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田子方》| 凡未始亡,楚未始存

 木铎国学心理馆 2024-06-21 发布于湖南

庄子·田子方

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楚王和凡国国君一起坐着,才一会儿工夫,楚王左右臣僚就多次谈及'凡国灭亡’的话题。凡国国君说:“凡国的灭亡,不足以丧失我的存在。既然'凡国的灭亡不足以丧失我的存在’,那么楚国的存在也不足以使楚王的存在存在。由此看来,那么凡国也就未尝灭亡而楚国也就未尝存在了。”

楚王与凡国国君在一起商讨国事,短短的时间内,楚国随从就多次提及凡国已经灭亡的议题,意在提醒凡君已是亡国之君,想让他当众出糗。

然而凡君偏偏与众不同,即便亡国了,他仍面不改色心不跳,对楚王说:“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即使敌人能灭了我的国家,他们却灭不了我们凡国的精神。

凡国只是丧失了土地而已,没有伤及到国家子民,连国君本人都毫毛未损。这是凡国的立国之本,只要精神永存,那就是薪尽火传,本质上国家并没有灭亡。

反观如楚国这样的大国,虽然暂时存在,却在朝惕夕厉,惶惶不可终日,一旦被别的大国抓到的机会,必定斩草除根,杀个片甲不留。从这一点说,楚国等这些大国,虽然在形式上存在,其实早已经灭亡,只是楚王还没看到结果而已。

《庄子·山木》篇道家高人市南子劝鲁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放弃鲁国,是不是就等于亡国了?不是的。鲁侯可以“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同样的,凡国灭亡,但凡君还活着,故“道”尚存。存道与存国不一样,国可以灭,但道是恒久的。

凡君不因国家灭亡这一观念限制自己,反而保存自己,是因为“国家”这一概念已经与他融为一体,而他的精神已与“道”相结合,故国家灭亡,与道无伤;而楚王以国家保存而自矜,但精神实则已经丧失,国家虽然存在,但对道而言毫无意义。

庄子的哲学思考都是从自身出发作为前提(当然最终将被超越),以“我”而不以任何别的为出发点,才真正意味着我的存在,我的客观存在,便可意识到“道”在天地间的无限循环。

楚国虽然还属于楚王,但它的存在随时有灭亡的可能性,国即使暂存,与灭亡没什么区别;凡国虽然灭亡,但凡君置其为身外之物,国家虽亡道犹存,所以凡国的精神就如“道”一样永恒不灭。

木铎国学心理馆


      增长一点国学知识,收获一份心灵慰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