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岁中专女孩姜萍火了,这个背后的男人,曾经的功臣却泼冷水?

 阳春雪竹轩 2024-06-19 发布于内蒙古
  文:以梦为马

图片
人生海海  感恩遇见

17岁中专女孩,姜萍,一夜之间,火透了!

人民日报称,她是这项全球数学竞赛举办以来,首位闯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也是前30名里唯一的女生,排在她前面的选手均来自清北名校。

百度百科中一夜之间有了姜萍的介绍:

“姜萍,女,江苏省涟水县红窑镇万民村人,就读于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对数学非常痴迷。。。”

网友了解了姜萍的故事,忍不住感叹,

这比《心灵捕手》更燃,比佐为遇到进藤光更刺激,比绯村剑心被比古清十郎在战场里捡到更神奇。

姜萍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让那个我们快要忘记的至理名言重见天日,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天才少女,数学奇才,无数的标签纷至沓来。

只有一个男人泼了冷水,

她不是什么天才,只是勤奋而已!

这个男人是谁?为何敢逆潮流而上?他和姜萍之间有着怎样的羁绊?他这么说又有着怎样的目的呢?

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图片


01
平凡的数痴

这个男人叫王闰秋。

毕业于江苏大学数学专业,2020年,获得江苏大学硕士学位后,他来到名不见经传的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成为了一个数学老师。

无论在苏大还是在涟水中专,王闰秋都显得有些平凡。

一张脸圆圆的,头发短短的有些稀疏,圆润的五官,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很少有人会格外关注他,而王闰秋平日生活感也比较低,甚至有些离群索居。

图片

在热闹的微信朋友圈,几乎看不到他旅游,拍照,晒美食的动态,偶尔会冒出一些奇怪的字母,符号,数字,一排排抽象的公式,让人摸不着头脑。

只看得懂,末尾唯一的汉字:太美了!

简直不知所云。

如果说,王闰秋有哪一点异于常人,那必定他对数学的执着。在研究生期间,他就以“数痴”闻名遐迩。

研究生师哥陈悦说,

“师弟对一般的简单数学题目不感兴趣,就愿意去钻研难题,不管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后续工作中,都会在朋友圈里经常展示自己的做题思路和论证过程”。

在2022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一道左右一致的题,王闰秋冥思苦想了整整一天。

太阳在他头顶,像是一个黄色球在空中划了道弧线,东升西落。

夜幕降临,虫鸣四起,王闰秋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笔,啪一声落在纸上,纸上出现了一列列公式,证明过程简洁,直接。

证明的对称性,真美!他忍不住感叹。

图片

周围无空一人,只回荡着他一个人的声音。

在数学的迷宫中踽踽独行,王闰秋痛并快乐着。他从2022年开始就参加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分别得到了全球166名、432名和125名。

这成绩让同一届的研究生同学惊叹不已。

可人生从来不像数学题那样,简洁、完美,而是充满了缺憾。

明明对数学有着一腔热情,却因为重重门槛限制,无法通过博士考试。在数学这条路探索,尽头有些晦暗,就业路径也有些崎岖狭窄。

一路走来,王闰秋磕磕绊绊,走了无数的弯路,掉入过无数的坑。

在校园的灯火阑珊处,他曾感叹,要是我能遇到一个贵人老师,拉我一把,该有多好!

他没有遇到那位老师,直到成也成为了一个老师。

而一个女孩闯入了她的视野。

图片


02
他的言语依旧淡漠

“老师,这道数学题怎么解?”

女孩的声音柔弱,有些冷,白皙的肤色,瘦弱的身体。

王闰秋抬头一看,发现她眼神中有某种东西,那是一种偏执,倔强,又充盈着热忱的好奇心。

一瞬间,他有些愣神,因为这种眼神,曾经他也有。

多少次在数学的迷宫中,左右碰壁,被一个点卡主,痛苦纠缠,不得其法。

王闰秋内心明明很激动,言语中却依旧冷静淡漠,

“明天我给你几本书,你先看看,试着自己答一下”。

图片

隔天,姜萍瘦弱的胳膊里,架着几本厚厚的书,能当砖头防身的那种。

“你先自己看,要是不懂,再问我”,说着把最后一本书重重摞在她的怀里,扬长而去,女孩搬着一列书,晃晃荡荡的。

“奥,知道了”!女孩艰难地回答,声音在空无一人的走廊响起。

从那天起,姜萍开始了通宵达旦,努力吸收数学经典书籍中的理论方法,有时甚至会忙到凌晨。

在这个女孩纤细的背影下,老师王瑞秋在默默地关注着。

一天,王闰秋主动来到姜萍跟前,没来由地来了句,

“对于数学,你如何打算?”

