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小说《黄绣球》《清风闸》介绍

 A松毛岭634高地 2024-06-19 发布于山东

​◆清代小说《黄绣球》介绍

黄绣球》颐琐 (汤宝荣) 著,二我 (陈其渊) 评。三十回。前二十六回连 载于1905年《新小说》第二卷的第3至第12号,即总第15至第24 号。1907年由新小说社单本刊行,续满三十回,分为上下两卷。1960 年5月中华书局版《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阿英编)收入,但删 去了二我的全部评语。

小说的主人公,乳名秀秋,从丈夫姓黄,因她发了大誓愿:“我将来把个村 子,做得同锦绣一般,叫那光彩激射出去,照到地球上,晓得我这村子,虽然 是万万分的一分子,非同小可。日后地球上各处的地方,都要来学我的锦绣花 样,我就把各式花样给与他们,绣成一个全地球,那时我就不叫秀秋,叫绣球 了!”这深得丈夫赞赏,此后便把名改了。而她所姓的 “黄”,又喻指作为黄色 人种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将使地球锦绣一新,这便是小说以 《黄绣球》 名之 的深刻寓意。

小说的内容,主要是写黄绣球为此而奋斗的历程。

黄绣球娘家本是“世代书香”,但因 “从小儿就殁了父母”,托给一个“房 分婶娘”去抚养,这婶娘将她“当作丫环使用”,且“无一天不为裹脚打个半死。” 奴隶般的生活,使她深深感到 “真真女孩子不是人!”她从小就渴望着: “几时 世界上女人也同男人一般,能够出出面,做做事情,就好了。”所以,她嫁给黄 通理后,就放了曾经缠过的脚,出外去看会。但她又想,只是白白看两天会,既 不识字,又不认得人,这有何用呢?她沉思久倦,入了梦境。梦中,白种人名 玛利侬、姓非立般的 (即罗兰夫人)指点绣球道: “男人女人,又都一样的有四 肢五官,一样的是穿衣吃饭,一样是国家百姓,何处有个偏枯?偏偏自古以来, 做女子的自己就甘心情愿,雌伏一世,稍为发扬点的,人就说她发雌威,骂她 雌老虎。”绣球颇有同感。罗兰夫人还向她讲授了记有二十五位杰出人物的《英 雄传》,还送给她一本讲求世界地理的书。这使黄绣球如“仙佛点化似”地获得 了顿悟,决心做一番事业。

她先自放了脚,又劝诫邻近许多妇人也把脚放掉。于是,村中 “谣言百 出”,“总疑心黄绣球的脚放得稀奇,黄绣球的话说得别致”,更有“黄氏族中多 事之人”,到官府去告她“行为诡秘、妖言惑众”,她被捕了。还是丈夫到衙门 里去花了许多钱,才算把案子了结。通过这场官司,黄通理知道了衙门里许多 黑暗内幕,结识了思想较新的刑书头脑张开化,黄绣球也明白了是本家黄祸为 “生财”而告密才使自己入狱的真相。

黄绣球出狱后,决心以北美的农家女美利莱恩为榜样,走教育救国之路。这 时,她结识了张开化的亲戚、出过洋的女医生毕强(外号毕去柔)。经过一番谋 划,决定以家塾名义办学堂,因为这既可收兴学实效,又能避当局干涉。于是, 黄绣球夫妇献出三间大房,改修学舍,又托毕去柔到上海采办教科仪器和有用 图书。

