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亮走,我也走,益博社工志‖益见

 益博社会工作 2024-06-19 发布于河南
月亮走,我也走,益博社工志‖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玉
2024年6月18日,阴,周二
五点还是照旧醒了,只是松散的躺在床上,今天都是被麻雀叫醒的,就这么一个小东西,怎么能叫那么大声呢?叽叽喳喳在院子里的香樟树上,闹吵的很。六点半走的时候,孩子已经起床了,不知道干什么去了,总是有自己的打算就好。院子里老邻居依旧是围着房子转圈,消磨时光,也锻炼身体。

手机里自然推出了两年前的今天,杨士莪先生回乡参加杨廷宝建筑论坛的情形来,忽然缅怀起杨士莪先生。两年前2022年6月18日,杨士莪院士回到家乡南阳,在南阳理工学院建筑学院成立杨廷宝建筑教育基金,捐款100万元,感恩公益的缘分相识,感恩南阳家乡沃土的,虽已是两年前的事,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重发两个视频,虽然音译的时候很多别字,但瑕不掩瑜,反而是自己的独特标签,是原创的烙印。

雨后天气更热,只是永安路的瓜已经摆到十字路口,吆喝声此起彼伏,只是车后轮沁水呲呲响,鲜桃大量上市,瓜果也多了起来,豆角、青椒、番茄和黄瓜都便宜了,再加上卖活鱼活鸡,还有一个卖荷叶的师傅,笑着说一块一个。我想把永安路早市坚持排上一段,其实这是在现场演绎南阳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中州路的朝阳能在路上洒一些的除了永安路、广场南街就是在人民路口。喜欢在法桐树边游走,最好有物我两忘的状态。走一趟民主街,看着的是日益没落的商业逼格,比起早年已经没落不少。比如豪盛百货和大统百货,至少说品质比以前没法比。青石板路面府衙和毗邻的财神庙一样,虽然人声鼎沸,但消费放缓来自于经济动能不足。选不同的角度给民主街留下四季与早晚的影像,更重要的是留下流动的人和建筑。在解放路口我会拐弯到南门桥边,南关戏院对面的西河坡,因为修了公园,还有人在晨练,还有护城河边的宽阔。

风景自在,还看心态,平和,不卑不亢,不慌不忙的确需要修炼。西河坡的月季花开,南门东马道的小狗,民主街的供电维修师傅,刚开门拿着手机的街坊,孙家楼夹道的核桃树,文正街的铺踏板门,好意头的糕点,老朱打折招呼的铁艺,耳熟能详,却每次感觉都很新鲜,当我们成为时间的朋友。四中口的学生放学,依然可以通过瘂弦的故乡回忆和诗歌去寻找曾经的过去,颠颠簸簸却心存善念。

新华路东门十字街三中的学生在聚集,东马道和辰州堂的家长带着学生,粮行街口的石榴石和葡萄树都结果了,丝瓜开着花,电线杆上彩绘着名言警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云云。一个老人从门口的石榴树下走过。只剩下刚维修好的李氏粮行,偶见在门口静静坐着的长者,还有一片老房子在诉说着沧桑流变。

上游街下坡转弯处是早市和学生人流交汇,不过现在学生不多,作为一个东西街道,边树不多,房子不高,天际线也低,光影交错,恍惚间有种诗意盎然的情绪。

进入医圣祠街,大而不精,反而是这种姿态越发明显。倒不如在汉阙底下拍一下,算命的先生打了个招呼,已经来了一个女顾客。温凉河里的水并没有涨,水鸭子也不见了,常常想起水鸭子、三皇庙和古路沟,还有奎楼街。朝夕又念着往昔,老南阳的一桥一水都有了意境,也会幻化出诗意。昨天下午,夕阳西下,路过仁济桥。6月17日晚上写到——老城最灵动的是人和水,一场雨过后,温度低了一些,万物得到滋润,干旱带给人们的焦灼与不安也得到舒缓,四面八方,都透着可爱。今天上午,朝阳初上。路过上游街,也写了一段若有若无的文字,这或许就是朝夕与共的魅力。

上午办公室停电,线路故障,一直到九点半才来电。写材料没电脑写不成。把日志和瘂弦的文章整理一下发了出去。上午就这样碎碎的晃荡完了。海超哥说着发掘一下杨鹤汀,准备做一个浮雕,作为纪念和教育。跟杨莘老师一直没有联系上,再等等。

中午去解放路吃饭,孩子打电话回了学校。下午上班发现办公室没几个人,都下去督导去了。写了点材料,若无其事的下班。

走到仲景路医圣祠街,杨莘老师打来电话说着,上午海超老兄说要做雕塑事,想要一个杨鹤汀的标准像,其实在父亲杨廷寊写的《八十忆往》里面就有。父亲杨廷寊去世的时候也多次说过叶落归根的想法,但是现在爷爷的墓地具体摆法也不太清楚。士莪大哥去世原配在哈尔滨,继配也去世了,就留在哈尔滨了。说起老父亲去世应该说一下,老家也去个人,不过老家通知了王留全几个人。我说叶落归根,老家始终是心灵家园,老家去个人,还有工作过的淅川一高,现在在南阳高中也是鹤立鸡群,作为解放后淅川第一任高中校长,应该被铭记。

一个好友说还认识不认识老木匠,我说孙家楼口就有一个。一直在做木匠活,但已经不是完全传统意义上的木匠了,现代的工具和工艺都缺少了那种整体系统的理念。

有人说,老街旧巷,青砖灰瓦,写满岁月悠长。生活如水,人生如茶,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每天骑行在这历史感的老城街道,记录着每天的新人新事并回忆着过往的老城旧事。这算是激励,也更让我坚信做点有意义的事就好。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有时候,我们需要一次次的重复着看似一样的工作,走着如出一辙的路,相同但又不同,所以才有无数的故事,也才是生活生命的本意。

八点多,月亮已经出来了,没有风。穿过老城,月亮走,我也走。梧桐树叶也没有摇曳多姿,扇着扇子乘凉的人们依旧出来消磨时光,清水塘和县印刷厂周边的美食引来不少年轻人光顾,他们不是在吃饭,还在交流,成为公共空间,更好的去走向明天。

自行车气不足,充气的师傅说,现在很少有气筒了。老南阳松针包人还不少人,年轻人进来甜品店、小酒馆,还有一些特色餐厅,南北交融也体现在美食上的兼容并蓄。

古今多少事,就像李白和白居易来过这里吃饭一样,像二月河拿着蒲扇踢拉着拖鞋,悠然自得的生活着,依然写出大众与专业交融的落霞三部曲。老舍八十多年来到这里,写下来剑北篇之南阳的长诗。南阳解放,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跟着王凌云南渡的王庆麟,多年以后以笔名瘂弦写下来关于南阳的记忆,娓娓道来,回味悠长。

而这就潜藏在着月光下,在解放路上。

月亮走,解放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