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791号《奉天文刊:散文天地》作者:宋今声 读书笔记两则

 奉天诗刊 2024-06-19 发布于辽宁

 


作者简介

 

宋今声  笔名沙岭樵。现为双辽市书友协会秘书长,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章多次在《四平日报》《城市晚报》《延边晨报》《吉林日报》《吉林银行业》《东北金融》《春风》《今天》《浪淘沙》《金融博览》《中国征信》《中国信合》《农村金融时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国火炬》《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新农村》《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国现代诗歌》《速读》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已经完成中篇小说《野岗情缘》、《祸乱下河湾》和《村女传奇》三部,出版《增年录》、《百赋集》等个人文集四种。创作经历和收获,2014年被收录《文化吉林·双辽卷》。散文《那年冬雪乍化时》被收入吉林省作家协会编辑出版的《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2018年卷。辞赋作品先后被国内多家报刊媒体采用,部分获奖。2018年现代辞赋《陶然赋》被选入中华辞赋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当代辞赋名家作品精选》。

【读书笔记两则



一、古人避嫌

     避嫌,是修身养性,追求高尚,不辱名声的人格一节。关于避嫌,古人留下许多启人心智,富有哲理的铭言故事。

     三国时曹植注重避嫌,并作《君子行》诗,以自戒自省,陶冶性情:“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思是说,为了避嫌,走进瓜地里,鞋子掉了,趿拉着走,不哈腰提鞋,以避看瓜人以为偷瓜之嫌;走进李子园林,帽子被树枝碰歪了,不举手扶正,以却护李者以为摘李之嫌。(《三曹集》)成语“瓜田李下”出于此。《诸子文粹续编卷十·邹子》有言:“寡门不入宿,临甑不取尘”。投宿不入寡妇门,以避通奸之嫌;靠近灶台煮饭器,不摸拿尘土,以避偷嘴之嫌。

     有一名成语;叫“薏苡明珠。”薏苡(音意以),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略似高粱,果实椭圆形,坚硬而光滑,种仁白色,叫薏苡米,可以吃,又可入药。这句成语含载一个历史故事:“东汉建武十七年,马援领兵征交址(今越南北部地区),曾吃薏苡果实作的糕饼,用以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因为交址产的薏苡果实大,临回京城,马援想带些做种子,于是就采装了一车回去。

     马援死后,有人上书进谮,说马援自交址回京,拉了一车明珠和有文理的犀角。光武帝刘秀大怒,追收了马援的新息候印绶。马援的妻子吓得不敢把马援葬回老茔,在京城西买了块地方简单埋葬。马援的故人亲友也不敢前去吊唁。马援的妻子和侄子马严“草索相连”,到朝延请罪。后来马援的妻子和侄子马严先后六次上书诉冤,才获准马援归葬祖茔。这件事在《后汉书》里有详细记载。后来指因涉嫌而被诬谤者,谓之“薏苡之嫌”。

     《养正集语》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鲁国有一个男子,他平时谨守道德,意志坚定,不接近女色。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中读书,忽然门外狂风大作,雷雨交加。邻居的一个少妇急来敲门,要求进屋躲雷避雨。这个男子没有开门接纳。少妇在门外说:“你为何不开门让我进去?像柳下惠那样'坐怀不乱’”?原来,从前鲁国有一个叫柳下惠的人,一个女子曾因天气寒冷到他住所投宿。柳下惠害怕冻坏了这个女子,就把她搂在怀里给她取暖,“竟夜不乱。”少妇用这个故事来责问男子,为何你不能够这么做。这个男子回答他:“只有柳下惠才能做到,我就不可能做得到。”后来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鲁国男子善学柳下惠”。这个男子不让女子进屋躲避雷雨,为的就是避嫌。

     避嫌,不一定非得若古人所倡导的那样刻板,绝对。但是,古人的避嫌意识却值得称道。小心谨慎,清白守正,总比贸然涉嫌,受牵连好。须知,一旦身被嫌疑,轻则口舌临门,重则遭受诉讼,如此这般,名利难以自保。

二、以德润身

   《资治通鉴·汉纪》里记载了这样一个历史人物,身为姑臧长的孔奋调任武都丞。姑臧,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当时王莽作乱,天下未定,唯独姑臧偏安一隅,生产和经济活动比较安定,是个很富饶的地方。因为时局不稳,当时很多官吏很不检点,“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而孔奋在姑臧任职四年,“力行清洁”,“处脂膏不能自润。”光武帝建武12年12月,孔奋随从定丰候窦融入朝,一些郡守县令“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的吏民们听说孔奋要离任了,相互商议:“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于是,大家凑了许多钱,买了牛马和当地特产,追赶数百里相送,均被孔奋谢绝,一无所受。这个故事,在《后汉书·孔奋传》里也有相似记述。

    在我国历史上,若孔奋这样的身处脂膏之地,以德润身,廉而不贪的官吏数不胜数。晋代邓攸作吴郡太守,自己载米赴任,俸禄无所受,仅饮吴水而已。三国时的陆绩,做了东吴郁林太守,离职还乡时,因官船太轻,不能越海,只好取石为重,石压归舟,留下千古佳话。唐代诗人白居易,奉命出任杭州刺史,任职三年,留下的是一座“白堤”,官罢临别,只带石头两片,并写诗志之:“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值抵千金,无乃伤清白。”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被贬谪到杭州出任知州,任职三年,亦留“苏堤”一座,带回去的也是几片石头,算作对西子湖的念物。清代郑板桥先后任县令十年,临归两袖空空。女儿出嫁,只好画几笔画以为妆奁。他写诗以记此事:“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赊尔春风几笔兰。”

     历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有感情的正直官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气节操守和道德修养,以“贪取一钱,即与千百金无异”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始终不渝。而当今有的人,则缺乏古人的那种“身处脂膏不自润”高尚节操,近羊则膻,近鱼则腥,近林则柴,近肉则肥。有的不但极尽“自润”之能事,还用自己所管大肆馈送,以平铺升迁进阶发财之路。有的则借升迁离任之机,笈篮并用,拿要并施,得划拉就划拉一把,车载船装,未出廓门,早已怨声载道。

     古人倡导以德润身,“一德立百善从之”。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懂得了“廉耻”二字的真正含义与份量。以财润身,受益眼前;以德润身,惠及终生。



《奉天文刊》投稿须知

《奉天文刊》(半年刊)是奉天诗刊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本刊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让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的作品展示推广。

     奉天文刊

    主      编:寒  月

   执行主编:子  矜

   编      委:丽  娜

    根植民间|情系大地|不慕名家|只推佳作

   《奉天文刊》欢迎您的参与加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