在办学过程中,黄绣球教育、感化了王老娘、曹新姑两个尼姑,让她们认 识到“做了一世的尼姑,吃了八方,虽是苦度,却是与人世间一无用场”,甚至 “不知不觉积下罪恶”;同时,又使她们懂得女子为何最苦,为什么要兴女子教 育等道理,从而使她们自愿把庙宇捐做学堂,并一齐住到黄家。黄绣球则 “把 女人缠足不缠足的利害同那婚姻卫生、体育胎教、养成做国民之母才能遗传强 种的道理,编为白话,又编为七字弹词,同女先儿教弹词一样,口授了她们”, 叫她们到处去说唱。“这是拿无用的人化为有用,开通下流社会的第一好法子。” 由于她们的关系,黄绣球又结识了豪绅之母陈老太太以及文毓贤、李振中、徐 进明、胡世欧、吴淑英、吴淑美等太太小姐,她们都捐了钱来办学,有的还直 接兼任教习。经过多方努力,又得思想开化之新官施有功大力支持,黄绣球她 们的事业,包括小学堂、中学堂、女学堂以及演说生等,都取得了很大成绩,连 黄祸之子黄福都来报了名,可见她们办的学多么吸引人。

教育的发展,使得黄绣球所在的自由村变得 “花团锦簇,焕然一新,迥非 前几年的模样”。这些变化使得那些“败类秀才”感到无技可使,他们说: “我 们这一辈的人原都从八股得科甲成富贵的,落得运气不好,久困青衫,到了老 大时候,改不成刀,换不出圈套,上不能怨父母,下不能怪师友,只可恨是二 百几十年的风气害了我们。” (第26回) 黄通理也为之慨叹: “如今中国四万万 人,象这样的,只怕就有四分之一。自古道,秦始皇焚书坑儒,岂知自从有八 股以来,书不焚而如焚,儒不坑而如坑。”(第27回)这是对旧文化旧教育的批 判,也是对黄绣球事业成功的反衬。

自由村锦绣起来后,黄绣球又动了开拓的念头,到更封闭愚顽的邻县去,正 好施有功调任那里,他们互相配合,将那儿的教育很快兴办了起来。但自由村 却出现了曲折,原来继任施有功的是黄祸的旧友、绰号叫“猪大肠”的旗人。他 “只想搜索弄钱”,但“自由村几年以来,文学大兴,民风纯正,没有什么健讼 的人”,猪大肠不认为这是 “政简刑清,正好修明礼教”,反为 “寻不出贪赃枉 法的钱,刮不出什么地皮,整日价愁眉苦脸,盘算法门。”他找种种借口,裁教 习,并学堂,一下就把刚刚兴起的教育摧毁了大半。黄通理与他辩理,他竟要 将黄送到捕厅衙门管押。这激起了众怒,大家冲进县衙,“把猪大肠拉出,翎枝 折断了大半根,朝珠也散了一地”,狠煞了他的官威。这时,上头派查办委员来 调和,将他带回省里,敷衍骗人以息风波。黄绣球她们为防后患,便效泰西历 史上那些敢伸民权而独立的榜样,例如瑞典、挪威就是“政府的事同百姓的权 利彼此匹敌”,于是联合众人,把村中年轻体壮的人编成义勇队,学生则编成学 生义勇队,又将各处女学堂的女孩编成女军,从而实现了一个县的独立自治。

由于“日夜的参酌时事,草议章程”,黄绣球倦极而入了梦幻。她梦见一个 大舞台,那儿将演出可歌可泣、有声有色的戏剧。她醒后,仔细思量说: “…… 我黄绣球如今是已经上了舞台,脚色又极其齐备,一定打一出好戏,请罗兰夫 人看呢,将来好把罗兰夫人给我的那本 《英雄传》上,附上一笔,叫 '二十世 纪的女豪杰黄绣球在某年某日出现了’。”小说以 “惟有英雄造时势,直教巾帼 愧须眉”的诗句作结,但又留下了 “后事甚多,此书也不及交代,等将来归入 续编,再请看官指教”的余音,只是至今我们也尚未见到作者的这个“续编”。

小说中的黄绣球,是一个受西方思想影响,兼有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和民主 革命思想的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新女性形象。