女孩一脸懵。

“我喜欢服装设计和数学,希望在这两个领域深耕”。

图片

王闰秋没说什么,只是开始单独给姜萍的数学“开小灶”。不断给女孩投喂数学经典教材,甚至有本全是英文的,Lawrence C. Evans编写的《偏微分方程》。

好在,王闰秋给的任务,姜萍都接的住。她借了本英汉词典,对照着里面的英文,逐字翻译。

2024年4月13日至14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初赛举行。

这个竞赛,王闰秋已经参加过两次。而这一次,他很有心地叫上了学生姜萍。

“我配么?”对于国际赛事,女孩没有什么底气。毕竟,这项赛事佼佼者从来自清北高校。

“试一试,这个没有任何门槛”,王闰秋的语气依旧散发着理性!

2024年6月13日,进入决赛名单公布,姜萍以93分成绩,位列全球第12名的成绩,以一匹黑马之姿,爆冷杀入决赛。

她是前三十名中唯一一个女生。

在清华、北大,各大高校的名字中,出现了一串长长的名字:

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姜萍。

一夕间,姜萍火遍大江南北。这个夏天,她成了“全国最火的学生”。

姜萍开始频频出现在镜头中,她屡次不忘提及自己的恩师—老师王闰秋。

面对长枪短炮,王闰秋平淡理性,甚至看不出他有多么骄傲,泼冷水般,

“她不是什么天才,只是努力罢了。”

“其实大家天赋未必差很多,但是一个人一直在玩,一个人一直在学习,渐渐就拉开了(差距)。”

图片

03
她只是勤奋而已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一书提到,

“小时候,爸爸妈妈教会了我们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却较少教我们如何照顾自己的内心。”

在家里,姜萍听到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偏科。

可这个内心倔强又清醒的女孩,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喜欢:服装设计和数学。

姜萍父母不懂,但王闰秋懂。

所以他才挂怀地问,对于数学,你如何打算?

所以他才不辞辛苦,一本一本地投喂数学经典教材。

可王闰秋内心也清楚,93分,全球第12名,这个只是国际赛事的初赛。女孩也只有17岁。

王闰秋不希望姜萍被给予太多的光环和荣耀。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对于一个少女来说,未来的数学之路还很长,重重的“皇冠”无疑是一种拖累。

最重要的是,夸一个孩子努力,要比夸她聪明,效果要好。

很多人不知道,除了阿里巴巴创设了全球数学竞赛外,腾讯创始人之一的陈一丹先生也创设了“一丹奖”,它是全球最大的教育单项奖,奖金高达3000万港币,比诺贝尔奖奖金都高很多。

第一届一丹奖颁给了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的提出者一斯坦福大学的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教授。

德韦克教授找了几百个小学生、初中生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最后证明了一个颠覆性的结论:

“夸孩子聪明(有天分)不仅不会增加孩子的自信,还极大地削弱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因为这背后揭示了一个真相:

表扬聪明(天才)实际上暗示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表扬努力则暗示着:人的能力并不是固定的,一个人可以通过努力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勤奋是可控的,而天才是不可控的。很多有潜力的人最后会为了维护一个天才之名,不敢挑战,止步不前!

比起消费“天才少女”之名,王闰秋老师更加关心孩子的未来。因此,他斩金截铁地说,她只是勤奋!

这句话无关于真相,而是在于背后传递的关心和希望达到的效果!

王闰秋要表达的是,

“你(姜萍)还有潜力,只要努力,你能翻过一个又一个,老师仰望的数学山巅。”

图片

写在最后

这个世界,很多时候,表明呈现的和内在的并不是如此地一致。

明明是“泼冷水”的话,背后也许藏着老师的深情。明明是夸赞赞美的话,却有可能会让一个好苗子陷入到固步自封的虚荣中,止步不前。

人民日报说,

“祝福姜萍,更应给她一个安静的空间,让她更安心与数学“相处”,在追梦路上尽情奔跑”。

我想,王闰秋正是这样做的!

王闰秋和姜萍的关系就像马丁·尼莫拉说的: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难怪,王闰秋同门师姐这样感叹,

“姜萍的说话风格和王闰秋很像!”

我想,王闰秋和姜萍给教育带来最大的启发不是什么所谓分流制的改革,而是,教育的重心也应该放在培养老师身上,而好的老师才是教育的关键!

图片

—       E N D   

排版:水木

文案:以梦为马

校对:Linthan

作者:Linthan,笔名:水木;以梦为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