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桩的要点

 灵犀一机 2024-06-19 发布于浙江

起 式




起式要求全身放松。

放松的程度到了你感觉只有骨架站着,肉和内脏都拿出来挂到空中,不在你的身上。就像一个骷髅一样,傻傻的站着。身体的着力点在骨头上,大脚趾的根部和脚后跟内侧发力。


膝盖是直的,放松。让肌肉松下来,命门往前顶,肚脐眼往前鼓,胯骨往里收。

两个肩胛骨分开。分开之后肩膀就立起来了。两个胳膊挂在两边,就像一个架子上面挂着两个手臂。

脖子一定要找到一个支点,脊椎骨是个支点,直接就顶到脑后枕骨的位置。找到一个平衡点,往前伸的时候感觉有力量拉出来,往后仰又往后拉扯。往前往后不断调试,找一个最平衡的点,大约是下额微微抬的状态,脊椎骨就顶住头了。

相当于一个手指头顶一个篮球一样,你要随时保持平衡,往前一点就过了,往后一点也过了。找其中的平衡再去微调,调到姿势是最放松的时候。


胳膊在肩胛骨打开之后就不用管它了。不要有紧张的的感觉,自然呼吸。

当你放松之后吸气,这股气一下子就会到脚掌,脚掌会感觉膨胀起来了。

这叫预备式,预备式先要找到这些感觉。能找到这些感觉再去导气,这个气才能导动,再去引经,经络才能流动。然后再用呼吸口诀,再用意念。

先找到这种感觉,放松,这时候就会感觉手和脚有一些气的流动,腰上会有温热的感觉。

当你吸满气之后,小肚子鼓起来,小肚子里边有一种微微发热的感觉,全身都非常的敏感。这时候你能感觉到身上某些经络的气的流动,就像一股温泉的水一样,暖暖的在里头。你越放松感觉就越明显,一定要找到平衡点。

一岁的孩子刚学会走路,刚要站起来还站不住的状态,就要找到那个状态。小孩所有的肌肉都不会发力,不会站,他就是用骨架站的,所以我们就是要回到那个站不住的状态,肌肉就松下来了。

专气致柔,复归于婴儿,产生这个感觉之后,在你的脑子里边产生一个记忆,把它记住。再起来活动,把记忆放掉,放掉这个记忆之后,再反过来再去找起式。一般三个呼吸就可以找到。

感觉有股气一下顺着你的手下去,让脚掌和脚中心微微发热,然后感觉你整个身体有一股重力把你往地心拉,这种感觉记住它。

你身体变得比平时还要重,重一倍的感觉,特别重,特别累,感觉就像靠了个人一样,这时候感觉就有了。然后再放松、再活动,这种感觉不要时间太长了,太长了会紧张,再放松下来。

吸气和呼气都要放松。只有放松的吸气,才能吸气到手中,吸气到脚掌,吸到末梢上去。

这就是起式。学会起式之后只需要站下去就行。

练功时,体感最重要

第一个要求就是体感。有了体感之后,通过这种体感去感知,而不是去讲,讲的话也讲不清楚。身上有这种体感了,就可以体会到了。

就像我给你一个柠檬,你写一篇吃柠檬的感觉。你必须咬上一口,吃进去、咽下去,原来是这种感觉。如果你不去吃,只是看各种文章和视频,永远找不到真相,必须体验一下,感觉一下。

呼吸是自然呼吸,不要管什么呼吸,到最后全部都是体呼吸,身体呼吸,毛孔全部打开,像小孩子一样回到婴儿状态。

专气致柔,就是去训练你的气息变化,回到最柔软最放松的状态。

站桩,或者一个固定的瑜伽体式,做好一个体式之后,调你的呼吸和内气,引你的经络,让整个身体放松,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全部放松,通过呼吸来推动它运行。

包括八段锦,太极拳,武术动作,瑜伽动作,所有的这些动作全都可以用这些秘诀。只要有了这个东西,你做动作就管用。没有这个东西,你就是会一百套拳法也没用。

桩功要解决一个大问题就是掖胯,腹股沟韧带一条重要的大筋,只有掖胯才能激发,鸡腿离不开掖胯,立定跳远腿需要折叠,腹股沟往后下拉,大腿和小腹夹在一起才能跳的更远。腹股沟往后下拉是掖胯的感受,胯要调整位置往下坐,还要裹,要撑(裆)要敛,使整个身体上部和两腿的劲接牢,下部稳而有劲,为发力服务。

把腹股沟留出来,大腿根同小腹间夹着一张纸,纸不能掉了,胯不能往前顶的太过,太过了腹股沟夹的纸就掉了,掖胯要伴随两腿内裹;架子高点低点大点小点等都不是主要的,无所谓对错,关键部位不能有丝毫差错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胯、胸等重要部位,前膝和后胯的争力要一直保持这个争力,掖胯是根本。

尾巴骨成倒三角状由四块骨头构成,位于脊柱的最下端,上连骶骨,下端游离,尾闾不是直,而带有一段弧线的弯钩;尾闾为督脉之门,是气机的发动机,尾骨与骶骨相接之处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韧带封住了。脊柱管里面的脑脊液直接跟脑子连着,尾巴骨松动后一转动,就把骶管裂孔的韧带动了,使得椎管里面的液体受到振动,一直传到脑子里,尾闾中正神贯顶。

尾闾松动、旋转的基础是开胯,特别是后胯,胯往下坐,尾闾也会随着骨盆往下,同时拉着腰椎往下,尾闾、腰椎有了向下坠的力,有了打开腰椎和尾闾的基础。胯往两边裹,也予以尾闾往下坠的空间,在桩功中,尾闾的意念要求一直往地球深处指,指的越深越好,可以把尾闾理解成一个钟锤,吊裆就是这个意思。

站桩或行拳时把尾闾调整成上扬的状态,调整尾巴骨的位置,尾闾尖是往上的,尾闾如一钩子,钩子尖往上,整个尾闾整体上是往下坠的,在练功中要找这种整体下坠的感觉,不翘尾巴了,胯开坐下去了,尾闾开了,就有了“第三条腿了”。尾闾中正才能守中,用中,护中,行中;腰肌往下拽,同时向左右两边往前裹,腰椎的生理曲度被填平(命门饱满)腰椎一节节往下松沉。

腰肌往下拽是因为落胯(坐胯)所致,胯是人体最大最重关节,胯往下落(坐)会拉着腰肌往下沉,腰肌是被动的被拉着往下,同时腰椎也被拽着往下,腰椎原往前凹的生理弯曲消失,裆从内往外撑,胯从后向左右、往前裹,胯与腰连接在一起,胯的撑裹直接导致腰肌的撑裹,腰胯的抻筋拔骨,这些细节都得做出来。

开脊柱就是整条脊柱的上领下坠使脊柱一节一节的开,上领指颈椎的上领以及胸椎的上拔,脊柱的下坠指尾骨的下指以及腰椎的下坠,靠坐胯、胯的里撑外裹,胯拉着腰椎往下,加之尾闾下指的意念来完成,提水的动作是一副上下的活页,胯是中间的活页轴,对准从手腕开始,关节里骨头对骨头;不做动作, 只做开、合、转,机器人似的动作,想想大吊车的工作方式,只有收、出、转,上下、前后、左右的衔接靠转, 收肘、出手、转是动作编程的3个基本元素,再加上四正四隅角度,形成动作组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