她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因从小丧了双亲,两三岁便寄人篱下,故几乎 经历了旧中国妇女所普遍身受的苦难:饥一顿,饱一顿,过了四岁当丫环使,六 七岁被逼着做粗重的事,夏天任她睡在蚊子堆里,冬天冻的发抖,一年到头,疾 病痛痒丝毫不管。为裹小脚,常被“弄得血肉淋漓”,或被“打个半死”。这使 她深深感到冤苦不平,也使她思考:“自古以来,男女是一样的人,怎么做了个 女人,就连头都不好伸一伸,腰都不许直一直?”因此,她盼望着能象男人一样, 到外面去干一番事业。幸好,她嫁的丈夫黄通理,真正是通情知理,在他的影 响下,黄绣球慢慢懂得了“世界上的男女本来各有天赋之权”,而“做女人的也 不是只为梳头裹脚、做活计”,也应该“开通些知识”,把“地球上体面的事,一 件一件的都要做出来”。

她就怀抱着锦绣地球的志愿,开始做她认为体面的事了。她提倡放足,一 反要求妇女缠脚的传统,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劝诫别人也象自己一样做; 她 兴办学堂,尤其是大兴女学,不仅自己献出了三间大屋,还教育尼姑、动员女 界有影响的人士为办学服务; 她宣传自由平等,妇女解放,既讲尼姑可以还俗 择偶、寡妇改嫁合法,更讲妇女要参与社会政治斗争,同男子一样去变革社会; 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劝大家读书明理,勿拜菩萨; 等等。为此,她被诬入 狱,但她以 “泰西女杰,常有以数十年牢狱生涯,为众生请命,终能达其目 的”为榜样,而不屈不悔。特别是,黄绣球“创议独立”,组织武装,准备“做 了那美国创立新世界的一百零一人” 的首领,则已经突破了一般争取女权的范 畴,而明显表现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光芒。

小说通过对黄绣球的描写,表现了对妇女解放运动和西方民主制度的极大 推崇。作者放眼全球,对于表现世界历史新潮流的事件,诸如日本明治维新,匈 牙利噶苏士反对奥国宰相梅特涅的专制压迫,马丁路得做了九十六条的檄文声 讨威力极大的罗马教皇,俄国彼得大帝微服探访民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等 等,他都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在小说中,作者所推崇的世界名人还有: 以怀疑 为宗旨、“于疑中求信”的法国“文明初祖”笛卡儿,花二十五年功夫写出《万 法精理》的孟德斯鸠,用十多年撰就 《原富》的亚丹斯密,单身万里、四度航 海而找着了一块新世界的哥伦布,冒万死开通太平洋航路、为两半球凿成交通 孔道的玛志尼(今译麦哲伦),到非洲探险几十年,蒙瘴疠、斗土蛮猛兽而不怕 不怯的立温斯顿,散尽家私、烧制出细巧法国磁砖的巴律,创“同胞兼爱平等 主义”的托尔斯泰,“日本私立学校的开山祖师”福泽谕吉,以及德国铁血宰相 俾士麦 (今译俾斯麦),杀英王而兴民政的克林威尔 (今译克伦威尔),建立法 兰西的拿破仑,创建美国的华盛顿,为解放奴隶而立定宪法的美国总统林肯,等 等。这一切,既表现了作者思想深邃、视野开阔、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又 提供了黄绣球所以具有颇多新思想的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 同时,以此作 为参照系,作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与罪恶。小说中有 许多对朝廷腐败、官场黑暗的描写,还通过一些老百姓的口道出了封建统治下 国家和人民的景况:

我们生长在地方上,自从祖宗一直下来,何尝晓得世界上一点点 事? 只晓得戴着皇帝,服着做官的,送不完皇上家的租税钱粮,受不 尽做官的脸嘴脾气。不论念书做生意,皇上家并不管我们的生路。有 一个钱的财业,先要被皇上家捐去半个,还要被做官的敲去半个,…… 正正经经有事请官判断,官也不问曲直,不管原告被告,一样的下跪, 一样的受骂受打,伸手只是要钱。……我们从小儿跟着祖父下来,以 为从古至今普天之下做人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也安心服贴,念书的苦 巴巴骗个顶子,种田的苦巴巴完了钱粮; 做生意的勉强糊糊口,这么 一代一代的过去。…… (第30回)

