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案说中医:娄多峰“养血活血法”治疗痹症

 秦楚古方 2024-06-19 发布于陕西
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乌梅活精丸”在精液不化不育证中的应用/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327篇原创文章

风湿病大多都是历经十几年数十年的陈年老病,大多虚实夹杂,寒热互结,很难用单纯用六景辨证的方法辨证,也很少有教材上那么明晰的分类,导致辨证辨病非常复杂难治。

后来,我学习借鉴娄多峰老先生治疗痹病的经验,尤其是看到他采用养血活血治疗痹病的经验时,既以补血活血以壮津血,又以迅猛之风药,宣通经络,起到了非常明显的疗效。

养血活血祛淤法,跳出了仲景治疗风湿痹病不用当归养血的窠臼,以到了大江大河的、大风大浪的雄浑气势,开拓了风湿痹证的治法新途。

1、养血驱风治肩颈跳疼

沈先生,53岁,男,后颈及两肩部走窜抽掣样间断性跳痛半年,疼以左侧为频。偶尔下肢亦痛。胸胁胀满,四肢乏力,时常心悸,胃口差。

舌质稍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血虚邪侵,气血郁结。治以养血活血,祛风通络,宽胸利气。

方药:白芍15    鸡血藤15   石斛12    瓜蒌皮12    山楂15    炒麦芽15   六神曲15    姜黄6   忍冬藤 15    威灵仙10   秦艽10   炙甘草10 水煎服。

服药7剂后,反馈症状变化不大,于是加大药量,服药10剂,反馈大便排出黑红色黏条,颈肩疾病及胸胁胀满均消失,食欲有增加,心悸好转,但四肢仍乏力。上方去瓜蒌皮,加黄芪30,病情大为好转,后来又连续加减服药两三个月,症状痊愈,未再复发。

按:颈肩抽掣跳痛,为外邪侵袭筋脉所致,胸胁胀满属肝气郁结,木郁生火,火旺则心神不安,故心慌。

《素问·痹论》曰:“肝痹者,夜卧则惊……上为引如怀。”故此也属肝痹,乃风痹兼肝郁不达之证。

故拟养血活血,行气解郁,利气宽胸,祛风通络之法。本方用芍药甘草汤加当归活血养阴,石斛滋阴清热;鸡血藤补血活血止痛、活血通络。瓜蒌皮清热化痰,行气宽胸、消肿散结。忍冬藤清热疏风通络。石斛。姜黄、威灵仙、秦艽行气祛风湿通络止疼。

值得思考的是,风湿痹症病久必然气血凝滞,所以需要大药力,本案一诊后反馈无效,显然是是药不胜病,所以增大药量,立刻显效,值得深思。而且焦三仙不仅能健胃消食消痰的作用,还具有行气散淤降浊通便的的作用,以促进健脾生血,养血活血、祛风通络的目的。

2、通络活血治产后寒痹

刘女士,,36岁,全身游走性疼痛。产后渐双下肢疼痛,部位不定。约2个月后出现全身多部位游走痛,手足时麻。每遇风寒、劳累则加重。因天气寒冷及春节期间劳累,病情加重。

来诊时,全身多部走性疼痛,上肢为重,四肢时有麻木,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要风寒。局部皮肤不红不肿。无关节肿痛及僵硬。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证属产后血虚,风邪入络。治以祛风为主,佐以养血活血。处方:青风藤 15    独活 15   桂枝15  白芍15   当归10   丹参10   鸡血藤10   生地10    香附10   木瓜10   乌梢蛇10   甘草10

二诊:反馈服上方7剂后,症状减轻。于是增加药量,守方微调一个月后,症状痊愈。

按:产后多虚多瘀,产后身痛当扶正活瘀为主。但审其证候,该案风邪为主,虚瘀征象并不突出。所以以桂枝汤为底方, 以祛风通络的青风藤、独活、乌翘蛇、木瓜等药味通络祛湿止疼,当归单身鸡血藤生地养血活血,香附疏肝解郁。如果单纯用扶正活瘀,效果势必缓慢。


3、祛风散寒养血治疗寒湿痹

张先生,58岁,因劳累过度,汗后贪凉外宿,次日早晨肢体酸困疼痛而不能起床,尤以腰部及两下肢剧痛难忍,以致不得伸屈和转侧。

问诊:表情痛苦,卧不能转侧,两下肢活动时疼痛加剧。肌肤不热,皮色不变。舌苔薄白。脉弦紧。

诊断:证属寒湿闭络,气血郁滞。治以散寒除湿,活血通络。

处方;当归15   鸡血藤15  秦艽10  羌活10  透骨草15   细辛10  厚朴10  木瓜12  威灵仙12 炙甘草12

二诊:服上药7剂后,疼痛加剧,但无汗,脉弦紧,于是继续加大药量,病增加川乌草乌各10 ,服药三剂后,全身汗出,汗后疼痛减轻,周身感觉轻松,已能翻身。服药7剂后,疼痛大减,能持杖下床入厕。

三诊:服药14剂后,腰部及两下肢疼痛基本消失唯下肢沉困,两髋部仍有不适感。依上方加黄芪15

三诊:服药15剂后,全部症状已消失。制补肝肾药通络药改汤剂为丸剂,巩固疗效。

按:劳累后汗出,毛窍开放,腠理空疏,卫阳不固,迎风凉,风寒之邪乘虚侵袭,寒随风入,汗被寒阻而为湿,郁于肌表络,气血为外邪闭阻,故肢体剧烈疼痛,屈伸痛增。

此方以乌头汤的动态加减法。先用制川乌、制草乌、细辛,辛热散寒;羌活、灵仙、秦艽、透骨草,温散寒,祛风湿;木瓜、川朴,除湿舒筋行气;当归、鸡血藤,活通络,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此方侧重温经散寒,祛风湿,服后痛剧是药达病所,欲通寒湿之邪阻滞,病邪与药力相争之故。所以加重药量,使汗得出,风寒湿随汗而解,于是疼痛顿时减轻。

而两髋部及下肢仍有酸不适,湿邪粘滞不易速去。继用上方,因每次服药均有汗出,发汗过多耗伤正气,故加黄芪,又服3剂病愈。

本案治疗,以辛散解表出汗,使邪随汗而解,但加黄芪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发汗,而是起到固表以微出汗为目的,以防汗出大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