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交部点赞!00后“甜妹”化身峨眉女侠,一夜爆火:网红们,都学学她们吧!

 普象工业设计 2024-06-19 发布于上海

“华流”制造的热潮没有停止。

最近一则视频,被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转发点赞。


短片中,9位女子统一穿着“峨眉青”服饰,

几十秒中,变换出一招招利落的峨眉派武术。

实打实的真功夫,场面堪比武侠大片,

小小身躯,似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视频点击很快破10亿,网友热评:

“中国武术,后劲儿太大了!”

这9位女子什么来头——

峨眉山女子功夫团。、




峨眉派不止“灭绝师太”

在黑色的布景下,姑娘们如利剑般斜刺而来。

一招一式,刚劲中不乏柔美,飒爽英姿,凛然成风。

手拿峨眉刺,眼神凌厉;


耍弄峨眉枪,干净利落;


挥动逍遥扇,亦刚亦柔;


一盏红伞,凌空跃起;


一拳峨眉,直击人心。


从功夫到兵器,姑娘们将力与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充分证明峨眉派不止有手段狠厉的“灭绝师太”,

更多的是刚柔顿挫,飘逸自然的女侠客。


峨眉一派,起源于殷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一树开无花,五花八叶扶”,

「一树」是峨眉武术,

「五花」是五个地区(丰都的青牛,通江的铁佛,开县的黄陵,涪陵的点易,灌县的青城),

「八叶」则指僧、岳、杜、赵、洪、会、字、化八大门派,其中僧门为八大门之首。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武术是刚硬的,具有攻击性的,但峨眉派有它自己的“小浪漫”,

剑法中的“文姬挥笔、素女掸尘、西子洗面、越女追魂”,簪法中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每一个招式的名字,都源于一位古代美女。


斜插一枝梅、一面花、裙里腿、玉女簪……

以物取名,形容峨眉派女弟子们自成风流的姿态。


就连峨眉剑法的剑歌,都别具诗意,

“玉女素心妙入神,
残虹一式定乾坤,
身若惊鸿莺穿柳,
剑似追魂不离人,
非同凡技欲歌舞,
应是奇传道数真,
榆赢只需出半手,
纵是越女也失魂。”


正因峨眉派收徒不限男女,对女性理解、尊重、包容,招式极大程度地展现出女性之美。

到了现代,仍有许多女性选择加入峨眉一派,

也就有了如今的——峨眉派女子功夫团。




峨眉山来了群女弟子

峨眉派女子功夫团,共9人,以凌云为首。

“凌云”这个名字,早在4年前,已经火遍全国各地。

2020年初,凌云带着口罩,穿着睡衣,在下楼扔垃圾途中表演了一段剑术,意外全网走红。


长剑出鞘,气势如虹,人送称号——

提剑丢垃圾女侠。


而凌云真正的来头,是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正儿八经的峨眉弟子。

4岁起,她便跟随爷爷打拳、跑步,展现出惊人的武术天赋,


6岁那年,她被送入了少年宫习武,面对高出自己一截的对手,被打哭是常有的事,

但小小凌云总能拍拍手,爬起来,继续格斗。


10岁那年,凌云进入峨眉,学习武术,是少有的几位女弟子之一。

因为女性天然的体格弱势,她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才能追赶上同门弟子。


师兄们跑10圈,她就跑15圈;师兄们一个招式练百编,她就练千遍,

长期拿武器的指关节,也比别人粗上一圈。


所谓吃苦方能磨人心性,在艰苦的训练中,凌云愈发坚定成为正统峨眉弟子的梦想,

直到2020年爆火,凌云开始严肃思考,自己在传承中华武术上能做些什么?

她通过直播向网友科普峨眉派武术,也上电视台弘扬传统文化。


还远赴国外,在巴黎铁塔下,在伦敦街头,表演峨眉武术。

她将武术和舞蹈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潮”的模样,进入老外的眼睛。


2024年2月,凌云正式发起了“江湖招募令”,意图组建一支女子功夫团,

重重选拔后,8位00后姑娘,脱颍而出。


她们都拥有8年以上的武术或舞蹈功底,

是一群“怀揣武侠梦的零零后女生”。


年纪最小的师妹“彤老大”,年仅9岁。

别看她如今英姿飒爽的模样,小时候因为身体弱,才被父母送去学武术,

这一打,就打到了“南拳南棍中小学锦标赛双金牌”。


学过武术的知道,相比于学会一招一式,更难的是拥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

以腿法训练来说,单个训练项目,每天就要重复练习上千次练习,


随着大颗的汗滴滚下,肌肉酸麻带来颤抖,

脑袋中的弦稍一松,便是满盘皆输。


姑娘们在峨眉山上同吃、同住、同训练,

每日的训练时长为6小时以上,


上午练习基本功,下午学习武术招式,

隔三差五,还要到山林里过过招。


从筹备、招募、训练,到最后成团,

仅仅用时一年。


小小年纪的她们,深谙“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道理,

这不只是昙花一现的武术表演,

而是真真正正地将峨眉武术视为己任,在全世界范围内弘扬峨眉派武术精神。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随着短视频流行,大家会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

还记得那个站在矿泉水箱上舞狮的8岁女孩熙悦吗?

大年初一的早晨,空旷的店门口,她独自挥舞着几斤重的狮头,反复练习。


此时,一辆载着舞狮队的卡车因为红灯而短暂停留,

于是,热血的一幕发生了!


舞狮队成员们自发为小熙悦敲鼓、打锣,

小小身影在配乐的鼓舞下,愈发卖力。

尽管脚下的纸箱子摇摇欲坠,依然没有阻挡小女孩和舞狮队的热情。


后续经报道得知,小熙悦4岁起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习舞狮,

一家人没有因为舞狮受众群体少,训练强度大,而阻止孩子的爱好,

父亲打鼓,女儿舞狮,是每天清晨上演在店门口的一幕。



那一日的相遇,就像是各自默默坚持的舞狮一脉,在茫茫人海中,确认了眼神。

小熙悦不会是最后一个传承舞狮的女学徒,

狮头下托举起的梦想,也绝不会受限于一方小小纸箱。


这样的传承,还有太多太多,

无论是名动一方的峨眉女团,还是默默坚持的小熙悦,

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普通人如何为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也因为他们的出现,让手机屏幕前的不少人,在浮躁且碎片化的网络中,寻找到宝贵的精神力量。


迎合新时代的潮流,很容易,

而要熬过默默无闻的日子,独自守住老祖宗的文化,很难。

是一代代人的热血,才有了这番鲜活的图景,


这场声势浩大的传承,无论何时再看,都令人热泪盈眶。

图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