这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专制统治的写照。作者痛恨腐朽的封建统治,向往 西方式的民主,所以他推崇社会变革。但作者头脑是清醒的,他并非 “唯变是 举”,所以他在描绘了一幅变革年代新旧杂陈的社会图景时,特别揭露了某些人 假“维新”而嗜旧的丑行,也揭示了只重形式而思想未变所产生的流弊,例如, 上海女学生高谈女权,'实则浪荡浮薄,“那误认天赋之权的,剽窃外国哲学的皮 毛,借着爱国保种为口头禅”,“把酒色财气看为英雄豪杰的份内常事,甚而借 着妓女优伶,讲求运动。”(第10回)还有,安庆地方官,把“地理”作风水学, 洋人听了 “半天不作声”,还以为洋人不懂而 “得意洋洋,甚为高兴”。(第11 回) 苏州办武备学堂时,堂中提调大人托人买地球仪,实价四五十元,却死命 开了四百两的帐,其心 “象个大煤炭团一样的黑,铁弹子一样的硬”。(第20 回) 云南改庵堂庙宇为学堂,逼着尼姑出嫁,致使两个年轻尼姑 “双双的在那 知府衙门口牌坊柱子上,一头撞死了。” (第23回)

因此,在改造社会的具体方法上,作者主张温情的慢慢感化,对于“新”与 “旧”的理解,作者认为“其实有旧学的,方能窥见新学; 真维新的,无不从旧 学中考察折衷而来。”(第7回)阿英说:“这显然是反映了当时所谓'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精神”。“这是维新运动中最稳健和平的一派”。小说“就是这种思 想的实践。” ( 《晚清小说史》) 这说明了作者基本上是站在改良主义立场上的。

小说将妇女解放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来进行描写。它一方面具体写出 了封建礼教束缚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又通过黄绣球、毕去柔等的活动, 说明中国妇女有头脑、有才干,可以为变革社会发挥巨大作用。同时,小说又 通过具体情节说明,妇女只有 “成群结党”地投身于社会斗争,才能“争出个 做女人的权来”,从而实现男女的 “平权平等”。正因为这些,所以阿英称《黄 绣球》“是那个时期妇女问题小说中的代表作”,“是当时妇女问题小说的最好作 品,主要由于这部书保留了当时新女性艰苦活动的真实姿态,当时社会中新旧 斗争经过,反映了一代的变革。” ( 《晚清小说史》)

《黄绣球》和当时许多惯用隐喻来表达社会见解的作品一样,第一回就将黄 绣球家的房子隐喻为当时的中国。这房子经了风吹雨打,弄得“东倒西歪,外 面光华,内里枯朽”,势必要改造一番。但怎么改造呢?

族人说:

府上房子是多年老宅,如今若要修茸,却不宜轻举妄动。……若 还可以将就得过,不如雇两个瓦木匠,先用木架子支他几年,再用石 灰砖瓦粉刷点,填补点,料也不妨。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得了一天算一天。俗话说得好: “前 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守着祖宗的遗产,过了一生,后来儿孙,自 有儿孙之福。我们年纪已渐渐老了,讲不到德润身,还讲什么富润屋 呢?

黄通理则说:

我这房子年代太久,内中木料都已霉烂,若就外面支起一根木头, 墙上加刷一层石灰,自然还可将就几年。……假如一年一年的,你家 将就些,我家也将就些,只怕到后来一齐倒个干净,……

