精神;佩服的是他在浩瀚的文学山林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那就是寓言诗和哲理诗的创作。强烈的思想性和独到的艺术性,凝铸出作品闪耀的个性特征。
1997年我被调到大型国企郑州玻璃厂长担任总经理,2000年到河南金星啤酒集团任总经理,2002年-2009年先后任郑州邦博机械公司、郑州神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郑州鼎盛工程公司任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由于工作繁忙,与继槐先生的联系也少了一些,但心底的感情与思念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强烈。
     2009年12月,我以随团管理专家和随团诗人的身份参加国家建材局、中国水泥网组织的“中国水泥万里行活动”再次去到海南。在走访了昌江华盛天涯和叉河水泥厂后,我再次赶赴海口,去探望继槐先生。还给他带去了两盆美丽的蝴蝶兰花。当我告诉继槐先生,我此次参加的“中国水泥万里行活动”已行程两万多公里,访问了全国20多个省份的60多家知名企业,每到一处都要进行经营管理分析与点评,并创作一首诗歌在会议上朗诵时,继槐先生大加赞赏,鼓励我坚持到最后,力争万里行结束时出一本工业诗选。正是在继槐先生的鼓励下和中国水泥网邵俊总裁、《中国建材报》魏国林社长、郑州鼎盛工程机械公司总裁卢洪波的支持下,诗集《中国水泥万里行之歌》2010年得以出版。
     2009年末,我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后接着在几家企业做企业管理,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还不错。2012年后,便在郑州圆方集团、河南阿利餐饮管理集团、陕西西建集团做顾问,指导这几家公司搞党建、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成为了地方和行业的标杆型企业。其中郑州圆方集团不仅进入了全国“物业百强企业”,还成为全国非公党建典型,受到党中央嘉奖。
2018年,我从发表过的3000首现代诗中选出400多首,汇编成诗集《岁月里流淌的歌》(上下集),并向继槐先生表达了想在其旗下的华晖出版社出版的愿望,继槐先生一口应允,并在百忙中为该书撰写了《王守安其人其诗》的序言。文中不仅系统详尽介绍、评价、肯定了这本诗集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还对我们几十年来的交往和友谊进行了回顾。
他在文中写道:“我与作者认识的时候,他还是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而今已是和我相仿的古稀老人。在近半个世纪的交往中,无论对方身处顺境或逆境,都没能阻隔我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即使是在万里之外的异乡,他仍然视我为兄长,仍然支持我的工作,不远万里来看我。”
记得当年春上,继槐先生从海南返回故乡济源,策划创办《耕读文化大观园》,我约同河南书画家协会主席、郑州大学国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宽武教授,《人生与伴侣》原编审胡凤琴、诗人戴玲珠等当年的工农兵作者到场助威。当日晚宴后,继槐先生和我在下榻的窑洞中长谈。
     继槐先生说:“你这个人最值得结交,有情有义,知恩图报!”
     我当时感动得无言以对,在心里说:继槐先生,您知道吗,我今生能有您这样的老师和兄长才是最大的荣幸啊!想我能从一个普通工人,成为作家、教授、高级职业经理人、享受国家专家待遇,没有您和诸多良师益友的帮助和提携,我能有今天吗?
正如继槐先生在为我撰写的序言中,谈及济源相聚所录视频时的感慨:五十年老友重逢留下弥足珍贵的见证,那优美的旋律,诗一般的文字,似春风细雨滋润心田,虽是五十年岁月留下的短暂回忆,此生却再也无法释怀......
让我用一首2018年4月9日发表在《中国诗歌网》的短诗《写在与李继槐先生网上重逢的时刻》作为文章尾声吧——
火红岁月识继槐,英姿勃发文溢彩。
心系基层工农兵,茧手捉笔唱时代。
纵然聚散终有时,凤匿莽林龙潜海。
五秩岁月弹指过,风霜染得鬓发白。
师生相聚喜泪飞,兄弟重逢笑颜开。
赋诗填词忆往事,美酒雅歌寄未来。
真情在胸实难捺,短歌一曲诉衷怀。
原创于2022年5月15日载《紫雨轩书院》;2024年6月17日整理修改再发。

【诗人简介】

作者简介:王守安:河南滑县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入库管理专家,研究员,教授,高级经济师,国家注册高级职业经理人。曾任大型企业集团总经理、总裁,中国作协原河南分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郑州作协原常务理事,郑州诗词学会副会长,《河南工人创作》《河南工人》《郑州企业》原主编。中国大别山五句头民歌传承人之一。现为河南省品牌联盟主席、河南省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兼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市企业管理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1973年在《郑州文艺》发表处女作《邙山抒怀》至今,发表诗歌3000余首,小说、散文、评论、报告文学300余篇。有《红水河的歌》《中国水泥万里行之歌》《岁月里流淌的歌》(上下集)《伟大的阻击》等10余部诗集出版。曾获河南省社会科学奖,河南省优秀文学作品奖,《河南日报》“河南诗会”创作一等奖,河南“烟城杯报告文学”一等奖,河南省离退休干部原创诗词大赛一等奖、郑州市优秀文学作品。诗集《伟大的阻击》2020年4月出版后被誉为中国首部抗疫史诗。2021年11月获郑州市“优质高产诗人”称号。



王守安文集链接  

【诗人王守安】:近体诗:诗吟中牟胜境之一(5首)

七绝:诗吟中牟胜境之二(5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