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抚阳千古第一方,阳气足了,寒湿就没了

 滚滚车轮y 2024-06-19 发布于广西


附子是温理药,有小毒,却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属于中药四维之一,目前没有药物可以代替。张仲景的很多经方中都用到了附子。

元代医家赵嗣真曾说∶“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是也。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仲景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是也。”

《别录》中说附子:“大辛大热,气浓味薄,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浮中沉,无所不至,为诸经引用之药。”

由此可见,附子具有以下几个功效:

1. 回阳救逆 附子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是回阳救逆第一要药。常与干姜、甘草、人参等同用,治疗手足厥冷、恶寒、腹痛等。如四逆汤、参附汤等,现在在临床上仍然比较常用。

2. 补火助阳 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使用,配伍肉桂、山茱萸、熟地等,可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冷痛、夜尿频多等症,如右归丸;配伍党参、白术、干姜等,可治疗脾肾阳虚、寒湿内盛导致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如附子理中汤;配伍茯苓、白术等,可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导致的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如真武汤。

3. 散寒止痛 附子走而不守,能温经通络,驱逐经络中风寒湿邪,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风寒湿痹周身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其是寒痹疼痛剧烈的,如用甘草附子汤。

那么其中用炮附子配伍的真武汤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最近刚给一位高血压患者用过。

真武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有名的祛湿经方,针对脾肾阳虚体质,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

高血压在中医上属于“眩晕”的范畴,现代人饮食无节制,又或年老体衰,导致脾胃虚寒运化不济,肾脏功能衰退,使得体内水湿泛滥,上蒙心脑,从而造成头目眩晕、心悸不安、四肢畏冷,四肢沉重疼痛,浮肿等,这就是脾肾阳虚的表现。

而真武汤由茯苓、芍药、生姜、附子、白术等组成,以附子为君药,温肾助阳,助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使得水湿能够得以温化;茯苓能利水消肿,使得水邪能够顺利从小便排出体外;白术健脾燥湿,生姜温中散寒,四味合用,共同达到温阳散寒、利水渗湿的功效。

由此可见,临床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体质的高血压、眩晕、小便不利、腹痛、四肢水肿者,都可用真武汤辨证用之。

不够需要注意的是,附子有毒,且每个人情况不同,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服用。

抚阳千古第一方,阳气足了,寒湿就没了 附子是温理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