我想要成个样儿,索性一齐破坏了他,不是修饰修饰可以保得长 住的。

如何对待将要倾倒而尚未倒下的陈年老屋,不正象如何对待趋于衰亡而尚 还支撑着的晚清中国吗?族人与黄通理对老屋的态度不也正是他们不同社会见 解的表现吗? 接着,小说又通过黄通理两个五岁和七岁的小孩对话,对此作了 再次表现。当黄指着他们吃的早饭,说了“譬如这碗饭,弄了好些污秽在上面, 便怎样法子?”时,大的说:“用水漂洗漂洗,也就可吃了。”小的说:“不然,这 一碗饭有限,倘或那污秽洗不清楚,就要吃坏人,不如倾泼了另换一碗。”又问: “譬如一棵花种在地上,花上爬了些蚂蚁,这便怎样,难道就把花掐了不成?”那 大的说: “这与花何害?只要将蚂蚁除去便是。”小的又说: “不然,好好的一朵 花,固然不能掐去,但是蚂蚁除了又有,就算这枝花上除去,他又爬到那枝花 上去了,除之不尽,劳而无功,不如寻着蚂蚁的窠,或是掘了他的根,或是把 种的花移种在好地上去,叫蚂蚁无从再爬,然后我们的花才能开得枝枝茂盛,年 年发荣。”(第1回)对于日趋衰败的中国,究竟是修修补补,还是彻底改造?这 不啻是一个很形象的说明。而小说写故事的发生地位于亚细亚洲东半部的温带 之中,写“自由村”中聚族而居的大都是“文文秀秀”的“黄氏子孙”,都能使 人一下就联想到中国和炎黄子孙。

小说写得很通俗,除了上举隐喻外,还有许多明喻,将一些深奥的哲理具 体化。例如,形容黄绣球妇女解放思想久蓄愈烈,“譬如一件东西,含有电质在 内,浑浑融融,初无表见,碰着了引电之物,将那电气一触,不由的便有电光 闪出,可以烧着了衣服,毁穿了房子,其势猛不可遏,猝不及防,电气含得愈 多,发作得愈烈愈大”。(第2回) 这把一种新思想的巨大影响,很形象地表现 出来了。小说写黄绣球做那些 “人家当做怪事” 的新事,由于方法得当,所以 人们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感到 “慢慢的长人见识”,作者称许说: “譬如养几十 盆花,天天灌溉,自然开得香而且久,不是勉强烘出来的昙花,虽然好看,只 隔得一夜就枯的。”(第26回)改造社会如养花然,要求长效,不求短效,其理 令人玩味。更令人深思的是,有些比喻由小而大,成了借题发挥,例如,乡绅 陈膏芝为一支烟枪找不见,就急得跟孝子入殓一般哀恸,对此,小说写道:

好比如今的朝廷,内忧方起,外侮又生;外侮未平,内患更亟,做 主人翁的只是昏天黑地,凭着他手下相信的人横七竖八的做,他却只 顾把守着枕边的箱子,不知道房门内一直到大门口的器具物件,早已 被别人丢了失了。竟其连大门外的产业也忘记不管,只管那枕头边的 箱子,岂不可笑。(第21回)

这既讽刺了陈膏芝以鸦片为命根的荒唐,也揭露了清朝统治者不顾国家根 本利益的私心藏奸。此外,把黄绣球比作风气未开之地的一块金矿(第10回), 把受惯专制压迫而不醒悟的中国老百姓,比作甘受鞭打的水车上的牛和磨子上 的驴(第27回),把民主制度下的皇帝,比作只该是百姓的“管事老儿”(第30 回),等等,都很贴切,既浅显易懂,又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小说长于议论,或引用名言,如罗兰夫人临终说的“呜呼! 自由,自由,天 下古今,几多之罪恶假汝之名以行!”陆机的 “志士多苦心”或自铸格言,如 “中国种自然要有爱中国种的一副心肠”,“凡事不必畏首畏尾”,“家尚不爱,何 爱于国?”“糟踏了众子弟,就是糟踏了国家人才”,等等,它们是思辨的火花。

小说突出写人物的思想,而不注意表现其个性,因此作品中的人物显得概 念化,甚至成了某种理念的图解,“黄绣球”、“黄通理”、“黄祸”、“猪大肠”、 “张开化”、“施有功”等人物命名,可说是这种理念的直接外化。另外,一个梦 就使黄绣球从一个旧式妇女陡然变为一个深刻的思想家和出色的社会活动家, 也缺少了现实生活的依据。日本学者泽田瑞穗认为,当时“政治小说的原则通 常采取理想主义的立场”,在艺术上常用寓言式、比喻式的叙述手法来写作, “他们缺乏娴熟的技巧,但却是发议论的行家,把平时的政治带进了小说。” (《中国的文学》),1948年学徒援护会出版) 《黄绣球》也大体当作如是观。

◆清代浦琳小说《清风闸》介绍

清风闸》不题撰人,据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记载,作者为扬州浦琳。 四卷三十二回,成书年代不详。有嘉庆己卯 (1819)奉孝轩刊巾箱本, 同治甲戍 (1874) 重刊本等。又清末石印小本,一名 《绣像春风得意 奇缘》。

书叙宋仁宗年间,浙江台州府孙大理与弟文理携眷汤氏并女孝姑,往江南 贩卖。途经江口,文理走失。大理一家来到凤阳辖下的定远县,在店主王小三 夫妇的帮助下,开一小酒店为生。后由定远县书吏刘公推荐,大理关了酒店随 刘公进衙办事,并在城外清风闸旁造一新宅,日子倒也过得富足。不料家遭不 幸,汤氏染病身亡。因孝姑尚幼,无人理家,大理只得续娶寡妇强氏。强氏原 是乡宦的小老婆,风流妖艳,见大理年过半百,心中甚是不满。一日,大理在 县衙前遇一名小继的年少乞丐,且是同乡,忽发恻隐之心,收为义子。又因小 继曾读过书,识几个字,便带到司房做个文书。小继初到司房办事,尚能小心 勤谨,继则自恃能干,腰内又颇有些积聚,遂不务正业,赌钱嫖娼,很快积蓄 用尽,债台高筑,只得向强氏借贷。强氏第一次见到小继时,看他年少貌俊就 起了歪心,此时便乘机引诱,勾搭成奸。不久,奸情被家中老妈和孝姑发觉,只 瞒着大理一人。大理一日在教场撞见相命先生野飞熊,被算定当夜三更必死。原 来强氏自从勾引上小继后,处处嫌大理碍事。当夜三更,强氏伙合小继,在大 理睡下后用绳将其勒死,悄悄沉入井底,却让小继扮作大理故意大喊大叫,装 疯跳河,以自杀身亡来遮人耳目。大理死后,强氏不顾人伦纲常,大摆筵席,招 小继为夫。又加倍虐待孝姑,逼使孝姑自寻短见,被大理阴魂救下。继而,强 氏将孝姑赶出家门,嫁与穷光蛋皮奉山。皮奉山,人称皮五瘌子,不仅上无片 瓦,下无立锥之地,游食市井,而且不理生计,嗜赌成性,甚至将仅有的被褥 拿去作赌资。孝姑刚离虎口,又落苦海,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下再次寻死,又被 父亲阴魂救下。运交华盖的皮五终于时来命转,在神灵(马盖将军)的庇祐下, 赌场屡屡得彩,遂用赢得的银子买下一处空宅。据传,此宅经常闹鬼。一天夜 里,皮五黑影里看见三尺多长的一个人形往客堂左侧墙下去了,更为诧异。第 二天,让管家派人揭开石板,却意外挖出两大缸白腾腾的银子。一夜之间,皮 五成了暴发户。又是建花园、造楼阁,又是捐官衔、交权贵,孝姑又生得一子, 真是事事称心如意。正值此时,铁面包公出京巡察民情,来到凤阳定远县,夜 里在城隍撞见二男一女三个冤鬼。这三个冤魂,一是大理,另两个是文理夫妇。 原来,当年走失的文理,带郎丰、毛顺卿两个伙计至建平县贩卖,赚得三万余 两银子,郎、毛二贼顿生歹心,杀了主人,又将文理妻从家中骗来一并害死。包 公知晓民有冤情,遂出牌招告。孝姑上堂替父鸣冤,郎丰、毛顺卿、强氏、小 继诸犯终被拿归案,处以极刑。皮五感恩之余,建起包公祠。后皮五、孝姑行 善积德,子士俊少年得志,一门荣华富贵。

《清风闸》的故事,乃作者亲身经历敷演而成。《扬州画舫录》载: “浦琳, 字天石,右手短而捩,称 '㧙子’。少孤,乞食城中,夜宿火房,及长,邻妇为 之媒妁, ……自是㧙子遂为街市洒扫, 不复为乞儿。逾年, 大东门钓桥南一茶 炉老妇授㧙子以呼卢术,㧙子挟之以往,百无一失。由是积金凭屋,与妇为邻, 在五敌台。 妇有姪以评话为生, 每日皆演习于妇家, 㧙子耳濡已久, 以评话不 难学,而各说部皆人熟闻,乃以己所历之境,假名皮五,撰为《清风闸》故事。” 全书三十二回,根据情节发展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1—10回) 孙家遭难, 包括大理寓居定远到被害身亡等情节;第二部分 (11—26回)皮五发迹,自孝 姑出嫁引出皮五,这一部分着重叙写皮五发迹变态的历史,是全书的主干; 第 三部分(27—32回)包公昭雪,与第一部分相呼应,并补充交待了文理的遭遇, 孙家血冤得以昭雪。本书借公案故事为框架,宣扬了因果报应思想,劝喻世人 弃恶从善; 而且通过皮五发迹,反映了市井平民希求改变自身穷困低贱的社会 地位的普遍心理和美好愿望。作品中的包公只是一个类型化人物,作者假以结 撰故事,宣扬警世,而重点刻画的是强氏和皮五两个形象。

作为恶的化身的强氏,作者写其恶,则紧扣其特殊的生活经历,处处突出 一个 “淫”字。强氏初嫁乡宦,风花雪月,妖艳难当,乡宦半年不到就一命呜 呼。再嫁大理,又不满大理年已半百,另寻新欢。她看中小继,是因小继年轻 俊俏,而小继又是一不务正业、迷恋女色的浪荡子,正与其臭味相投。最后强 氏为图与小继做长久夫妻快活,设诡计谋杀亲夫,沉尸井底,销毁罪证,接着 又赶走孝姑,霸占家产,丧尽天良,简直到了无恶不作的地步。无尽的欲望,导 致强氏在邪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被抓归案,处以剐刑,不仅大快人心,而 且能起到警世救俗的效果。当然,强氏的形象显明地透露出时代的局限。毋庸 讳言,强氏个人的命运一开始也是悲剧性的。乡宦死后,她违心地嫁给大理。封 建时代,下层妇女的命运只能是任人摆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丧失了做人 的起码条件。加之女人是祸水,情欲万恶之源的传统偏见,于是强氏的形象被 扭曲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又成为导演孙家悲剧的罪魁祸首! 今天,封建时代 已经过去,我们从这一形象所获得的不是封建道德的说教,而是加深对这一罪 恶社会如何扭曲和泯灭人性的认识。

皮五瘌子原是市井无赖游食之徒,借用书中的俗语来讲,堪称 “精皮光 棍”。他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寄居土地庙里,却好说大话,吹牛皮,处处装大; 他专事吃白食,耍赖皮,讨小便宜,但赌博输钱却输得有风度,有雅量,从不 后悔; 时运未转,他屡赌屡输,越输瘾越大,越输越要赌,痴傻可笑,然而除 赌之外,事事又显得那么机灵、精明、聪颖过人,从不吃亏,皮五的命运的转 变是在所谓神灵庇护赌运亨通之时。随着皮五暴富,他的性格也出现了转折,这 就是市井的油滑和流气的消逝,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位家产殷富,广交权贵,称 霸一方的财主形象。然而,这一转变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充其量只不过反映 出当时城市平民渴求改变命运的一种愿望。事实上,当时的人们对命乖蹇时的 皮五更有着深刻的了解,并能产生某种情感的共鸣,这可从后世的影响来看。直 至今天,“皮五瘌子”久已成为扬州市民称谓那些具有几份市井的油滑和流气之 人的共名。这是本书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本书另一方面的成就表现在语言上。当年扬州“独步一时”的说话艺人中, 浦琳演说 《清风闸》与其他艺人演说 《三国志》、《水浒记》、《五美图》、《飞跎 传》、《扬州话》等,共称绝技。清末俞樾 《茶香室丛钞》卷十七 《清风闸》条 说: “按此书余曾见之,亦无甚佳处,不谓当日倾动一时也。殆由口吻之妙,有 不在笔墨间耶?”诚然,《清风闸》乃评话,文字俚俗,原属浦氏说话的记录本, 不同于文人案头创作,更讲究文词雅丽。《扬州画舫录》中赞美浦琳“遂成绝技。” 可见,绝技之所以为绝,正在于口吻气息之妙。试看 “亡命小家妇女”强氏的 口吻气息。如强氏初听大理说收小继为义子,心中不快。书中这样写:

奶奶听了老爹这番话,即刻把脸望下一沉,放下来,心中大有不 悦之意。自己说: “人能生男育女,到要螟蛉过继,岂不好笑!” 叫了 一声:“老爹,你不要问我,我不知今日的人是明日的人呀,自己没本 事肚肠里拉一个小的出来。若没本事就罢了,焦尾叫绝后代,吃一碗 现成饭道罢了,若养道好,烧水烫照井生。”奶奶怨怀自己,恨哭了一 会,自怨自命嫁得只样好东西。

正是一个刁钻、蛮悍的婆娘声口。再看谋害大理前与小继的一段对话,更显其 心狠手毒:

奶奶叫小继:“你同我把你家鬼老子早些叫他变子去罢。小伙,你 依我就有快活的日子过”。

小继说:“让我推一个干净身子,奶奶你另寻别人罢……”

奶奶说: “小继,依我不依我? 若不依,回三声。”

小继说:“我不依你,你说怎样?”

奶奶说:“你到我房内强奸继母,你是个什么罪?按律上也该问个 割罪! 小伙,你想想瞧,两件都不便宜,老实些依我罢。”

小继说: “……奶奶你太狠了些。”

书中比喻此时的强氏是“黄泥心越烧越硬”,接下去,具体描述强氏如何勒 死大理的每一个细节,闻者怎能不毛发尽悚!

从以上所引可见,本书语言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求肖似,合 乎人物性格,二是巧用扬州方言俗语。再举皮五为例。自张妈说亲引了皮五,接 着张妈又自己带了银子帮皮五到街上去租房子。皮五说道:

妈妈,要看看人色如何。妈妈,不是我皮五瘌子说大话,开口是 我皮五瘌子一个人,那一个大穷行得过我皮五瘌子! 站起来是我皮五 瘌子,竖起来还是我皮五瘌子,睡下去还是我皮五瘌子,把我就瘌得 干干净净。

接下去,皮五租得房子,虽买不起家俱什物,却大言不惭地对邻居嚷道:

诸位贤邻听着,我新房子搬了些上好的值钱的东西,还有多少古 董在内,你们要代我存神些。若是有人偷了我的东西去,我是不得干 休的! 我皮五大爷晓得你们拿黄蜡补起来,我都是不依的!

当晚,诸邻睡了,皮五果真闹起来,说他的金银财宝被偷,讹诈邻居道:

你们官休私休? 你要官休,送到定远县捕衙那里,打你板子,还 要赔我的东西。私休看便宜你们了,只打二斤烧酒,买两碗菜,一碗 肝,一大碗烧乌鱼就罢。

这就是初次出场的皮五——一个十足的精皮光棍。作者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就 将这一形象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地站立起来,突现在人们的面前了。小说接下 去转入由皮五唱主角,各种生动、逼真谐趣的描写接踵而来,在此就不一一列 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